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1065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一单元 绪论A1型题1劳动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 A 三级学科B 分支学科C 子学科D 一级学科E 重要学科2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 健康影响的学科A 工人B 农民C 体力劳动者D 劳动者E 脑力劳动者3劳动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 A 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B 积极防治职业病C 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D 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E 提高劳动生产率4基层劳动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中,不包括 A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B 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条例法规C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E 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监护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 A 不合理的生产工艺B

2、 使用不合理的工具C 劳动制度不合理D 精神性职业紧张E 劳动强度过大6劳动条件的组成中,不包括 A 生产工艺过程B 生产企业环境C 健康监护D 生产设备布局E 操作体位和方式7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不包括 A 生产性粉尘B 非电离辐射C 电离辐射D 高温E 高气压8生产过程中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不包括 A 森林脑炎病毒B 流行性乙脑病毒C 炭疽杆菌D 布氏杆菌E 禽流感病毒9属于电离辐射的物理因素是 A 可见光B X射线C 激光D 射频辐射E 紫外线10下列何种表现属职业性特征 A 苯中毒B 局部振动病C 石棉肺D 胼胝、色素沉着等E 铅线、铅面容11属于合理厂房建筑或布置的是 A

3、化铁炉安装在车间上风向的墙壁上B 高温车间没有自然通风的天窗C 将熔铅炉和排字工人放在一个车间内D 精密作业女工背对直射阳光的座位E 电焊作业采用固定的吸尘装置12对劳动者接触的职业有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时,下列那项最重要 A 所在车间、工段B 从事的工种及工龄C 个体危险因素D 防护技术措施E 遵守操作规程A2型题1某矿工长期在井下采煤,由于不能按时用餐,患有慢性胃溃疡,此病应属于 A 职业病B 职业特征C 职业性多发病D 法定职业病E 常见病2某乡镇制鞋企业女工,近期发现鼻子经常出血,经检查,WBC 和血小板数量均低于正常值下限,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B 现场劳动卫生调查C

4、 进一步的临床检查D 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E 由常规医院进行疾病的诊断3某冶炼厂定期安排接铅工人到职业病院进行驱铅治疗和疗养,该工作应属于A 一级预防B 二级预防C 三级预防D 对症治疗E 支持疗法4某铸造厂安排其就业前工人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就业前体检B 属于职工健康监护内容C 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症D 属于一级预防E 属于二级预防5轧钢车间工人能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应不包括 A 电离辐射B 热辐射C 粉尘D 高温E 有害气体B1型题(13 题共用备选答案)A 降低或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B 通过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C 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和处理

5、D 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机构E 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工艺1一级预防包括2二级预防包括3三级预防包括(45 题共用备选答案)A 加强对所在单位的卫生监督B 职业性有害因素C 有害的生产过程D 有害的劳动过程E 立即向当地职防机构报告4职业病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 5职业病一旦被确诊应首先做何项工作 参考答案A1型题1. B 2. D 3. C 4. B 5. A 6. C 7. A 8. B 9. B 10. D 11. D 12. B A2型题1. C 2. E 3. B 4. E 5. AB1型题1. A 2. B 3. C 4. B 5. E答案解析A1型题5. 解析:本题是考察对绪论中劳动过程中有

6、害因素的了解。显然答案 A不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6. 解析:劳动条件包括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设备布局及操作体位和方式)及生产作业环境等。不包括健康监护。7. 解析: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高温、高气压等,生产性粉尘属化学性因素。A2型题1. 解析:此题正确率近 61%,约 26%考生选答“常见病” 。慢性胃溃疡虽然是常见病,但在某些职业中多发,因此也是职业性多发病。第二单元 劳动过程对机体的影响A1型题1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体力劳动强度划分的依据是A 疲劳感B 氧需C 劳动强度指数D 劳动工时E 能量代谢2某搬运工从楼下搬重物上楼,作业时氧需超过了氧上限

7、,其劳动强度属于 A 极低强度作业B 低强度作业C 中等强度作业D 大强度作业E 极大强度作业3长时间中等强度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糖和蛋白质E 脂肪和蛋白质4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首先来自 A ATP的分解B CP的分解C 糖的分解D 脂肪的分解E 蛋白质的分解5有关静力作业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消耗水平不高B 氧需通常不超过 1L/minC 不易疲劳D 静力作业时没有做功E 作业维持时间短6能引起职业性紧张的诸多因素中不属于劳动条件的因素是 A 照明不良B 工作空间狭窄C 环境脏乱差D 轮班制E 存在有毒有害因素7体力劳动过程中,机体产生氧

8、债的原因是 A 劳动强度过大B 劳动时间过长C 氧需大于供氧D 肌肉无氧酵解E 肺通气功能受限8. 经常锻炼者从事体力劳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是 A 增加呼吸次数B 减少呼吸次数C 呼吸次数不变D 增加肺通气量E 减少肺通气量9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时体温的变化是 A 先升高后降低B 升高C 降低D 不变E 先降低后升高10中等强度作业时,机体供氧情况是 A 氧需不超过氧上限B 氧需超过氧上限C 氧需几乎等于氧上限D 氧需等于氧上限E 氧需等于氧债11静态作业时肌肉的收缩方式主要是 A 等张性收缩B 等长性收缩C 交替性收缩D 间断性收缩E 持续性收缩12静态作业的特点是 A 作业维持时间长B 不容易疲

