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06806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序言徐邦宁作者单位,100089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印会河教授名石,宇枕流,1923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县中医世家,父印秉忠为我国南方名医 印会河教授自幼随父读医书,耳襦目染,锐志求学,值日寇侵华,家乡沦陷,乃弃学就医,1940年即开业,济世活人, 1954年后在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中医教研组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组负责人,曾主编中医学概论及金匮讲义。 1957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工作,先后担任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兼内科教研组组长、温病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1978年卫生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医教授。主编金匮及内科讲义。1984年至1994年任中日友好医院副

2、院长、专家室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辽宁中医学院名誉教授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犏审委员会委员等职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基础三、四、五版教材。印会河教授从事中医工作已六十年,精通中医基础理论,勤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学术思想开放。主张改革,力倡中医西医相结合,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锐意发展,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风格。印会河教授从医六十余载中冶愈沉疴怪症无计,诸如1959年在莫斯科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的论文中医药治疗脊髓痨获突破性进展即是其任内科主任时的科研成果。1986年中标卫生都攻关课题开肺气、利三焦、治

3、疗肝性腹胀的研究已取得成果,经研制的消嗽汤治疗慢性肝病效率高,深受医患的欢迎。当代名医印会河的业绩不仅载人名老中医之路、今朝医文集一桔杏春秋)等书中,井已收 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展示了印会河教授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及对世界医学的影响。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是印会河教授部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代表作特别是临床抓主症常用的三十八方是印老家传、师承及他从事中医工作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反复验证疗效可靠的经验方,他把中医的症与西医的病相结合,把西医的临床化验、检查和诊断等纳 中医的 辨证论冶 之中, 集成一套简便易行,行之易效的诊治方法。这种方法只需抓住常见病中的几个主要症状(连同西医的明确诊断在内),便

4、能定方、定药,甚至定量地加以治疗,并能取得满意的疗效。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要采取紧急措施,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卫生郭批准遴选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陈庆平教授和中西医结合消化科主任王请雅教授作为印会阿教授的学术继承人。陈庆平教授已年过花甲,热爱祖国医学,医德高尚,医技精良视患者如亲人,待人诚恳热情,忠厚敬让,深受医界爱戴。陈庆平教授和王诗雅教授对印老而言真可谓名师配高徒,两位教授经过多年努力总结和整理的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文从字顺,通俗实用。抓主症三十八方有十二首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为仲景先师传世之宝,亦是后人常用的名

5、方,另有十八首出自历代名家医著,可见印会河教授博览群书,善采众方,而且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这些古方加以化裁,成为独具特色的新方,最具代表性的是印老自制的八首新方,反应了他改革创新,发展进取的时代精神。陈庆平、王诗雅两位教授整理全文后,印老曾逐句逐字审读。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疗效可靠,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有幸将连续刊登,以供全国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中西医结合医生特别是数以百万计的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乡村医生阅读。另外,还将选录近年来印会河教授在门诊和病房会诊的部分验寨,它反映了印老抓主症的学术思想和冶疗疑难重症的独特经验,一定会给读者以启迪。通读全文,诚感尽管

6、本书在辨证、用药、诊断和按语等方面,尚有可商讨之处,但通过广大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可以统一的 当然也可以求同存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才能促进诅国医学的发展。目录11 清解表热方(印氏方)12 小柴胡汤加减方13 麻杏石甘汤加味14 干金苇茎汤加味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一)陈庆平 王诗雅1 三十八方集验11 清解表热方(印氏方)方药组成 桑白皮1O克,桑叶lO克,菊花10克,黄芩12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炙枇杷叶1O克芦根3O克,生石膏3O 45克(先煎)功用 清解表热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头胀痛口渴思饮,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

