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3384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0-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0-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0-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0-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园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日 期:2010 年 9 月11 项目概况1.1 建设地点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位于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科苑路 6 号,周围为城市道路所环绕,四至情况为:项目西侧科苑路、南面为研发中一路、东面为研发中二路、北侧为兴园路,项目西南东三面道路对面均为山地,兴园路对面为中大海洋生物科技研发楼工程。1.2 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 19200 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主要为建设单位投入。其中包括环保投资 300 万人民币。1.3

2、 建设规模及内容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总用地面积为70938.805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113500 平方米,其中:写字楼建筑面积为66900 平方米(包含商业配套面积为 2150 平方米) 、企业独栋 46600 平方米。本项目主要从事办公,不设生产制造,商业配套包括餐饮、便利店、咖啡厅、茶室、银行等,其中餐饮商铺面积约为 500 平方米。项目拟在 A3 栋一层设一个公共食堂,食堂拟设炉灶个数为 15 个,使用燃料为管道天然气。1.4 建设周期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研发项目(首期工程)建设周期约为 2 年,预计开工时间为 2010 年 11 月、完成时间约 201

3、2 年 11 月。2 建设项目区域环境现状评价结论2.1 水环境现状由监测结果评价可知:评价河段的 1#、2#监测点中 pH、SS 污染指数小于1,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的类标准,其余石油类、NH3-N 、TN、 TP、CODCr、BOD5、DO 超过类标准。监测结果说明:寒溪河评价水域的水环境质量较差,排污口下游(2#监测点)比排污口上游(1#监测点)浓度略高,主要为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排污所致,特别是受 N、P 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受纳污河流两岸工业及居民生活排污影响。2.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各个监测点污染物 SO2、NO 2、PM 10的污染指数均小于 1,

4、符合环2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及 2000 年修改单二级标准的要求,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3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 1#、2#、3#、4#监测点昼间及 3#夜间达到(GB30962008)2 类标准,即昼间 60 dB(A)、夜间 50dB(A);1#、2#、4#夜间略超标,主要为交通噪声所致。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1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建设项目污水主要来源于办公楼及配套商铺和食堂的生活污水,其污水总量约为 102150 吨/日。本项目厨房含油污水经隔油隔渣、一般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5、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水质可达到污水处理厂的纳污浓度范围(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汇入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其出水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后排入寒溪河,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不明显。3.2 空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源是厨房油烟、发电机尾气及机动车尾气等,其排放量较小,因此,受本项目大气污染影响不明显。为了进一步减轻本项目废气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应采取以下的措施:厨房炉灶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并安装高静电除油烟装置处理后高空达标排放;柴油发电机以轻油为

6、燃料,正常运行时能燃烧彻底,燃烧尾气用专门的管道引出,经水喷淋处理后引至楼顶高空达标排放;小区停车库建于地下,设有机械进排风系统收集车库废气引上楼顶天面排放,减少汽车尾气对小区环境空气的污染;在小区内加强绿化工作,以防治废气的污染。SO 2、NO X进入大气后,在高空风的作用下迅速扩散,地面浓度的增值低,影响程度较小。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大气环境质量良好,而建设项目本身也没有重要的大气污染源,故对外环境的浓度增值有限,不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33.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将大多数噪声源采用地下设置,隔声和安装消声器,对柴油发电机房、风机、水泵房、配电房等主要噪声源进行封闭式隔声、吸声处理,且对高

7、噪声设备进行减振处理,机械排风系统进行消声处理。经处理后,项目边界噪声能达到 2 类控制标准要求,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和场界绿化等措施且能保证小区内免受交通噪声的影响,使居住区维持良好的声环境。3.4 固体废物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办公人员及商铺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小区管理部门指定人员进行定时、定点的统一回收和清理。并对垃圾收集点进行消毒处理,杀死蚊蝇害虫,以净化周围环境,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3.5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土建施期内主要污染物为施工噪声、粉尘、扬尘、建筑固体废物及施工污水等。只要本项目的建设施工单位严格加强施工管理,进行科学施工,并按本报告提出的各项要求,

8、对施工期间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则本项目在施工期间产生的环境污染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4 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4.1 水污染治理措施本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科苑路 6 号,属于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的集水范围,建设项目拟将厨房含油污水经隔油隔渣池、粪便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与一般生活污水达到污水处理厂的纳污标准:即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而后一起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集中统一处理达标排入寒溪河。该项目污水在进入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前的预处理工艺如下:含油污水三级隔油隔渣池市政管

9、网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粪便污水三级厌氧化粪池市政管网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44.2 废气污染治理措施(1)食堂油烟废气影响项目食堂炉灶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其燃烧过程所产生的 SO2、NO X、烟尘等污染物极少,可直接排放,无燃料燃烧废气污染。项目厨房拟设 15 个炉头,产生油烟烟气量约为 2700 万 m3/a、油烟的产生量为 0.351t/a,项目炉灶烹饪、炒菜时产生的油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包括醛、酮、醇及衍生物等,其凝聚物粒径一般为 0.010.1 微米,吸入人体不易排出,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可能引起肺癌等疾病发病率升高,因此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需配套净化措施,建议采用静电油烟净化装置

