《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4053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简介本课题于 2007 年 9 月申报,2008 年 1 月获得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批准,隶属于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和效益评价研究国家课题下的子课题。1、课题研究的背景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2000年,教育部规定:地方和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占周课时累计数的 108和 186,同时学校还要承担“综合实践活动”(占 88

2、)的课程。改变了以前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接受的角色,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地位。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开展,网络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并且我校已经实现“班班通”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也成为教学模式上的一支生力军,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促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开展研究以网络为基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到教与学活动信息化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持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手段、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经过多年信息化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校迫切需要一个以网络技术

3、为支撑的,能够有效集成、配置、整合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优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因此我们确立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2、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学校现有与即将开发应用的校本课程信息软件的教育教学,化繁难为直观,化抽象为具象,化理性为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兴趣。(2)通过分年段、分目标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畅游于多彩的校本课程的音、色、态、画、像之中。(3)在已建成的校园互联网上开辟专题网站,让学生在网络海洋中获取“校本阅读”知识,校园网和因特网的连通,为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在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自信表现

4、的广阔天地。(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生成一支深谙校本课程,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业务能力的2教师队伍。3、课题研究的内容(1)围绕“校本阅读”这一红线,立足课堂,主抓校内。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特征,即时开发、生成、更新“走进古诗文”校本课程。(2)根据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集成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3)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借助 Email、BBs、Web quest、Blog、甚至 QQ 等网通工具,进行校本课程的对话、协商、讨论乃至争论,实现相互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异

5、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构建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基本网络学习。二、课题研究已经开展的工作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进行前期论证 校本课程开发之前经过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课程内容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3、建立校本课程专题网站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与其他校本课程的开发相比,主要不同就在于应用网络技术、形成网络版

6、的校本课程,专题网站的建立真正实现了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交流、互动。4培训师资 对教师的培训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等基本理论,为网络环境下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加深教师对网络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掌握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计算机知识。5开发走进古诗文校本教材3校本课程的

7、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者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作支撑。开发的课程主题确定后,我们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大量搜集资料。在以上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校研制开发了走进古诗文校本教材一套三册,分别为低、中、高年级段使用。6、围绕课题开展教科研活动(1)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专门安排一节古诗文启蒙教育课,保证每周一节课。由教师利用专题网站中

8、的“课程资源”通过电视等形式进行。(2)班级成立古诗文兴趣小组,利用周六进行“快乐周末”活动,由有条件的学生自主登录专题网站诵读古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热爱古诗文的热情。(3)班级每周安排两个一:“每周一诗” 、一次“十分钟队会” ,保证诵读时间和诵读效果。(4)学生每天做到两个一:和父母一起诵读一刻钟经典名著,每天坚持写一点读后感悟,并发到在“在线交流”上。(5)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校本研讨,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研讨、实践活动研讨、诵读效果研讨等等,形式有公开课教学、论文交流、汇报演出、竞赛评比等。(6)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阶段性成果展示,展示学生的采蜜集、手抄报、读书笔记本

9、、优秀诵读、演唱、演奏、课本剧表演等等。三、课题研究的反思1、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在学校古诗文启蒙教育建设中坚持以古诗文诵读为基础,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尝试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古诗文特色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确保特色建设有效地实施。(1)唱、奏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填写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悠扬委婉的乐曲,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文的意韵,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的审美情操得到了陶冶。在学校每学期一次的“阶段性成果汇报”活动中,总能欣赏到孩子们动听的演唱和美妙的演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被孩子们演唱得是那样打动

10、人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古筝演奏又是如此地扣人心弦。4(2)书、画诗文,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能够培养和彰显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3)演、辩诗文,提高思辨能力根据古诗文的部分内容故事性、可表演性强的特点,学生们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再现古诗文的意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 寻隐者不遇

11、、 孔融让梨 、 鹬蚌相争等通过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更具有了发人深思的现实意义。学生们在诵读古诗文中还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及时记载下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有的甚至对诗文提出质疑。为了让学生们交流体会,辩明道理,好多班级充分利用“十分钟队会”开设古诗论坛,为学生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或抒发自己的感想,或阐明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自己理解中的困惑,可谓气氛热烈,争论激烈。老师们发现,在辩论中,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尤其可贵的是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客观地看待事和物。(4)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

12、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学校、老师还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歌,可以通过“星星诗会” 、手抄报、广播台、推荐发表等给孩子们提供抒写生活、抒写感受的舞台,激发孩子们的文学创作爱好和文学创作欲望,发现培养一批“小文人” 、 “小作家” 。事实证明,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习古诗文,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了提高:爱读书的孩子多了,读书韵味十足的孩子多了,随口能说出名言警句的孩子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经典诗文中汲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信息技术素养也提高了。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群体。对教师来说,

13、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个机遇。校本课程开发带给老师的是精神领域,知识领域和技能领域。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精神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学生、5课程专家、家长广泛参与的活动,因而必然要求教师与课程开发成员,进行广泛的合作,长此以往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就必须认真学习一些课程理念,阅读大量资料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

14、作实践,这必然引起教师知识结构的重建,以建构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3、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依据。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学生个性潜在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理念,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四、实践成果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郭拥军的古诗文辅读录象课荣获扬州市二等奖;孙萍的古诗文辅读录象课荣获扬州市优秀奖;任志刚在全省“亲近母语”研讨会上上示范课;李新梅的古诗文启蒙教育研究论文发表在小学德育上;还有 100 多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我校许多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生长。参加市级以上的各项竞赛活动,获奖 90 多人次,多篇学生的习作发表在各级刊物上。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1、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课程专家的具体指导,我们期盼着省内、市内课程专家能给我们更多的指导,尤其是网络技术指导。2、校本课程开发,不但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特长,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目前,我校觉得具备这样条件的教师不多。3、如何对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实践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