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91481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学校 吕淑华 序言:2007 年,经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校研究课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立项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7 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研究时间为 2007 年 9 月-2010 年 6 月,周期三年。内容结构图技术路线目的意义 研究假设 研究过程研究问题 研究程序 发现结论 成果影响学生、教师、社区、学校一、研究问题:(一)研究目的我们选择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

2、,通过此课题研究进行学校、家庭、社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建构起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从多种途径开展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推动相关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最终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研究意义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偏重课程理念研究,而具体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还不够。即如何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如何利用已经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等,凡此种种的问题还需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三)研究假设整合学校家庭及社区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

3、资源,可以建构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性,使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得到有机的整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社区资源开发过程中能够锻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能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使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得以从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角度进一步落实。二、 研究程序(一)技术路线:2资源开发:如何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研究资源整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在活动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核心价值观归纳出整合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思路研究性学习(社会类、科技类)社会实践资源充实与更新(二)研究过程:

4、第一阶段:2007 年 9 月2007 年 12 月 理论研究、专题培训阶段广泛搜集阅读国内外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书籍,分析、归纳、整理开发社区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认真界定我校课题的基本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第二阶段:2008 年 1 月2008 年 4 月 调研、建立资源库阶段课题组成员开展社会调研,了解家庭、学校和周边的社区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家庭、社区资源现状,探索学校和家庭、社区三方面资源整合的方式,增强学校和家庭、社区的交流合作。第三阶段:2008 年 5 月2010 年 7 月 特色创新、行动研究阶段利用学校、家庭社区中

5、有助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资源,师生共同设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挖掘综合实践活动中蕴含的与可持续发展核心价值相关的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传承民族与国家优秀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第四阶段:2010 年 4 月2010 年 7 月 完善成果,总结阶段汇总整理资料,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组织结题。三、研究发现及结论我校在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我区区情和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深入

6、理解尊重生命、尊重文化、尊重资源与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一)研究学科知识与家庭、社会资源及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1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所获取的成果补充到课堂教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资源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库,研究整合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我校地理、历史学科教师通过研究课程目标与知识体系特点,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核心价格观教育的前题下,选取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寻找教学中依托家庭、社会资源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价值观的内容、形式和学习方式。高中地理学科利用

7、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教材内容 依托资源 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核心价值观高中必修一2.3 地壳的北京市地质博物馆结合课本内容学习参观岩石辨认产状、构造识别尊重自然环境、自然规律调研:学校、家庭、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的分类3运动和变化 八大处公园第四纪冰川馆高中必修一Ch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北京市八大处公园结合课本内容学习植物识别物候观测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小气候对生物物候期的影响尊重自然环境、自然规律高中必修一4.4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北京市节水科普馆石景山污水处理厂结合课本内容学习参观了解水资源现状废水回收再利用现状尊重水资源,认识节水的紧迫性高中必修

8、二3.2 工业区位首钢八大处高科技园区结合课本内容学习参观从感性上认识传统工业区与新型工业区的特征及两者的区位差异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石景山、热爱社区的情感学历史学科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参考(地方课程石景山古迹探寻与国家中学历史课程结合实践要点)教材内容 社会实践基地名称活动方式及建议 核心价值观中学历史导言课石景山主要实践基地联系:如:八大处公园、法海寺、首钢等。结合石景山的区域资源,引导学生从身边历史学起,关注自身学习资源的选取,激发对石景山区的热爱之情。认识社区中历史学习资源对多样性文化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汉朝历史 老山汉墓 参观老山汉墓,

9、了解汉朝时期北京地区墓葬的情况。感受我国的历史与文化佛教、古代建筑八大处 了解八大处二处灵光寺、三处三山庵、四处大悲寺、五处龙泉庵、六处香界寺、七处宝珠洞、八处证果寺与佛教和建筑相关的内容。感受我国的历史与佛教文化,尊重并自觉爱护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茶文化 八大处五处龙泉庵体验五处龙泉庵的龙泉茶社。 了解中国古代茶文化特色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八大处精印谷三处中华第一砚石参观精印谷,体验和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参观三处中华第一砚石,了解篆刻艺术。体验和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明朝历史 田义墓八大处摩崖石刻承恩寺参观田义墓,了解明朝历史和宦官历史。参观摩崖石刻,了解石刻历史。参观

