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与英语医学生物学复习题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289975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山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与英语医学生物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泰山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与英语医学生物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泰山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与英语医学生物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泰山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与英语医学生物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泰山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与英语医学生物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山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与英语医学生物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山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与英语医学生物学复习题(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的特征与起源(3+6)一、判断题F.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生物现象. 生物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生命科学。T. 医学生物学作为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课,为遗传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等作好铺垫。T. 生长和发育都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其中,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正常生命的必须归宿。F. 生命化学中的高分子有机物中,只有核酸. 蛋白质可称为生物大分子。F. 新陈代谢是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在物质交换上不断更新的过程,它包括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T. 信息传递是维持和调节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稳定性. 协调性和秩序性的物质基础。F. 生长和发育是有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是二个相互之间具有独立性的有

2、机体的生命过程。F.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都是 DNA,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保证了遗传性,而外在因素,尤其是环境因素决定的变异的客观存在。T. 遗传和变异之间长时间的互动过程,最终将成为生物物种进化的动力。F. 生物与环境和自然和谐共存,但是,由于人类高度文明,这就决定了人类组成的社会至少暂时游离于自然之外。T. 由于核酶的发现,可以认为在原始生命的化学演化中,类似核酸的早期物质是生命起源主体物质。T. 亿万年的生命进化过程,直接导致了大气成分改变,各种化石燃料沉积和生命沉积的凝结,才出现了蓝色的地球,这也正是现今倡导低碳生活的主旨。T. 内共生假说认为,真核细胞的祖先前真核生物,是一种吞噬能力

3、极强的厌氧生物,是分别与需氧的原核细胞(线粒体祖先)和古蓝藻菌(叶绿体祖先)共生进化而来的。二、选择题C. 与蛋白质新型高活性药物的开发密切相关的是A.细胞分化 B.克隆技术 C.基因组学 D.干细胞技术 E.生殖医学D. 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彻底治愈密切相关的是A.细胞分化 B.克隆技术 C.基因组学 D.干细胞技术 E.生殖医学E. 与自体组织和器官再生密切相关的是A.生殖医学 B.克隆技术 C.基因组学 D.干细胞技术 E.B 和 DB. 在远古生命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应为A.需氧性远古原核生物B.厌氧性远古原核生物C.吞噬性强的远古原核生物D.有机物氧化更为彻底的的远古原核生物E.自养

4、性的远古原核生物E. 在远古生命的进化过程中,生命进化与环境变化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远古的大气成分的改变,主要归功于A.需氧性远古原核生物B.厌氧性远古原核生物C.吞噬性强的远古原核生物D.有机物氧化更为彻底的的远古原核生物E.自养性的远古原核生物B. 远古生命的进化合理的大致过程应是A.原始大气-有机汤(海洋)-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原核生物B.原始大气-有机汤(海洋)-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原核生物C.原始大气-有机汤(海洋)-原核生物-异养生物-自养生物D.原始大气-有机汤(海洋)-原核生物-自养生物-异养生物E.原始大气-有机汤(海洋)-自养生物-原核生物-异养生物生命的基本单位(31+42

5、)一、判断题F. 细胞和病毒是生物体形态. 结构和生命功能的基本单位。T. 细胞是生物体生长. 发育和遗传的基本单位,而且具有遗传的全能性。T. 原核细胞体积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膜与核物质和少数简单的细胞器,但无内膜系统和核膜,种类包括支原体. 细菌和蓝藻等。F. 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形成的中间体(质膜体)是质膜内褶形成的,其中可以附着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T. 原核细胞仅有拟核,无核膜. 核仁,有一个环状DNA分子,有多个质粒(细菌中除了基因组DNA外的小的环形DNA分子) ,没有组蛋白。T. 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数量多,DNA有多条,呈线状,基因数量多,有内含子,DNA有重复序列,染色体有