7、数。辨证要点 此证系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邪在卫分之证其特征是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头胀痛,舌边尖红,脉浮数。适应证 感冒、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呼吸道感染性疾患。加减法 咽痛加桔梗10克,牛蒡子1O克;咳嗽甚者加杏仁10克;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10克,薄荷3克;身痛明显者加羌活lO克,苏叶10克。验案 陈某男,2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2917。初诊 1989年8月21日 主诉:高热9天。 病史:9天前因受寒后发热(38 402 ),咳嗽、吐黄色脓痰,伴头痛、咽痒、 纳少。 门诊 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人住院。检查 :血沉47 mm 小时x线胸片示;右下肺炎性改变。其他如肝肾功能,肥达反应

8、冷凝集素,外一斐反 应 ,嗜异性冷凝集试验,血、便、痰培养,结核菌素 试验均为阴性。 虽经给 予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治疗。但体温、咳嗽等症状均控制不满意,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风温肺热。西医诊断:右下肺肺炎 治法:宣降清肺。处方:桑白皮l5克,桑叶lO克,省仁lO克,黄芩 l2克,生石膏3O 克(先下 ),桔 红 10克,清半夏6克,桔梗1O克t紫花l0克,冬花10克,生甘草10克,鱼 腥草30克,山豆根10克,青蒿 1 5克,地骨皮15克,枇杷叶lO克,芦根3O 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1989年8月26日。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惟仍咳嗽,吐白粘痰,纳尚可,小便黄,大便稠。舌红

9、、苔黄,脉滑数。 前方显效。继服原方7剂,每日1剂 。患者于 1989年9月2日痊愈出院按语 温热之邪在表,需从皮毛疏散。杏仁、桑叶既有开散皮毛,微微发汗的作用,且其性凉润功能散热,故宜用于清散表热;桑白皮、黄芩能清泄肺与上焦之热,生石膏解肌清热i桔红、半夏、紫花、桔梗、冬花宣肺豁痰;枇杷叶、芦根宣肺润肺+山豆根、鱼腥草同为清热解毒之品用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其作用似较银花、连翘为优。本方实质上是桑菊饮和银翘散的台方,经多年临床使用,现已成为印教授抓主症的常用方剂,临床凡遇感冒发热以及上呼吸道炎症明显者,即可使用此方,一般收效甚捷。12 小柴胡汤加减方(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减)。方药组成 柴胡10

10、克,黄芩l5克半夏1O克生石膏30克(先下),鱼腥草3O克,山豆根10克生姜1O克。功用 两解寒热主要症状 寒后热作,热后汗出,频频嬗递,周而复始 ,甚者咽喉干痛,口苦胁痛,呕吐苦液,苔白或微黄,脉弦。辨证要点 本证为少阳病,已有化热之势故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而痛、呕吐苔白或馓黄,脉弦但不必悉具。适应证 上呼吸道感染、胆囊炎、早期肝脓肿等。加减法 便实者加生大黄31O克。验案 王某,女,53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82419O 。初诊;1997年2月25日。主 诉;发热5天。 病史;患者因感冒发热5天,体温38左右伴有畏寒恶风,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流黄涕,有时带血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大便干燥,两日未

11、行,小便黄。检查 :热病面容,语声重浊,咽喉充血 舌苔薄自,脉浮滑数,心肺(一)。辨证:邪居少阳、阳明二经。西匮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冶法:两解寒热 处方: 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2克,生石膏30克( 先下),知母10克,生甘草lO克,枇杷叶 10克,青蒿l5克,佩兰10 克,芦根30克,板蓝根30克,鱼腥草30克生姜3片。 3剂,每日 1剂,水煎服。二诊:1993年2月28日。药后身热即退,惟仍咳嗽,咯吐白痰,口苦咽干,纳少,大便已通畅。舌苔薄白,脉滑数 余邪未尽,继服上方3剂。随诊:服药尽后,咳嗽基本痊愈,余皆恢复正常。按语 该患者系外感发热5天,邪已传至少阳,故见寒热往来,口苫咽干