10、承恩寺,了解古碉楼、壁画、下马石等历史。尊重文化,了解石刻文化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大处二处招仙塔塔基了解历史上招仙塔被破坏的背景,建国后修建二处灵光寺,对比新旧中国的不同历史。了解八大处公园的昨天与今天20 世纪高科技时代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参观高科技园区的主要企业,感受信息时代的巨大变化。感受信息时代的巨大变化,感受先进文化新中国历史 首钢 参观首钢厂址和博物馆,了解新中国钢铁重工业发展的历史,感悟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石景山、热爱社区的情感(2)选取教材中适合依托校外教育资源的内容,补充、丰富学科教学资源课题组教师选取教学内容中可以结合家庭、

11、社区资源加以利用的部分,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把活动中获取的资源转化为教与学的资源运用到课堂上,巩固学科知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渗透可持续发展核心价值观。例如:地理学科秦雷老师在讲高中必修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一部分时,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认识物候现象发生与其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为目的,组织学生对八大处公园的常见植物和动物的物候现象进行了观测。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尊重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得以落实。(二)整合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化可持续发展核心价值观的实施策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从研究性学习探索整合资源进而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实施策略。我们根据资源的

12、类型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例如:类别依托资源 活动方式 核心价值观 负责教师八大处公园 多学科研究性学习 文化、环境领域:尊重文化、尊重环境张爱娣等石景山区底商 石景山区底商状况调查 经济领域:关注城市发展张建霞大葆台西汉墓 走进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文化领域:弘扬传统文化朱秋梅苹果园地铁 苹果园地铁交通顺畅问题探究社会领域:关注社会发展吕淑华苹果园社区 走进京剧唱脸谱 文化领域:弘扬传统文化王瑞佳良社会资源八角北路社区 雨水收集装置改造 环境领域:关注环境,尊重资源、节约水资源秦雷家庭资源家庭节水设计节水器具,收集洗脸废水冲厕所环境领域:利用家庭资源,节约用水靳晋瑜5家庭节

13、水 优化波轮式洗衣机排水方式,实现循环用水环境领域:利用家庭资源,节约用水翟永霞(三)依托研究性学习整合资源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实施策略(1)经过行动研究,我们总结出整合资源,开展社会科学类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初步确定研究方向 教师到校外资源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选择课题切入点,设计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案。学生分组对资源基地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成若干个小组到资源基地进行调查。第三阶段,学生成果展示和后续活动设计阶段(2) 整合资源,开展科技类项目的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活动准备阶段:发现问题 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

14、 可行性分析论证 提出假设活动实施阶段:验证假设 项目实施活动反馈阶段:试验改造 检验改造效果 调整修改设计方案四、成果及影响(一)课题研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观1课题研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教和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 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选题到再到总结交流,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能力的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合作、协调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

15、养。同时,通过活动,对于社会、环境、人类命运中的重大问题的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课题研究锻炼了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组织能力1课题研究培养锻炼了教师挖掘、整合校本课程资源的能力挖掘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课程资源,一方面决定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水平。前者决定于课程实施的客观环境,后者主要决定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所以,我们认为,课程资源建设和资源开发更重要的工作是学校要引领教师、组织教师充分利用社会活动基地,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认真做好挖掘、整合家庭社区课程资源,有效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切实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效性。能否开展好校本课程,关

16、键在教师,它打破了课本、教参的局限,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给教师以前所未有的挑战。2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课程实施与评价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内容上看,充分体现了学科综合的特色,从课程实施与评价来看,学习形式多样,学业评价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有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有对活动过程的评价;既有老师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和自评,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呈现出开放化、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教师的课程实施与评价能力得到提升,真正做到教学相长。3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反思教学能力整合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环境,我校的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在师生共同实践的基础6上逐渐探索的,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