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93668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王洲小学 徐虎 余江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知识具体

2、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一、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 ”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

3、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 ,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 ,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 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 2:摆整齐。生 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 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 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 2:我们组整理

4、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 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 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 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 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

5、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 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徐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

6、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 “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 8 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 11 个仙桃,那么还剩下 3 个仙桃,算式是 11-8=3(个) ;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 12 个仙桃,那么还剩下 4 个仙桃,算式是 12-8=4(个)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

7、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中学” 、 “学中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

8、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 1、2、3、4、5、6 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

9、几号球?)生 1:他摸到的是 6 号,生 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 2 号,也可能摸到 3 号。生 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 4 号或 5 号或 6 号。(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 1:不能,1 号到 6 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 2:6 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 6 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 1:多放几个 6 号球。生 2:不行,要全部放 6 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 6 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 6 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 6 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 ,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