9、劳C 依靠肌肉的交替收缩D 能量的消耗水平高E 作业时没有做功A2型题1. 某男工从事重件手工锻打作业,每次锻打十余分钟。该作业氧消耗的特点是 A 氧需小于氧上限B 氧需等于氧上限C 氧需大于氧上限D 氧债几乎等于氧需E 氧债大于氧需2某建筑工人在短时间内将一重物快速运到五楼工地,在这一过程中供应肌肉活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 ATP分解B ATP-CP系列C 三羧酸循环D 乳酸系列E 需氧系列3某公司打字员,长时间工作后,主诉头痛、眼干、眼痛和视物模糊等,属何种类型疲劳 A 暂时性疲劳B 脑力疲劳C 全身性疲劳D 局部性疲劳E 感觉性疲劳4某制衣厂工人的劳动强度指数为 23,依据“体力劳动强度

10、分级”标准,属于 A 级B 级C 级D 级E. 级B1型题(13 题共用备选答案)A 氧需不超过氧上限B 氧需超过氧上限C 氧需等于氧上限D 氧债几乎等于氧需E 氧债等于氧需1极大强度作业是 2大强度作业是 3中等强度作业是 (46 题共用备选答案)A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和尿酸增加B 呼吸加快、易怒和注意力不集中C 过量吸烟或怠工、缺勤;D 血压升高、易激动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E 焦虑、抑郁、易怒或感情淡漠等4属于紧张引起的心理反应5属于紧张引起的生理反应6属于紧张引起的行为表现A3/A4型题(13 题共用题干)某计算机中心对其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某些人员出现了一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试

11、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1. 眼干、眼痛及视物模糊并伴有复视A 紧张引起的心理反应B 长期视觉紧张C 紧张引起的生理反应D 面部肌肉紧张E 紧张引起的行为表现2. 手腕疼痛和手部麻木 A 紧张引起的行为表现B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 肌肉骨骼紧张D 视觉紧张E 心理紧张3. 精神抑郁、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 A 视觉紧张B 肌肉骨骼紧张C 精神紧张D 视觉紧张E 心理紧张(46 题共用题干)某企业为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采取了以下措施,它们分别属于何种类型的措施4. 教育员工树立主人翁精神 A 人类工效学B 劳动生理学C 组织管理D 劳动心理学E 物质奖励5. 改进生产设备与工具的设计与操作方法 A 人

12、类工效学B 劳动生理学C 劳动心理学D 组织管理E 物质奖励6. 加强员工的身体锻炼 A 人类工效学B 劳动生理学C 劳动心理学D 组织管理E 物质奖励参考答案A1型题1. C 2. D 3. B 4. A 5. C 6. D 7. C 8. D 9. B 10. A 11. B 12. EA2型题1. C 2. D 3. D 4. C B1型题1. D 2. B 3. A 4. E 5. A 6. CA3/A4型题1. B 2. C 3. E 4. D 5. A 6. B答案解析A1型题2. 首先将氧需、氧上限和氧债三个概念搞清楚。大强度作业为氧需超过氧上限,而极大强度作业为氧债几乎等于氧需

13、。故正确答案为 D。3. 中等强度的肌肉活动,在开始阶段利用糖类较多,但随着活动时间的延长,利用脂肪的比例增大。故其主要能源是脂肪,正确答案为 B。4. 供给肌肉运动的能量首先源于 ATP的迅速分解,进而 CP及时分解补充ATP。此题正确率为 55%,答 B的考生近 23%,估计是未注意“首先”二字。正确答案为 A。A2型题1. 该项作业的特点是每次锻打十余分钟后,需休息一段时间,不属于稳定状态下的作业,但其每次持续时间较长,故应属于大强度作业。正确答案 C。2. 由于大强度活动时,ATP 分解非常迅速,需氧系列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形成 ATP的速度不能满足肌肉活动的需要。此时,需靠无氧糖酵解

14、产生乳酸的方式来提供能量,称乳酸系列。正确答案 D。第三单元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A1型题1. 职业中毒是由于A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损伤B 接触各种化学物引起的损伤C 接触各种毒物引起的损伤D 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损伤E 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损伤2. 生产条件下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 皮肤和消化道B 消化道和呼吸道C 消化道和黏膜D 呼吸道和皮肤E 手-口途径3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重要因素是A 毒物的脂溶性和粘稠度B 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C 接触皮肤的部位与面积D 毒物的水溶性和粘稠度E 毒物脂溶性与水溶性4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不包括A 急性中毒B 慢性中毒C 亚急性中毒D 迟发性中毒E

15、 观察对象5. 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不包括A 毒物的浓度与作用时间B 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C 毒物间的联合作用D 人体遗传特性E 性格与婚姻状态6职业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是A 临床症状与体征B 实验室检查及症状与体征C 职业史、实验室检查及劳动卫生现场调查D 接触有毒物质的种类、浓度及时间E 病人的工种、工龄及现场劳动条件7. 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A 迅速脱离现场B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及排毒C 对症处理与支持疗法D 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E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8预防职业中毒的根本措施是A 根除毒物B 降低生产环境中毒物浓度C 安全卫生管理D 个体防护E 职业卫生服务9气溶胶包括A 粉尘、雾和烟 B 气体、烟和蒸气C 气体、粉尘和烟 D 气体、蒸气和雾E 蒸气、粉尘和烟10. 慢性职业中毒早期多出现的临床表现是A 类神经症 B 周围神经炎C 中毒性脑病 D 震颤E 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