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吴澄讲座文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93567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吴澄讲座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吴澄讲座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吴澄讲座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吴澄讲座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吴澄讲座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吴澄讲座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吴澄讲座文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导语 】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两化融合、五化并举”的目标。如何深入理解关于“两化融合”的说法?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有什么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我国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吴澄院士通过自己近两年的研究成果和课题,介绍了我国工业信息化、自动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未来两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体会,并对“智慧地球”、“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概念进行了解释。“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自动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20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华大学国家 CIMS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澄 院士今天借这个机会跟

2、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最近这两年研究的成果,以及交流我们进行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基金会研究中心的课题中国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关于“两化融合”的内容,还有我们20多年做的关于我们国家“工业化”、“信息化”的体会。中国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做到了2031年,大概是20年。“十七大”提出“两化融合、五化并举”的概念,“五化并举”的“五化”是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两化融合”是指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具体内容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十七届五

3、中全会又提出了“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整个国家的水平”的进一步要求。那么,如何深入理解关于“两化融合”的说法?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有什么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这不是简单的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的一个口号或一个政策。实际上未来科技发展与这一政策有着密切联系,而这样的政策又是建立在对我国国情和世界- 2 -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所以,科技人员需要了解,一个技术的发展方向跟大局的发展形势要结合在一起。我结合以前做过的例子来讲讲怎么理解这些问题。问题一:如何理解“两化融合”?中央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看似简单,实际上却经过反复研究考虑。 “两化融合”就是通过工业信息化的过程达到建成信息化的工业目标。手

4、段是信息化,目标是信息化的工业。信息化的工业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的基础。所谓“两化”,工业化的需求是牵引;信息化的技术是驱动。做好了这一点,“两化”不会是“两张皮”,会走向“融合”,会达到目标。那么,工业化的需求是什么?企业的发展有六个方面的要素,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 P (Products/Service)、 T(Time、上市快)、 Q(Quality, 质量好)、 C(Cost, 成本低)、S(Service, 服务好),E(Environment,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这些做不到就没有竞争力。每个企业重点不同,有些可能是质量问题,成本问题,有的可能是上市快,抢占市场更重要。但在新形势下

5、,企业将面临以前没有过的,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五个方面: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环境和资源、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这五个方面是全世界的共性问题,也是新时期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今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这些东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研究。(1)全球化和金融危机( PPT) 浅绿色的是低成本区域,像印度、东南亚地区、东部都是比较低成本的。红色的地方是潜在市场。包括美国、西欧、日本、韩国。中国的低成本相对比印度还便宜,但是中国又有潜在的市场。所以,中国是红的和绿的都有,它既有低成本又有潜在市场,这是非常有利一个方面。美国商务部

6、曾经讲过一段话:“在全球所有国家中,美国和中国的全球化程度最高,而欧盟的全球化程度只有美国和中国的一半。在中国,转移而来的制造业十分发达,而其他行业却要落后几十年。差距之大一点不亚于日本与纳米比亚的经济发展差距。”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有发展很先进的地方,但是也有非常落后的地方。这是在全球化当中它所处的这样的新的特点,它又有先进- 3 -环境,又有很大的落后基础。那么,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催化下,世界经济将面临着以下四方面转型:一是世界经济格局转型: 由单极向多极化转型 ,欧盟经济区、美洲经济区、东亚经济区三足鼎;二是世界经济形态转型: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三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转型

7、:以新能源产业、智能产业、低碳贸易、文化产业与有机农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获得新竞争优势的新领域;四是国际社会价值趋向转型:从单一的物质价值观向多元化的生态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本价值观转型。通过仔细对比,可以了解我们国家相当多的政策提法都跟这四大趋势是一致的。上述正在发生的四方面转型,不是局部的短期的转型,而是涉及多重危机催化下的人类文明形态、经济形态、增长模式与文化范式拐点式转型,这一过程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当代中国已经不是这次转型的旁观者,而是当代世界转型多极文明力量不可缺少的新成员。这要求我们要用一种主动的心态了解大趋势,而不能有被动的观念。(2)环境和资源。环境问题:从

8、环境破坏型增长向环境友好型增长转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功能在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8%;土地面源污染日趋严重,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灌溉面积的20%;历年垃圾堆存量已高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有220个城市已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大气污染程度依然严重,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如果未来我国能源消耗方式、能源消耗结构和效率上没有大的进步,中国将成为对全球环境造成最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包括: 1)水资源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

