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89978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近两年来,乌敦套海镇党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坚持以带领和组织群众增收为重心,以方便群众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为宗旨,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为标准,加 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从而形成规范运转、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真正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转变,工作方法 转变,群众生活提高。一、以民为本创建便民服务政府1、面向群众组建五支队伍为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走路、少花 钱、少耗时,能到户办的事不到村,能到村办的事不到镇。 镇党委将服务窗口前移,根据干部的岗位职责和专业特长,成立了科技服务下乡、文化服务下乡、医 疗服务下乡、政策法律服务下乡、政务服

2、务下乡五支工作队。在先做好公示的前提下,对于救灾款物、退耕还林草补贴、粮食 补贴等都由干部亲自送到农户家中,或以自然村为单位定点发放;小规模的科技培训,由技术 人员带着设备、资料到农户家中举办;政务活动尽可能通过电话联系,让干部深入基层,上门服务。宅基地 审批,林木采伐、计生指标审批等事项,均可通 过电话联 系,由工作人员3日内上门办理,办结后将有关手续送到农户家中;民间纠纷处理随叫随到,上门调解;中心卫生院每个周日都由院长带队,组织各科室资深大夫到各村农户义诊,免费为群众进行B 超、X光检查;信贷发放和回收,也由信贷员上门服务。通过工作队进村到组入户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公仆

3、形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2、方便群众建好一个窗口镇党委着力把便民服务厅建成群众满意的窗口,为保证服务质量,设立“一楼、两厅、十二室”,即政务服务楼、政务公示厅、便民服务厅、农民服务室、督察室、导政室、信息室、农牧业服务室等,实现一站式办公,高效快捷服务;全镇设立十三处政务公开栏,实施政务活动阳光操作,自觉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制定完善了首问负责、责任倒查追究、群众听证质询等十二项制度,用严格的制度约束干部行为;公开办事程序, 办事时限, 办事责任人,收费标准,办事服务大厅实行不间断、无缺位服 务,每缝农历 一、四、七集贸日集中办公,每个办公日至少有一名领导监督办理, 设立一站式办公统计表和便民告示

4、,每件政务的办理情况都详细登记,由承办人、 办事群众、值班领导签字备案,跟踪随访。印发了便民联系册、 干群连心卡,开通了便民服务电话,让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实行党员挂牌服务,干部佩证上岗,增 强宗旨意识,践行执政为民。3、服务群众做到六个转变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 镇党委实现了“ 六个转变”:一是过去群众有事上政府,现在是群众有事干部下基层,这是“ 便民”,体现了“ 群众利益没小事”;二是 过去我“ 收税 ”,现在我“ 创税”,这是“ 利民”,体现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是 过去主要抓 “三难”(计生、收 费、大会 战), 现在主要抓“三化”(产业化、城镇化、工业经济), 这是“富

5、民”;四是过去我叫你干,现在我干给你看,领着你干,帮你致富,给你实惠,这是“扶民”;五是过去管理无限,服务有限,政府什么事都管,但又什么事都管不好,服务只局限于口头上, 现在是管 理有限,服务无限,把不该管的事交给经纪组织和中介人,把服务落实到行动上,这是“为民”;六是过去主要抓内部 经营, 现在主要抓外部环境。过去政府的经营活动产权不明,责任不明,机制落后,不但不盈利,多数都赔钱,现在主要抓投资环境的优化,吸引客户,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工业,拉长农牧业产业链,使农民转变“唯农 是种” 的观念,从田间向工厂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这是“ 移民”。二、完善机制创建效能服务政府1、大胆创新把干

6、部推向市场乌敦套海镇党政机关、事业站所共有在职干部136人,农村税费改革,乡镇重心工作转移,明显表现机构雍 肿,人浮于事,同 时政府也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而这些干部,具有 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政策法律意识,想问题全面,看问题准确,社会 诚信度很高,有较强的资金实力,积累了很多应对市场挑战的经验。这些因素,决定了干部能够成为民营经济的带头人,或 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为把这些人才资源开发好,运用好, 镇党委、政府遵循渐进性、专业性、实效性原则,在稳定并加强涉农服 务以及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事业站所的基础上,围绕减员增效, 积极推行事业站所改革, 实行事业站所企业化管理,将干部推向民营

7、经济主战场。站所工作人 员在完成业务职责的前提下, 发放6080%工 资,不再承担镇内中心工作,放开搞活,推向社会,运用市场规则,拓展服务空间,通过政策驱动,让干部发挥潜能,发展自己,辐射地区,带动群众,最终达到富己、富民、富镇。两年来,全镇已有87名干部放开搞活,融入市场,从事社会化服务。现在,这些干部内引外联,广泛分布于特色种养、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生态经济、个体经营等各领域,个人收入从五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同时,培育并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玉米制种业,成立了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 资625万元,建立了 2.5万亩生产基地,20名干部负责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指导

