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杭大学生爱国观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3264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在杭大学生爱国观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在杭大学生爱国观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在杭大学生爱国观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在杭大学生爱国观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在杭大学生爱国观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在杭大学生爱国观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在杭大学生爱国观的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关于在杭大学生爱国观的调查报告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机械五班 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机械五班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机械六班 吕伊敏摘要:爱国主义就本质而言,最终体现在为本民族的振兴的物质动力上,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为本民族振兴的责任和使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它们冲击了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弱化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淡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爱国观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把握了这些问题和分析其解决途径、才能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大学生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为我们的国家融入世界发展舞台而努力奋

2、斗。本报告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对国家的情感和看法、对社会责任的认知等,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爱国、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以期为大学生爱国的教育与引导提供帮助。关键词:爱国 中国梦 责任 现实 理想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爱国观的现状,我们在浙江理工大学开展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 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98 份。调查对象涵盖大一至大四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国家感情、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等。1、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特征决定了在不同的时期将面对不同的问题,遇到不同的挑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

3、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新时期,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演变成以经济实力为主、以科技文化教育等综合国力的竞争,为了在这些方面占据主动地位,我们积极地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经济基础和大学生思想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校园内出现了消解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精神贫困现象。在文化反思方面,出现了全盘否定民族传统、贬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等等。江泽民总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情况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

4、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 ”同时,美国新闻署发表文章公开声称:“美国应向中国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灌输美国的价值观念,这比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 ”这些都给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网络应用对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信息社会”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互联网缩小了世界各国的时空距离,出现了“地球村”现象。在这种背景下, “全球主义、 “超民族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蜂拥而至。不

5、少大学生迷失方向,积极接受外来思潮的“趋同论” ,相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对立将不复存在,各民族国家正在走向所谓共同的“信息社会” 。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世界各国的一切政治文化的纷争正退居到同一的“公域生活”背景之后,中国人正在成为“世界公民” 。可见,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对全球和人类整体的关注已远胜于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关注,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减弱。同时,网络文化多元性造成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迷茫。以前的青年大学生,往往会在历史给定的民族价值体系中抉择自己的行为目标额行为方式。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原来奋斗的目标和行为方式被网络多元文化所冲击,代之而生的是形形色色陌生的民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6、如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暴力凶杀及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在网上屡见不鲜,给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价值观带来了很大威海。由于这些现象是他们从未经历的,因而抉择的困惑与迷茫随之而来。于是,部分大学生在民族精神与文化上就呈现出不稳定、无中心、多样化的状态,精神家园迷失,内心冲突剧烈。在民族价值观选择上困惑彷徨、无所适从或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缺乏对目标及达成方式的思考与自信,这很容易带来民族价值体系中选择的冲突与悖论。另外, “网络垃圾文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振兴意识。爱国主义就本质而言,最终体现在为本民族的振兴的物质动力上,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为

7、本民族振兴的责任和使命。但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垃圾文化”渗透着“黄色”诱惑、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等社会意识,使部分缺乏健康思想情操和坚强意志品质的青年大学生失去为民族振兴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转向追求享乐、奢侈。在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撞时,偏重于个人目标。讲奉献的学生少了,而追求实惠和物质利益的现象多了。不少大学生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把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抛之脑后。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1.全球化冲击了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是一个公民对自己祖国的认知认同,是维系国家发展、统一与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的精神纽带,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基石。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

8、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全球文化、价值观念乃至政治制度的趋同性使“民族国家已经过时” “民族国家正在终结” “超民族主义” “全球意识”等西方思潮甚嚣尘上。这些思潮正在日益模糊大学生的民族国家观念和内涵。与此同时,在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不仅要依据本国利益制定发展战略,而且要兼顾世界其他各国的共同利益。要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以让出一定的主权为代价,换取其他各国的协调、合作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国家主权与职能的弱化也使不少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关注全球和人类的整体利益要远远高于关注本民族、本国的利益,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国家意识和传统的爱国主义意识被削弱。2.全球化弱化了大学生会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中华