6、组蛋白形成高级结构。F. 溶酶体发生过程是指在在内质网中,具有M6P标记的酶蛋白与其膜囊上的受体结合,形成运输小泡,再与细胞质中的内体融合形成溶酶体。F. 在溶酶体的分类中,异噬性溶酶体和自噬性溶酶体在分类上,都属于初级溶酶体。T. 溶酶体的残余小体是指溶酶体内包括很多无法消化或无法分解的物质的溶酶体。T. 过氧化物酶体是由单层膜构成的,含各种各种氧化酶,催化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是它的标志酶,主要功能是氧化解毒,所以在肝组织中含量较多。T. 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是通过电子传递链,将从有机物上剥离的H原子氧化,其所含的能量缓慢地释放,用以将ADP磷酸化,合成ATP。F. 细胞骨架是普遍存在于原

7、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由微管. 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内膜系统也同时得到它的支撑。F. 微丝的形态结构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实心骨架纤维,直径约70nm。F. 异体干细胞向脑部移植,用于替代功能障碍的神经细胞,可用于治疗Alzheimer病帕金森氏病。T. 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功能是精细加工内膜系统蛋白和分泌蛋白,小肠上皮的杯状细胞中很发达,分泌的糖蛋白可以润滑肠道,使之不被干燥粪便划伤。T. 滑面内质网结构特点是由诸多分支状的管道状膜泡构成,功能主要是脂质合成,但在不同组织中分担不同工作。T. 人类细胞的核仁理论上可形成10个小的核仁,但实际上都融合而

8、成1-2个大的核仁。T. 染色体的二级结构螺线管在形成与稳定过程中,组蛋白H1和二价阳离子起重要作用,每圈螺旋含6个核小体。F. 染色体的袢环结构模型中,螺线管折叠形成袢环,袢环向四周伸出,构成放射环,放射环的基部与组蛋白构成的轴相连接。F. 染色体的袢环结构模型中,每16个袢环呈放射平面排列,形成染色体微带,无数微带沿纵轴构建成染色单体。F. 核糖体的重要活性部位A位,也称肽酰基部位或受位,是放置肽酰-tRNA的部位。F. 核糖体的重要活性部位P部位,又称氨酰基部位或供位,是tRNA释放的部位,并可接纳新的氨酰基-tRNA。T. 核糖体的重要活性因子,肽基转移酶(简称T因子) ,位于大亚基上

9、,起作用是催化肽键形成,将肽基与氨酰基-tRNA上的氨酰基相连,肽键形成,多肽链增加一个氨基酸。F. 核糖体的重要活性因子,转位酶,简称G因子,可分解GTP产生能量,并将肽酰基-tRNA由P位转移到A位。T. 内膜结构系统是位于细胞内,在结构. 功能以及发生上具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结构的总称。T. 粗面内质网结构特点是由诸多的呈扁囊泡构成,排列较整齐,表面附着核糖体,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T. 在核膜内侧,核纤层的组成了一层纤维状蛋白质网,一侧结合于核膜内侧,另一侧与染色质相连。F. 与核膜不同,核仁边界具一层生物膜,核仁结构由纤维成分. 颗粒成分. 核仁区染色质和核仁基质4部分组成。T. 核仁

10、组织区是存在于细胞内特定染色体次缢痕处,含有主要rRNA基因的一个染色体区段,其rRNA基因可解开螺旋散入核中,是rRNA转录的模板。T. 间期核的外核膜可以固定有细胞骨架网络,该网络可能与细胞核在细胞内的定位有关。T. 核被膜是双层单位膜,核孔是核被膜上由内. 外核膜局部融合产生的圆环状结构。二、选择题D关于核被膜的结构下列哪项叙述是有误的。 A. 由双层单位膜组成B. 是主动运输C. 核孔直径可以变化D. 内. 外膜附着核糖体D核仁组织者区位于染色体的。A. 动粒 B. 着丝粒 C. 端粒 D. 副缢痕B. 细胞核核仁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A. 细胞内核仁组织者的多少B. 细胞内蛋白质的