12、,进而邪达阳明,乃见鼻流黄涕,带血,大便燥结,为阳明腑实之症。故予 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滋补之味,加入板蓝根、鱼腥草清热解毒;以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即白虎汤去粳米,以泻阳明之火;芦根甘寒,养阴生津清热;枇杷叶润肺止咳祛痰;青蒿、佩兰清热化湿;生姜温散寒邪,全方有清有散,有和有降故使发热三剂而退,全症又三剂而愈。13 麻杏石甘汤加味(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方药组成 外寒内热型(一型):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大青叶l5克,山豆根lO克,鱼腥草30克。热痰阻肺型(二型):麻黄1O克,杏仁10克,生石膏3O克(先下),生甘草6克,桑白皮l5克,葶苈子l0克。功用

13、宣(清)降肺热。主要症状 一型:高热微寒,咳喘少癀胸闷口渴,甚者喘促有声,舌苔薄白或黄腻,脒浮数。二型:呼吸迫促,咳呛陈作,痰黄稠粘,排痰不爽,痰少,颊热面赤,口渴思饮,舌质红舌苔黄嗽,脉滑数。辨证要点 一型:病邪主要居于气分但卫分症状未罢,故高热微寒为其特点并伴气促咳喘,痰不甚多,本方旨在清解表热与宣降肺热同时进行。二型:热郁于肺,蒸湿成瘀,故见嚷喘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黄稠粘,量少难排。适应证 急、慢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早期等。加减法 一型:喘促甚者,可加入葶苈于10克,苏子10克,桑白皮1 5克,以降肺气平喘。二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肺炎者,加入山豆根10克,鱼腥

14、草30克,大青叶1 5克,以清热解毒消炎验案 张某,女,6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014446。初诊:1 993年4月27日 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病史:因感冒引发咳嗽1周,痰黄白相兼量不多,质粘,不易咳出,不发热微 恶风寒, 头痛(两侧太阳穴处),口干口渴,欲 饮冷水,口苦有汗。胸背及四肢疼痛,大便干燥12 日一行 、便短赤。检查:心(一) ,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舌体胖大,舌苔少根黄腻脉滑数。辨证:肺热咳嗽。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冶法:清肺泻热,化痰止咳 处方:炙麻黄6克,杏仁1 0克生石膏30克( 先下),生甘草1O克,银花30克,连翘1 5克,桔梗10克牛蒡子1O克,全瓜萎3

15、0克,半夏l0克,象 贝母l0克鱼腥草30克。6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随诊:患者因冠心病来门诊诉服上方3剂后咳嗽即减轻,服6剂病情告愈。按语 麻杏石甘汤加味是印会河教授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方凡咳嗽、咯吐黄痰,不能平臣、,喉间哮鸣,痰量不多者,均可投用此方。方中炙麻黄宣肺平喘;生石膏辛甘大寒,清肺世热,并制约麻黄之辛温,宣肺而不助热,杏仁降肺气,止咳;生甘草泻热,合用石膏能生津润肺。加人银花、连翘 鱼腥草清热解毒,以治肺部细菌之感染。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二)14 干金苇茎汤加味(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印氏加味)方药组成 桃仁1O克,生黄仁30克,冬瓜子30克(打),芦根30克,大青叶3O克,鱼腥草30克。功用 祛瘀清肺。主要症状 发热咳嗽,胸痛,吐痰初为铁锈色,或为血痰,继则痰味变腥变臭,咯出脓痰。辨证要点 本证系温热在肺,热伤肺络,肺络停瘀,血瘀成脓,故见发热,咳嗽,胸痛,咳吐脓瘘,其味腥臭,中带脓血适应证 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肿、肺结核(空洞)等。加减法 大量吐脓痰加桔梗10克,生甘草6克,以助排脓解毒。肺热甚加桑白皮l5克,地骨皮15克,以清怖热。胸痛甚者加广郁金l0克,桔络3克,以活瘀通络。验案 赫某,男,7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 276751。初诊:1993年7月5日。主诉:咳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