9、界水平的四分之一,因缺水造成工农业损失每年达数千亿元;二是水资源污染严重,全国七大水系中,只有不到40%的河段达到水环境质量3类标准;三是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业用水中的单位产品耗水率高于先进国家几倍甚至十几倍。2)能源问题2009年我国共进口原油2.038亿吨,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达52%,首度超过50%- 4 -的警戒线。按照单位GDP能耗来计算,中国的单位能耗几乎相当于美国的3倍。3)主要矿产资源问题铁矿石进口量从2002年的1.12亿吨提高到2007年的3.83亿吨,提高了2.4倍;铜的消费峰值将达到530万680万吨/年,2020年前后缺口将达5000万6000万吨;铝的消费峰值将达到1

10、300万吨/年,2020年前后缺口将达1亿吨。我国原储量、产量和出口量上均居世界首位的钨、稀土、锑和锡等优势矿种,因为滥采乱挖和过度出口,绝对储量已下降了1/3-1/2,按现有产量水平保障程度亦已不超过10年。4)海洋与空间资源问题在海洋方面,确保国家300万平方公里领海主权、充分利用大洋资源;在空间方面,积极发展空天技术,参与空间竞争。(3)城镇化(城市化)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过程:前一过程是工业化决定城市化,后一个过程是城市化拉动工业化。工业发展城市人口多起来了,工业化决定了城市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金融资源配置的重心由工业化转向城市化。资金流程的改变和资本形成的偏向都表明了中国

11、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已经逐渐从工业化转向城市化。城市化更深刻的含义不仅仅在重新理解资金、资源的流向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城市化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空间分配模式,也改变了工业化过程中的项目发展模式,使城市成为了在空间意义上集聚资金、资源、人口、公共基础设施、工业和政府的组合体。所以,以城市为基础重新构造经济社会环境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最主要推动力之一。这又是在未来的20年当中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也是信息化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地方。(4)人口老龄化和公共卫生国家民政部2009年5月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

12、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通常,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2024年至- 5 -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速度与日本大体相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1、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中国所走的将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的道路。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我国进入老

13、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而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建立在这样的“未富先老”的老年龄社会,这对我们的发展带来了麻烦,特别是要强调民生,有很多历史遗留的问题要解决。所有这些东西都跟我们的科学有关系。3、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21世纪前半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公共卫生事关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维护。目前我国公众的卫生与健康保障条件仍非常落后,形势严峻。据统计,以癌症为例,过去10年内,全球癌症发病率增长了22,每年新发癌症1000万例,每年700万人死于癌症,成为人类21世纪第一位

14、死因。我国肺结核病人超过500万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超过1.2亿人;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血吸虫病患者达到80万人。中国是世界卫生公共资源分配最不公平、分布最不平衡的国家之一。全国农村居民中有90%左右尚未建立基本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占全部人口70%的农民只消费不到20%的医药产品和服务。作为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事实上无法按照发达国家的方式解决十几亿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卫生和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卫生、健康系统和技术支持体系,走出一条真正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之路。(5)公共安全目前,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数十万人

15、死亡和伤残,经济损失约6500亿元人民币。除了自然灾害、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核安全、国境检验检疫等传统安全外,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防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国70%以上人口、80%以上工农业和城市受到各种灾害的严重威胁,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家现在享受信息化的- 6 -很多成果,但是也要看到这个社会很脆弱,很危险,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瘫痪了。(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国家很多石油化工的大型系统都是国外引进的,所有的加油站都是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的计算中心,像看油价、刷卡里面的处理都有备份,一旦这个软件有点事情,交换系统瘫痪了,整个加油站都瘫痪。所以说现在的

16、社会越现代化、越信息化就越脆弱,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这些事情都对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决策有巨大影响,包括科技的发展方向,如何设计重大的项目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我们国家的老百姓能够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下生活。发达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后,才开始推进信息化,进入信息社会。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付出了过量消耗资源的代价:产业革命200多年以来,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英国、德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创造了现代文明。但是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消耗了全球已探明能源的70%和其他矿产资源的60%。显然,广大后发达国家客观上难以复制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和模式。我国也为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付出了代价:联合国公布的全球环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就占了7个。由于全国70以上的江河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有3.2亿人饮用水不安全。中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成本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显然,后发达国家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将难以为继。中国必须走出一条新路。这就是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段的黑体字拼起来成为一句小贴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