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立足教材 把握规律 优化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7645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立足教材 把握规律 优化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立足教材 把握规律 优化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立足教材 把握规律 优化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立足教材 把握规律 优化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立足教材 把握规律 优化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立足教材 把握规律 优化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立足教材 把握规律 优化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立足教材,把握规律,优化策略-中考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教研室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汇报工作、交流思想的机会。过去的一年,中学的语文在中考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今天,把我们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点滴做法及体会向各位领导、老师作一下汇报,敬请批评指正。我发言的题目是:立足教材 把握规律 优化策略一、把握学科特点,重视使用教材。语文学科看似内容繁杂,其实条理清晰。一般的说,语文中考复习基本围绕字词、语言运用等基础积累、诗词文背诵(赏析)、名著巩固、综合性探究、文言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写作提高这8个板块进行,每个板块下又分为若干个知识点,理清

2、这些知识点,形成完整脉络,复习时就能做到目标明朗、循序渐进。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尽管中考题大多数出自课外,但它们大部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变形和延伸,是对学生学习文本能力的考查。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忠实于教材,重视使用教材。字词、古诗文记诵积累、古诗文阅读鉴赏等自不必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也都应该从教材经典篇目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借鉴,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二、梳理教材内容,指导阅读写作。1整合课内作品,理解文体特点2中考复习工作的本质是为了对学生初中所学知识的梳理、夯实,为学生以后学习打基础,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以课本为“本”,帮助学生系统梳理课本知识,引领他们搭建知识框架,实现由

3、课内向课外能力的自然迁移。教师要善于从某一角度、某一目的出发,对课文内容进行有确定方向的信息搜寻,从大量的综合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并加以提炼、整合。如:在整合散文题材的考点训练时,我们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胡适的我的母亲、还有背影散步为例,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又以藤野先生为例指导学生在散文阅读中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事件、空间、人物、感情的语句,善于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我们还将几篇在人物形象、描写方法、作品主题方面有共同之处的小说加以整合,在比较中阅读、欣赏、品味,这对于剖析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挖掘文本主题有着重要作用。如将胡屠户、奥楚蔑洛夫、

4、菲利普夫人,这三位“变脸王”放在一起,通过欣赏他们的表演,了解三位变脸王变脸不仅借助那张嘴,还有神情、动作。这种强烈的对比,制造出良好的变脸效果。于是学生明白了没有对比,便没有变化的艺术。在复习岳阳楼记时,我们整合了初中课本中所有关于“记”的文章,如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同样是贬谪的文人和士大夫,面对共同的命运,他们的作品流露出的情怀却有所不同。整合复习打通了教材单元和册本之间的界限,有利于课内外知识的衔接,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复习的空间,有利于化难为易,突破重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复习的效率。2、依托教材实际,学会答题方法。3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

5、那凭借就是课本”。语文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要全面科学的进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利用。比如阅读散文,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寻找散文的线索;要学会辨识所读的散文是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如果是叙事散文,还要学会概括文章内容、简述事情的经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是抒情散文,还要指导学生区分直接抒情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分析文章的写法(象征、抑扬、对比、衬托等)及其作用等。在了解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题目,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主心骨”。结合课内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 爸爸的花儿落了写事记叙文,落实了8项考点分别是,1.题目的含义及作用,2.概括文章内容,3.概括文

6、章主旨,4.开头段的作用,5.景物描写的作用,6.揣摩人物的心理,7.分析人物形象,8.插叙的作用。根据考点梳理的要求,结合具体实际,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强化、落实、巩固、提高。学生在这样方法指导-实例结合-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下反复训练,明白了得分的要点,及失分的原因,阅读理解能力有明显提高。3、归纳写作特点,指导作文技法中考语文命题重点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已经形成共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始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因此在复习中两者必须同步进行。教材永远是学习的最生动的例子。要充分运用好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比如记叙类写人即以事表现人,可学阿长与山海经、老王、藤野先