8、与服 务,可使全镇人均增收200元;40名干部带头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成立了养羊协会和养羊技术服务中心,带动形成了两个养羊专业村,一个优质种羊示范小区,推动了肉羊产业开发,羊存 栏达5.6万只。2、严格奖惩实行服务与利益挂钩镇党委鼓励和支持干部通过有偿服务,增强服务的生命力,建立服务长效机制,真正将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动的应付式服务, 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主动的积极的服务,使服务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连为一体。制定奖惩机制, 实行完成业务职责和发展民营经济双百分责任制,将发展民营经济做为考评、任用干部的重要指标。干部 带头搞工业,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10万元以上,或招商引资一项10万元以

9、上,或自办企业年税金500元以上的发百分之百工资,年纳税13万元的,另奖励税金的10%,招商引 资10万元以上的奖励2000元,50万元以上的奖励10000元,100万元以上的奖励30000元,对发展民营经济有特殊贡献的干部,推荐 为科级后备干部,公 务员及事业站办所干部招商和从事民营经济效果与第十三个月奖金挂钩,与年终评优奖励挂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评聘两条线,不从事民 营经济的不聘职称,机构改革时不予聘用。通过服务与利益挂钩, 调动了干部主动服务的积极性,消除了服 务报酬的大锅饭,服务形式的错位、越位与缺位 现象得以扭转,服 务的内容和效果变得具体生动,干部能够丢掉权利,放下架子,端正

10、态度,追求服务效能。3、落实“ 四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乌敦套海镇党委根据干部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细化了服务方式,制定并落实了“四限” 工作制度,即限时、限地、限事、限费。让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使服务更具实效。在服 务过 程中,简化手续,限定时间,不推诿。能直接办的事不带回来,能当天 办结的事不隔夜。复杂的事项不超过三个工作日。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 办的原则,服务 不受作息时间约束;深入基层,限定地点,不绕弯。 镇设服务大厅,村 设便民服务室,村妇联主任和记帐员为便民工作联络员。明确具体事项的办理地点,不能自己方便,群众麻 烦;明确权限,限定事项,不越权。服务职责要想得周到, 办得圆满 ,管理

11、权限尽量压缩,不能扰民;政务公开,限定标准,不滥收费。所有收 费必须 有相应部门文件规定,并以群众能够接收和理解的方式公示,在此基础上,能免的则免,不能免的 则减,不能减的则缓。凡具有弹性的收费,只公开收 费下限,并按最低标准收取。三、 优化环境创建利民政府1、问计于民走好群众路线为实现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镇党委扩大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一切工作尊重群众的意愿,重大决策均由群众直接参予。干部在下乡服务过程中,既要把服 务和方便带下去,又要 问计于民,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上来。不论是个别走访,还 是召开会议,都要收集、归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镇党委成立了由群众代表、党 员代表

12、、老干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议政小组, 长期对政务活动进行监督和评议,定期召开会 议征求意见,随时进行沟通了解情况,重大事项到场听政质询。 镇党委听民声,顺民意,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如退耕还林草项目,六开项目,德援项目,新城 镇区建设等,都由群众提出,群众决策,政府落实,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让利于民制定出台发展优惠政策为加快民营化、工业化进程, 镇党委立足当地,制定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 红山创业门槛, 让每一个有发展愿望的群众都能够有所为,并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达到有所作为。在 镇区南侧筹建了占地300亩的产业化园区,由政府

13、出资,先期解决了交通、供 电、给排水、通讯等问题,给投资兴业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凡在红山创办民营企业,可以先发展,后规范,你投资,我服务,你 发展,我服务。政府协调,现场办公,所有企 业都由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联系,证照半个月之内办结,落实收费最低制、首犯不罚制。工商、国税、地税、公安、交警、土地、防疫等执法执纪部门实行服务承诺制度,为经济发展作导航、亮绿灯。对固定资产投资 超过10万元,或年创税金1万元,或安排就业15人的企业主,政府出 资给于2000元以上的奖励。 这些举措,繁荣了红山经济:原有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新增企业60多家,业主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工商税收也增长了80%以上。3、

14、创利于民依托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镇党委实施小城镇发展大战略,从2002年起,全面启动小城镇综合开发、建 设工程,拉大城镇框架,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镇品位,促进社会发展。仅用两年半的时间,投资 700万元,开通了东西出口,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完成红山路、新城街硬化工程,硬化18米宽路面3100延长米,硬化面积55800平方米;完成主街两侧人行道硬化工程,主街两侧人行道铺垫彩砖20000平方米;完成新城集中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镇内5000口人饮用健康纯净自来水问题;完成农网改造工程,淘汰了陈旧、安全性能差的老设备,满足了镇内用电需求;完成镇内排水工程,街区不再污水横流,净化了环境;新建贸易市场240

15、00平方米,取缔了马路市场,改 变了过去脏、乱、差 现象;另外,投资300万元开发住宅楼3900平方米,40户居民即将喜迁新居。现在, 镇内已形成了一街一路连三区的格局,小城镇一改往昔, 实现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优雅的环境,给居民带来便利,生活质量提高,人 们 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投资,蒙涵脱水蔬菜、前何地毯、佳成酱油、阳光纸业、兴发饲料等企业先后入驻红山,红山工业逐步兴起。经过两年多的开拓进取,全镇经济社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提高了城镇品位,繁荣了地方经济。 2001年,全镇农民人均 纯收入1200元,今年有望达到2400元,财政收入2001年25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45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