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91014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回到成长的原点,做追梦的幸福教师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各位老师:下午好!坐在这儿,心情很忐忑。早在 5 月份的时候就接到了张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我迟迟没有动笔,不是我懒散,而是我没底气。我觉得自己,虽然是爱书之人,但书看得不够多,阅读十分浅薄,要在这里讲,实在是不够格。不过,说实话,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对张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记得当时我对张老师说:“谢谢您给了我这个学习的机会,这样就会逼着我去看书,去学习,去领悟。 ”这不是客套话,而是源自我心底的真心话。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这本书的书名是回到教育的原点 ,咱们的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梦,其实我们的教育也需要梦想,那我也来赶赶时髦,与时俱进一

2、下,发言的主题就是:回到成长的原点,做追梦的幸福教师。这本书的作者是窦桂梅,让我们先一起走近这位名师,感受她的魅力。一、走近名师感受魅力说起窦桂梅老师,在我国小语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走到哪里,都会掀起层层热浪。就我个人而言,她是我的偶像,她以丰厚的积淀,特有的激情,过人的才华,锐敏的智慧,高尚的人格成就了她的魅力。窦老师从吉林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走出来,1982 年,15 岁的她走进吉林师范学校。四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同学们羡慕,她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几经周折,终于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由于分配太晚,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在这个岗位,

3、她一干就将近 5 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 “打杂”的五年,使她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公开课的历练让她快速成长,1 995 年 和 1997 年 , 先 后 代 表 吉 林 省 参 加 全 国 小 学 语 文 教学 大 赛 , 均 获 一 等 奖 。 从 此 以 后 , 她 成 了 中 国 小 语 界 的 一 位 名 师 。 现在的她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兼书记,兼任北京中央商务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成为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玫瑰” 。记得 03 年的时候,我看了她写的一本书为生命奠基 ,在那本书中,她明确提出了“三个

4、超越”的主张。现在,我细细拜读了她写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又让我生发了许多感慨,有了新的收获。在这本书里,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大量活生生的例子,从“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 、 “回到课堂*好教师到哪里去” 、 “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 、 “回到教育*我们能做什么” 、 “玫瑰小语*致你我他”五个部分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不瞒大家说,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如果不来交流的话,可能一遍看完就束之高阁了,如今我捧着这本书反复咀嚼,为的是能说出些所以然来,阅读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把读了这本书后的点滴感悟,向大家汇报一下。二、精彩分享 引人深思这本书

5、中不乏很多精彩的语句,读后引人深思,我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来细细咀嚼,慢慢品味。(课件:精彩分享)1、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2、课堂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是我们一生要修炼的功课。3、教学方式要聊谈不要串讲,“聊故事”应该是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4、“好课”是看不出教师“教”的痕迹的。5、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不是简简单单的“教教材”者,而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者说是“重新开发教材”的人。6、读人家的课,就是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过程。7、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8、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9、对于有点缺陷的课文

6、,高明的教师会“变废为宝”,要善于经营文本,用补充或修改等手段“美容”教材。10、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读着这些精彩语句,相信大家肯定会有所启发和领悟,这些字字句句直达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触动,能让我们变得智慧。三、成长的原点专业发展在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中,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并把这两个词进行了大写和定格。(一)阅读1.名师的阅读经

7、历让我们先来寻觅窦桂梅老师的阅读经历。童年,小人书,叩开了她的阅读之门,报纸杂志,开启了她的视野之窗;走进初中,迷恋上成语典故和名人格言,积累摘抄喜欢的句子和文章;走进师范,第一次走进了图书馆,走进了文学的世界;工作后,教育名著、文学经典等各类书籍占据了家里四面的墙壁。 南方周末 人民教育 书屋等报纸杂志也成了她生活的伴侣,上网阅读成了她的习惯。几年来,记下了 20 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 多万字的文摘卡片。正是由于不断阅读涵咏,书香浸润,不断积累沉淀,奠定了窦桂梅老师的精神底色,使她发生了破茧成蝶,脱颖而出。2.破茧成蝶她这样说*备 课 , 要 回 到 深 入俗话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

8、“备课,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窦老师课堂上轻松自然,信手拈来的教学技能,不是她与生俱来的,而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备课的成果。她的备课法如下:(1)初读教材和参考说明。(2)通读原著和作者生平。(3)选读原著和相关评论。(4)再读教材并确定主题。(5)确定教学基调和策略。窦老师的深度备课法给了我很多触动。就这样一读再读,静下心来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甚至到标点中去理解,去发现。以“读者”身份挖掘课文的“原生价值”后,还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样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就是本着这样一种严谨的教学态度,行走在教学的道路上。对此,我感到无比汗颜。随着信息获取的便

9、利,我们现在的备课方便多了,网上有很多现成的教案,都为我所用, “拿来主义”成了“理所应当” 。似乎一旦离开了网络,大脑就不会思考了。这里复制一个环节,那里粘贴一个点子,最后,自己的教案成了“三不像” ,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整体思路。备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铭记在心,再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我们的视线就会被牵引到更深更广的空间。*课 堂 , 要 回 到 本 真日 积 月 累 , 书 读 得 多 了 , 听 得 也 多 了 , 窦 老 师 越 来 越 感 悟 到 : 课 堂教 学 真 是 一 门 艺 术 , 有 领 导 、 专 家 指 导 的 公 开 课 更

