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899768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修水县何市小学教育工会曾令生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工作链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稳定对于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正常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许多迹象表明,我县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的现象,问题较为突出。倘若不着手解决,将会给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众所皆知,农村教育已是岌岌可危,何谈发展。因此,学校要发展,教师的稳定是关键。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的因素严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笔者所在县的几所地处乡镇中小学就有上百位骨干教师调进县城或自动离职到外地工作,进而,这几所中小学又不得不从小学抽调教师,小学又不得

2、不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农村教师如此频繁流动。这种流动(或称流失)的后果是,这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也导致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及教师的严重不信任,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农村教育面临走下坡路的趋势。本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规律。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指责那些择高而就的农村教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探究农村留不住良师的原因,尽快建立起农村学校的留人用人的良性激励机制。我们作为农村教师的代表,对此问题的因素作如下归纳:一、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第一、农村教师工资待遇长期低下,导致农村教师思变。农村教师的奖金福利远远低于城区教师,农村教师工资待遇长期低下,导致农

3、村教师思动。比如:一名农村教师,工作17年了,中二职称,工资才1400元,(除去扣除的医疗保险等费用,只剩下1200余元),刚刚毕业大专生也不到1200元,都抵不上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我这里并没有贬低农民工兄弟。据调查研究表明,农村教师的收入每月在1000-1200元的占18.6%,在1200-1500第元的占43.9%。69.5%的教师对收入不满意,20.1%的教师对收入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率高达89.6%。所以,农村教师处于求生阶段,迫于生计,思动就成了必然。长期的低工资导致大量农村教师的流失。第二,政策不公,导致农村教师的心理失衡。也许有人会说,都是同一个政府在办学,同一个主管部门在制定和履

4、行各项政策,怎么会不公平呢?大家不妨看看以下政策对比:城市学校教育经费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平衡,城市学校硬件明显优于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可以开窗口,创国重,造名校,在其中实行年薪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待遇,而农村学校则要慢慢推行,待遇也要慢慢提高;城市学校可以提前招生或集中优质生源,可以办各种实验班,以力争有高升学率和名牌效应,而农村学校只能按政策搞普九和普及,不得乱收费,老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体现其价值的良好生源;周末补课,补习费的收取,城市学校可以补课,农村学校就不行。类似这些政策,在农村教师中造成极大的思想波动,它是伤精动骨的举措,也严重挫伤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得不到政

5、策关心、慰藉的情况下,他们只有选择跑。第三,为追求新的发展空间,以致远走高飞。为了让子女享受到较好的教育,不得走而为之。大家知道,优质教育都在城市,而在农村没有像样的幼儿园、小学、初中,没有实验班,实验学校。不甘落后的农村教师,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努力进城。据我们统计,在流动的农村中学教师中,因此原因而变动的为数不少。这是一类有作为、有思想的农村教师的行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从07年开始,何市镇中学总共调出了13人,占四年来学校教师平均数的三分之一。可见,这几年该镇教师调出是较多的,这几年里,学校行政领导是舍得放人的。正如学校几任校长所说的,只要你找到更好的学校,学校都会同意、

6、签字,决不会拖教师的后腿。可近四年来,何市小学增加(包括转入和新分配)的教师只有6人,这些教师现在基本还在该镇学校里工作。调出7人,退休13人。增加和减少(包括调出和退休),两者相抵的变化趋势来看,这说明教师数呈负增长状况,进的少,走的多,退的多。第四、农村教师生活的艰辛,精神压力空前膨胀,工作压力大、超负荷运转。2010年该镇有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完小、七所村小,学生数有1940名,班级数36个,教师60名,师生比只有1:32.3。由此可见,该镇的教师负担繁重。加上该镇在师资力量、学校硬件、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没有优势可言,这样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

7、需要,导致许多家长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城区的学校就读。而且,学生流失呈恶性循环发展趋势。这样一来,学生数的减少,造成学校达不到一定的规模,也就达不到较好的办学效益,在工作上,村小教师,大多要包班以至包校,一个教师要教好几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的往往是复式教学。他们既是教师,还是辅导员、保姆、勤务员和医务员,再加上社会环境对教师的苛求,留守学生监护人对教师的依赖,自己子女的成长焦虑等,更使农村教师的精神压力空前膨胀。在农村,当教师拿工资等于是端上了铁饭碗,最起码是要能养活一家人的,70%以上的农村教师感觉到工作超负荷,课多、休息少、升学考核压力大,是农村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而农村教师的工作量比