9、文化既是全体中国人的民族之根,也是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精神之源。然而,当今的全球化是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他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优势向全球进行经济扩张的同时,也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对中国而言,伴随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文化及其价值观已进入大交流、大碰撞、大冲突的时期。但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历史人文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大学生在享受西方先进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对这些物质文明背后所裹挟着的西方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认同,不少大学生模仿西方生活方式,崇拜西方文化,崇尚西方风俗习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西化”动摇了大学

10、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销蚀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使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严峻的挑战。3全球化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自己国家、民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的基本态度,在人生信仰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人生价值取向和道路选择。对祖国的热爱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互为一体,是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把中国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大对手,他们公开反对中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载体的软实力聚集,他们借助全球化浪潮,对中国进行所谓民主、自由等价值观渗透,在此多元化趋势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信仰认知不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部分

11、学生甚至对西方的意识形态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而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这削弱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亟待破解的重大时代课题。4.全球化削弱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感召下,个人利益、个性发展获得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张扬,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本位价值观让位于个体本位价值观,这对具有立异精神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大学生来说,其国家至上和集体主义意识越来越淡薄。同时,伴随全球化而来的西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

12、拜金主义腐朽价值观使一些大学生失去了对国家和集体的理性认识,勤俭节约被消费至上所削弱,牺牲奉献精神被实际利益所取代,集体主义逐步被边缘化, (爱国甚至爱国贼) 。在此潮流的影响下,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个人利益而忽视、贬低甚至无视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削弱,甚至在市场经济大大潮中迷失个人的奋斗目标。影响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因素1. 国内外形势的影响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空前高涨,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 “辽宁号”的正

13、式服役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进一步强化了中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他们的政治热情、爱国热情进一步提升。但是国际敌对势力仍未放弃西化和分化中国的目的,他们借助各种机会挑起事端,制造冲突。近年来,菲律宾、日本等国又在领海问题上挑战中国领土主权。在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逐步趋向成熟,拥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但西方社会思潮在拓宽大学生国际视野并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同时,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让他们面临许都矛盾和困惑,亟需教育和引导3、大学生心理年龄的影响大学生大多处于

14、18 至 24 岁的年龄阶段,正是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丰富,其思维、观察、情感等各种能力逐步提高,思想活跃,对社会、国家发展关注度都非常高,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与困惑,如看问题不全面,带主观片面性,易走极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事物发展缺乏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导致行为急躁、盲动,容易发生一些偏激和简单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影响社会的稳定。当中国主宰世界一书的作者马丁.雅克认为:民主不是一切, “我要提出一个惊人看法:中国政府比西方政府享有更大合

15、法性。 ”主要原因是中国与西方不同。用雅克的话来说中国是个“文明国家” ,而非“民族国家,因而不应按照后者的标准来评判。西方另一名老资格的中国观察家亨利.基辛格持类似观点。他解释为什么中国人眼光长远,“中国在历史上与其说是一种常规的民族国家,不如说是一种永久的自然现象。 ”“中国人是精明的现实政治践行者,其战略思想与西方看重的战略和外交大相径庭。 ”近代大国崛起、要么是西方内部的权力转移,要么是以西化为要旨的赶超,只有中国崛起超越了历史模式。中国崛起的最大身份优势,就是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就超越了美国、欧盟头作为人造国家、组织的政治认同。因此,以所谓“民主、人权”等西方概念来诠释中 文明的

16、生命力观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是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对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全球化时代对国家治理的探索。(一) 加强“两课”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阵地,我们要利用好这块阵地积极地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求我们的“两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还要与时俱进,适当调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把社会主义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学中对于课堂上学生反映的一些敏感的尖锐的社会问题不要回避,鼓励学生自由辩论,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适时地做正确的引导,从而真正地做到疏通思想,释疑解惑。(二)积极宣传爱国主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情感隐私是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把握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和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