10、进行处理,其油烟治理工艺流程如下:油烟废气 烟罩 烟管 静电油烟净化装置 离心风机 高空达标排放目 前 餐 饮 业 采 用 静 电 吸 附 法 处 理 油 烟 的 比 较 多 。 由 于 利 用 高 压 静 电 处 理收 集 微 细 颗 粒 的 方 法 在 其 他 工 业 领 域 早 就 广 泛 应 用 , 因 此 该 技 术 比 较 成 熟 。静 电 吸 附 法 的 核 心 技 术 在 于 极 板 的 形 状 与 分 布 。 通 过 合 理 的 极 板 设 计 和 极 板分 布 , 在 电 极 之 间 形 成 电 场 , 将 油 烟 电 离 , 带 电 油 烟 粒 子 被 另 一 电 极 捕

11、 获 ,达 到 净 化 的 目 的 。 但 由 于 附 着 在 电 极 上 的 油 烟 粒 子 会 削 弱 电 场 的 强 度 , 使 设备 的 处 理 效 果 下 降 , 因 此 极 板 必 须 定 期 清 洗 , 否 则 可 能 导 致 超 标 排 放 。为克服净化装置阻力,在净化器出口处安装一台离心风机;为防止风机在运行时噪声值超标,风机座底设减振器,管道与风机设软接头连接。采用上述措施后,厨房油烟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3-2001)规定的限值 2mg/m3,经内置专用烟道引至高于周围半径 30米建筑物天面 3 米排放,则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明显影响。(2) 发

12、电机尾气建设项目规划于北侧高层办公楼地下负二层设备房内设置 2 台备用柴油发电机(分别为 400KW) ,备用发电机是以 0#轻质柴油作为燃料,燃烧时产生含SO2、NOx、碳黑尘等成分的废气,由于项目发电机只作备用,运行时间甚少,燃料种类 0#轻质柴油的含硫量较低,无需设置专门脱硫装置,其燃烧后产生的燃油废气集中经旋流板塔设施处理, 工艺流程为:发电机废气经管道接至热交换器降低温度后,经引风机增压后经旋流板式烟气净化塔,在烟气净化塔内,5循环水被旋流板的不断切割,保证了汽水的最大接触面积,并向循环水加入片碱,保证水质在碱性条件下对二氧化硫的最大去除效果,同时通过液珠的捕集作用,使得烟气中的小颗

13、粒烟尘增加重量而与气体分离,达到降低林格曼黑度的目的,经过处理后的烟气含有大量水蒸气,直接排放会产生大量白雾,将其引入热交换器气化达到无水排放。经 处理的废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后,由烟管引至天面不低于 15 米排放,并应高出周围 200 米半径范围的建筑 5 米以上,经烟道排放后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影响。(3)机动车尾气影响本项目共有机动车泊位 700 个,其中地上车位 70 个,地下车位 630 个。地上露天车位的汽车尾气主要在自然环境中稀释、吸附,对周围影响较小;地下停车场设有抽风排气系统,定时将机动车尾气通过专用烟道抽至所在建筑

14、物天面高空排放,机动车尾气不会在车库累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另外,小区内应该多设置树木、草坪,扩大绿化面积,增大绿地功能,改善生态,减少机动车尾气的影响。 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地的大气环境质量良好,而建设项目本身也没有重要的大气污染源,故对外环境的浓度增值有限,对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点大气环境质量没有明显影响。4.3 噪声治理措施本项目主要产生噪声的污染源为发电机组、各类水泵、风机、变压器和各类家用空调等的运行噪声,以及机动车行驶噪声等。建设单位应按照报告中所提出要求,对主要噪声源进行隔声、消声、减振处理,加强管理,增加绿化面积。经以上治理措施后,噪声削减较明显,再经距离衰减后,项目边

15、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4.4 固体废物治理措施生活垃圾由各户自行打包后,由环卫工人送到小区垃圾收集点,定时外运处理,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污染影响。64.5 生态建设与绿化措施(1)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必须加强绿化,保证绿地率达41.3%,并且注意乔、灌、草相结合,以形成良好生态功能的绿地系统;(2)化应注重美化和其它功能相结合。近道路一侧应以大乔木与密集灌木相结合,减少外环境如噪声对项目居住者的影响;(3)建设项目周围为道路,可能产生一些大气污染物,如 SO2、NO 2等对建设项目产生影响,绿化树种

16、应选择一些抗性树种,如细叶榕、印度榕、高山榕、蒲桃、洋蒲桃、九里香、仙人掌、扁桃果、鱼尾葵、棕榈、鸡蛋花等。(4)住宅四周及道路两侧绿化以种植成年树为主,以尽快形成能起防风、减尘、降噪、美化环境、减轻污染作用的绿化带;(5)拟建项目居住区内采用园林式绿化,可配合花坛,水池等设施。5 外(内)环境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的布局比较合理,内污染源污水、废气和噪声等经治理后,对本项目居民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本项目的外污染源主要源于道路交通噪声、机动车尾气,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和隔声窗等措施降低噪声和尾气影响后,道路交通噪声和机动车尾气对本项目没有明显的影响。综上所述,外(内)环境对本项目影响不大。6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公众调查表明,当地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对本项目大力支持,认为本项目建设可以大大改善周围的居住环境,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较小可以接受。7 其他相关建议开发商在预售楼时应公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等的有关信息。8 总量控制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