8、城市一般教师高出许多。这就导致出他们,诸如孤僻、自卑、自弃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放弃当教师的想法。第五、城市学校无序挖教师,导致农村教师变迁。这种乱挖现象,无疑加速了农村教师的流动。调查发现,许多教师不安心在农村执教,争相往城区调,加上每年城区学校都要从农村中小学招聘一批优秀骨干教师,造成农村教师严重流失,师资十分紧缺。如:何市镇中学反映,近十年来有十几名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该镇,可是只在该镇从教三、四年,正成为骨干教师,发挥作用时相继调走的,留下的教师要么年轻要么年老,致使中青年骨干教师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据县教育局统计,近十年有近百名骨干教师外调,造成优秀教师严重流失。总之,学校普

9、遍反映,精心培养的骨干教师纷纷调往城区,农村学校成了城区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基地,从而也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第六、教师队伍结构悬殊。目前,笔者调查的何市镇,教师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批在中师生,他们通过函授或自考取得大专文凭,现已人都到了中年,知识更新与现代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有落差;二是占一定比例的民转公的教师,他们的教龄不短,年龄偏大,但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素质参差不齐;三是近年来毕业的一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教学经验尚有待积累。由于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加上教师工资偏低,普遍存在吸引高素质教师难的问题,农村学校优秀年轻教师和音体美、英语教师

10、十分缺乏。农村教师队伍与教育发展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七、安全因素严重制约教师管教不善。由于安全第一的原则,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就会充分重视。新的学习方法中有在实践中发展学生能力,培养素质。而在实践活动中,若是在校外进行,学校的领导肯定不会同意,出了事怎么办?这样一来,又怎能在课改中进行一些尝试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差距明显:一是办学条件差。城区学校的设备已达一类标准,而农村还未达到二类标准,相当部份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设备、多媒体、运动场、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等专业教室等设备空白。农村村级小学甚至比城区小学落后了50年。二是生存环境差。如:有的学校没建教师宿舍,教师无处安身,

11、许多教师在城区购置住房,盼望尽快调离,改变居住环境。三是工作条件差。校舍简陋、配备落后、设施不足、家长素质低、生源质量差、班生规模大、工作量多、压力重,制约了教师能力发挥,影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四是子女受教育环境差。农村子女受市场经济和打工潮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很早就加入打工潮。五是现在的公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教师们生怕吃官司。二、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国家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我们知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要保证基础教育的发展,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

12、位置。为更好地促进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以便配合我县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所以,尽快消除影响教师队伍稳定的诸多因素。笔者建议:(一)农村教育应作为重中之中,确保优先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文明的程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度。发展我县农村基础教育,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宏观政策制定上充分体现农村教育目前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实把农村中小学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保障农村教育持续健康

13、发展。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发挥好独特作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扎实做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三是建立县级领导挂钩农村学校的制度,把领导挂钩到农村,同时赋予一定的义务、权力、财力,切实为学校排忧解难,积极解决制约农村教育的问题。(二)优化学校教育资源。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育资源,争取和吸引多方面的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做到学校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二是把幼儿教育纳入我县初级教育的内容,确保每个镇都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采取切实的措施,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为农村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建议:一是首先是政策倾斜,排忧解难。各级政府可

14、以制定和出台一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措施,出台吸引教师在农村执教的配套政策,例如,建设农村教师住房,解决子女上学,提高农村教师的津贴、补助标准,把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落到实处,让他们安心农村教育,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状。二是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现状,适当放宽农村学校教师配置的师生比,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切实减轻教师因缺编而造成的沉重课时负担,避免长期的超负荷运转,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学习和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学需要。三是充分发挥进修学校的作用,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一至二年的全脱产进修、鼓励教师自学进修提高学历和学习

15、兄弟县、市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等途径,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确保他们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四)、要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要想解决农村守教师的稳定问题,让农村教师有能力养活家人,争取不出现或少出现跳槽教师现象。例如:在家属就业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把教师家属就近就业纳入政策范畴之内,为教师家属就业或创业提供倾斜政策,使他们能享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通过保障教师家属就近就业来保证教师安心任教。在子女求学方面,可将其子女纳入当前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系列之中,对于长期呆在农村的教师子女,在升学时,可给予一定的优先。在福利待遇方面上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如设立农村边远山区教师津贴、特岗教师津贴要增加数

16、额和农村中学教师也同等享受等,在绩效工资中单列。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除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农村教育教学。(五)、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关注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在政治上多帮助、工作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关怀,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他们力所能及地提供物质保障,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加快城乡教师的流动,让农村教师也能够更新观念、增见识、长本领、提素质,让他们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去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六)、作为政府,有义务提供相对均衡的教育服务。其中,重要的是必须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财政投入,合理进行各种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环境,努力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别。同时,政府也必须出台政策,扼制城区学校乱挖农村学校的教师。(七)、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以情留人,事业留人,努力做到待遇留人。农村学校要努力建设一个和谐、团结、美丽的校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解教师的各种后顾之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