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反思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7624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反思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 “周长”与“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对此,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七册教材,在让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特意安排了一节“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内容的学习。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扫清障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它们的意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名称来帮助学生区别周长与面积的不同,但是有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就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求面积的问题理解为求周长,求周长的问题理解为求面积。于是,教师又要进行重复的讲解,收效甚微。这样教学,既费时又费力,学生也

2、感到枯燥、厌烦。能不能抛开重复的讲解,通过其他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呢?最近,笔者有幸听了一位老教师教学“周长与面积的对比” ,感触颇深,现摘录其中精彩片段,愿和大家再次欣赏,且作一点抛砖引玉的反思。在上课之前,这位老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 6 分米、宽 4 分米的长方形,然后沿着长方形的四条边用胶水粘上一圈白棉线,再在白棉线内贴一张与长方形面积一样大的纸板,纸板颜色与黑板相同。 欣赏:师:(出示先进班级体奖状)我班今年被评为了先进班级体,这是学校颁发给我们的奖状,它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师:现在老师想给这张奖状做一个镜框挂在墙上。如果镜框四周包上铝合金条,面上镶上一块玻璃,请

3、同学们为老师参谋一下,我要买多少的铝合金条?多大一块玻璃?并且买的合适而没有浪费。想一想,买这些材料之前,要先算出这张长方形奖状的什么?生:周长和面积。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周长?(生边说师边板书)、师:谁给同学们指一指这个长方形奖状的周长。师:请同学们同桌互相指出课本封面、课桌面的周长。生:【活动】师:谁愿意上来指指这个长方形(指着黑板上)的周长在哪里?(指一生到前边边指边说)师:现在老师把这个同学所指的长方形周长拿出来。(教师按照学生所指的,2把粘在长方形边上的白棉线从一端沿着四条边依次慢慢拉起。)师:(教师用两手抓住白棉线的两端,把这条线拉直。)这条白棉线的长指什么?生:长方形的

4、周长。师:周长像生:周长像一条线。(板书:周长像一条线。)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么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呢?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奖状的面,把奖状的面积指给同学们看。师:请同学们再摸一摸自己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的面积的大小。生:【活动】师: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面积?(生边说师边板书)、师:谁也愿意上来摸一摸这个长方形(指着黑板上)的面积在哪里?(指一生到前边边摸边说)师:现在老师也把这个同学摸的长方形的面积取下来。(教师按照学生所摸的面,从黑板上缓缓的取下来。)师:(师拿着取下来的纸板)这是长方形的什么?生:长方形的面积。师:面积像(教师用手势加以演示)生:面积像

5、一大片。(板书:面积像一大片。)师:(教师左手拿着直棉线,右手拿着纸板。)周长与面积相同吗?为什么?生:师:(小结)从刚才经过比较,我们知道周长和面积确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句口诀是:周长像一条线,面积像一大片,线片时时要分清,周长是求有多长,面积是求有多大。(教师在前面板书的基础上补充完整。)请同学们把这句口诀齐读一遍。生:(齐读)师:周长与面积除了意义上的不同,还有其他方面的不同吗?生:反思: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3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

6、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物(奖状) ,借助“做镜框”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对比、辨析中理解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从而建立概念。对比辨析中还充分利用了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物,如:课本、桌子等。让学生指指周长,摸摸面,亲身体会面积与周长的不同,使他们感到:哦!原来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生活真是太奇妙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数学教学的呈现形式应丰富多彩,尤其是低中年级教学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动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这位老教师不仅让学生从意义上理解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更难得可贵的是,教师独辟蹊径,在学生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意义进行直观演示,这直观演示如同“吸铁石” ,一下子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3、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触摸物体的周长与面积,使学生形成周长与面积的表象,再在触摸感受的基础上,转化为对图形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认识,最后把周长得的一条线与面积得的一大片放在一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区别,这样有利于深化原来的概念。同时教师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把周长与面积的区别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