7、生、我的母亲等课文;文学类写人,可让4学生跟着俗世奇人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一个特点,使人鲜活;跟着变色龙学用漫画笔法不动声色塑造人;跟着范进中举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评论类写人,可以学邓稼先由点到面综述与专项相结合,可以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时段多角度只评人物一个方面,还可以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把人物评价揉进他自身的外貌、行动描写中。再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的典型结构:“事+理”,事中寓理,理从事来。如何把事写得感人?学背影,给事一个典型的背景,不断注入与强化感人的描写;如何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学社戏,一波三折造波澜。不仅整体的构思,文章局部写作也可以得法于课内,比如描摹声音,先

8、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哪些有描摹声音的内容?如口技、安塞腰鼓、吆喝等。这些课文里确实都有直接描摹声音的内容。但也发现学生只记得声音本身了,却忘了其他的内容尤其是写法了。于是启发他们回忆童趣“夏蚊成雷”,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蚊子声音的大,侧面写出蚊子的多。孤独之旅里,小船行进在水面上,“哗哗哗哗”的声音更加衬托了杜小康的孤独、寂寞。不少写景文言文里,动静结合也有对声音的描摹,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三峡等。于是得出结论:要把声音写好,就不能简单地、纯粹地用拟声词来写。我们可以用一些手法,如修辞等表现手法,多角度地展示声音。4、深挖试题价值,吸收试卷营养。复习中,很多学生因时间紧,作文语言的积累

9、很难有时间与精力的保证。试题的研究与利用,就成了不可多得的教材。这时,我们就引导学生深挖训练材料的阅读价值。启发学生不再单纯将试题5材料当成一份试题来分析,不再满足于肢解式寻找答案点,而是让学生暂时抛开题目的纠缠,而是将其视为一则阅读材料,努力从中寻找能“为我所用”的阅读点、写作点。有的学生就将人物传记型文言文阅读材料当成人物素材来积累使用,有的学生则学会了将诗歌和现代文阅读材料当成丰富语言的一大途径。只要点拨学生用心摘记,储备于心,写作时这些内涵范例就自然从记忆库中跃出,被激活,被衍化。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海内存知已

10、,天涯若比邻”的道别情怀,屈原的爱国风范,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都可以在写作时开合有度的援引,用“学写作文”的眼光去学课文去做练习,假以时日,作文水平也明显提高。这正是:留心教材处处有学问,提高写作时时须用功啊。三、以本为纲很重要,团结协作更关键六中毕业班语文组成员共有 11 名,是一支务实、团结、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在教研室杨主任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语文组所有老师都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目标,工作热情积极高涨,早已经形成了“实干、善思、乐学、共进”的严谨教风。教研活动我们做到了“四确定” “五统一” , “四确定”即:确定时间、

11、确定地点、确定内容、确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考练讲评。在系统整合运用练习材料方面,我们强调“教师不备不布置,教师不改不下发,学生不改不通过” ,通过“精选、精批、精改”等环节,力求一题一类型,一课一收获,让每堂课每6份资料每套试题的价值都能发挥到最大化。我们既面向全体,又立足促尖补弱。我们的具体措施有:由班级圈定对象,强化目标定位,落实分类推进,将优秀生、稳定生、边缘生三个层面的目标落实到班,责任到人。各班建立了优生档案,边缘生档案,推行承包制和导师制,老师每周都要与被承包的学生谈话至少一次,确立学习目标,及时解决学生思

12、想行为上的波动问题。相关学科教师加强关注程度,组织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实施个别辅导,讲求辅导质量并作出书面报告。这样,优生拔高有措施,学困生提升有帮扶,在浓烈的迎考氛围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被裹挟着前进,最终实现了全面进步与发展。老师们,回顾初三教学的每一天,预知的和不可预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让人的心情时时刻刻都在起伏变化中绷紧着神经,似乎就是在经历着生命的轮回与洗礼,当最后的结果呈现于眼前,先前的种种辛苦就又浮现于脑海,继而就有了一次春蚕化蝶的顿悟与成长。当这一切又将重新开始的时候,留在我们记忆里的,不仅仅是昨天的重复,更是一次挑战与飞跃。让我们传承智慧,携手并进,奋力拼搏,再创毕业班教学中的新辉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