10、 是 提 高 教 学 水 平 的 快 车道 。 于 是 她 主 动 找 到 校 长 要 求 上 公 开 课 。 工 作 了 30 多 年 的 李 校 长 , 从没 有 见 过 自 己 争 取 上 公 开 课 的 教 师 , 很 是 感 动 , 在 窦 老 师 自 己 的 努 力 下 ,她 有 了 更 多 的 机 会 在 市 级 、 省 级 公 开 课 中 得 到 历 练 。 平 常 , 她 努 力 把每 一 节 课 都 当 公 开 课 来 要 求 自 己 , 久 而 久 之 , 课 堂 教 学 水 平 明 显 提 高 ,成 了 一 名 大 师 。我从教转眼已经 20 年了,经过不计其数的 35

11、 分钟课堂,扪心自问,我的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到底怎么样呢?语文课到底该如何上?什么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优质课?在这本书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使受教育者可能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发展”就是学生的“变化”,是积极的变化。因而,上课之前,与你上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好课”的重要尺度。读到“秀”中方能“眉目清”这一篇章时,让我感受颇深。课堂思路清晰简单,思维严谨,并深入浅出,这就是窦老师眼中的“眉清目秀”,用这样一个成语来概括课堂的境界,真是十分新奇。记得前几个学期,我们学校推出了“多通道精品课”展示活动,要求每位老师跨学科听课。作

12、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听完数学课后,总是唏嘘不已,感叹数学课的轻松自在和脉络清晰,总在思考:什么时候语文课也能像数学课一样上成清清楚楚一条线呢?窦老师在书中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尽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有其独特的丰富性,甚至“模糊性”,但是教学环节是否也要尽量简单,思路也要尽量简约?真实、简约、扎实正是现在课堂所追求的实效,课堂无论怎么改,都要让学生听得“懂”,落得 “实”,教学的效果必须看得见。如果把自己的课拍成录像,去细细回味,发现真是“惨不忍睹”:首先很多教学语言不规范,随意性大,口头禅很多,有时重复学生的回答,其实这样丝毫没有效果,反而会拖延了教学的时间。其次,课堂调控能力差一向是我的弱点,遇

13、到学生冷场的时候,或者是学生岔开话题太远的时候,自己就会不知不觉地冒冷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时,只能是打马虎眼,蒙混过去。一对照,真是惭愧。现在我明白了,“眉清目秀”是任何课堂都能做到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学会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 35 分钟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这就足够了。*生活,要融入“共同体”这里的“共同体”有点像过去说的“集体” ,但超越了集体的意味。因为过去的集体没有“自己” 。共同体是让你“既没有自己,也提升自己。 ”身处其中,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更好地学习、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如果没有“共同体”学习背景的热情或经历,

14、而只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套中人”,他就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共同体”要构成的结果是:一群人向着共同的事业目标,不断学习、进取,形成一种合力。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作为校长的窦桂梅老师建立了学科团队,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引领全体教师共同前进。(二)反思如果说阅读让窦老师站在了更多人的肩上,远眺了无限更深处的美景,那么反思,则让她一次次地回到原点,深刻剖析,在“自我与他我”的对话中不断审视课堂,不断成长。1.教 育 写 作教 师 是 否 愿 意 花 时 间 反 思 自 己 的 工 作 , 是 教 师 是 否 具 有 专 业 素 养 的标 志 。

15、 教 师 的 专 业 追 求 、 专 业 探 索 、 专 业 提 升 , 要 靠 不 断 反 思 。 这 本书 的 自 序 部 分 就 是 窦 桂 梅 老 师 自 己 的 十 点 反 思 , 她 用 最 精 炼 的 语 言 进 行了 概 括 : 激 情 不 老 、 读 书 一 生 、 宁 静 致 远 、 以 写 促 思 、 慎 独 养 身 、 伸 展 个性 、 爱 在 细 节 、 海 纳 百 川 、 合 作 前 进 、 海 星 角 色 。在 书 中 , 窦 老 师 提 到 : 引 她 走 向 教 学 觉 醒 之 路 的 教 学 反 思 就 是 教 育 写作 。 在 琐 碎 繁 杂 的 工 作

16、之 余 , 她 努 力 挤 出 时 间 写 教 学 随 笔 , 教 育 心 得 ,哪 怕 是 几 十 个 字 也 赶 紧 记 下 来 。 另 外 , 她 在 “教 育 在 线 ”网 站 经 常 粘 贴自 己 的 豆 腐 块 , 以 便 和 网 友 交 流 。 几 年 来 写 下 了 100 多 万 字 的 教 育 教 学笔 记 。2.硕 果 累 累10 多 年 前 , 窦 老 师 提 出 了 语 文 教 改 的 “三 个 超 越 ”, “超 越 之 后 怎么 办 ”引 发 了 她 深 深 的 思 考 , 在 继 承 以 上 “三 个 超 越 ”的 基 础 上 , 潜心钻研,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新主张,并日臻完善,走向成熟。她围绕“课堂捉虫”写下了近百篇的课堂反思,并因此出版了两本随笔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 玫瑰与教育 ,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这里要提一提“课堂捉虫” ,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其实就是老师要学会为自己的每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