11、合成量C. 细胞核的大小D. 细胞 DNA 量E. 细胞核内核仁的数量B. 核糖体的主要合成部位在A. 高尔基体 B. 核仁 C. 糙面内质网 D. 溶酶体 E. 细胞质D. 脱氧核糖核酸半保留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的A. 前期 B. 中期 C. 末期 D. 间期 E. 后期A组成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A .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RNAB.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C. DNA+组蛋白+RNAD. DNA+非组蛋白+RNAE. DNA+组蛋白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A. 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中同一时相的不同表现B. 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相的不同形态表现C. 是同一物质且形态相同 D. 不

12、是同一物质且形态不相同 E. 不是同一物质且形态相同A下列哪种组蛋白不是构成核小体的核心成分A. H1 B. H2A C. H2B D. H3 E. H4D从细胞的进化历史来看,一般认为核膜的进化来源是A. 质膜 B. 内质网的磷脂合成 C. 高尔基体膜 D. 内质网膜 E. 溶酶体膜D 组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组蛋白八聚体的组合是A. 2H1A+2H1B+2H3+2H4B. 2H1+2H2A+2H3+2H4C. 2H1+2H2A+2H2B +2H3D. 2H2A+2H2B+2H3+2H4E. 2H1+2H2+2H3+2H4D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核仁结构A. 纤维成分 B. 颗粒成分 C. 核仁相随

13、染色质D. 核纤层 E. 核仁基质D染色体二级结构螺线管每圈含核小体数是A. 8 个 B.12 个 C. 16 个 D. 6 个 E. 4 个C染色体支架蛋白是A. 微管蛋白 B. 组蛋白 C. 非组蛋白 D. 核纤层蛋白B关于异染色质哪一项最为贴切A. 高度凝聚和转录活跃的B. 高度凝聚和转录不活跃的C. 松散和转录活跃的D. 松散和转录不活跃的E. 深浅染色的 C间期细胞核的核纤层组成成分为A. 微管 B. 微丝 C. 中间纤维 D. 上述三者都有 E. 微管和微丝C染色体末端具有的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结构是A. 副缢痕 B. 动粒 C. 端粒 D. 随体 B细胞分裂中期纺锤体微管与染色

14、体结合于A. 着丝粒 B. 动粒 C. 端粒 D. 随体 E. 副缢痕C在分子组成上,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区别在于A. 组蛋白种类不同B. 组蛋白数量不同C. 非组蛋白种类不同D. 非组蛋白数量不同B有关染色体的构建,下述正确的是A. 核小体-核心粒-螺线管-微带-袢环-染色单体B. 核心粒-核小体-螺线管-袢环-微带-染色单体C. 核心粒-核小体-微带-螺线管-袢环-染色单体D. 核心粒-核小体-袢环-螺线管-微带-染色单体E. 核心粒-核小体-螺线管-微带-袢环-染色单体B一般而言相邻核小体间的连接 DNA 长度为A. 10bp B. 60bp C. 100bp D. 140bp E. 20

15、0bpDDNA 在核心粒外表缠多少圈,构成核小体A. 1 圈 B. 1. 25 圈 C. 1. 5 圈 D. 1. 75 圈 E. 2 圈C异染色质通常位于A. 核内位置不定 B. 核周间隙 C. 核膜内侧 D. 核中央附近B遗传密码子是指A. DNA 分子上 3 个相邻的碱基B. mRNA 分子上 3 个相邻的碱基 C. tRNA 反密码子环中央的 3 个连续的碱基D. hnRNA 分子上 3 个相邻的碱基B一个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是 UAC,与其相对应 mRNA 密码子是A. AUG B. GUA C. TUC D. ATG E. CAUB一段 mRNA 的顺序为 5AACGAUG GGG GUC AUU GGC UAA 3,它可翻译为A. 6 肽 B. 5 肽 C. 4 肽 D. 9 肽 E. 7 肽A肽链合成终止时,mRNA 分子的终止密码子出现在核糖体的A. A 位 B. P 位 C. T 位 D. G 位 C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分布在A. 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