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李皓楠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875754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院李皓楠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学院李皓楠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学院李皓楠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学院李皓楠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学院李皓楠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院李皓楠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院李皓楠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院李皓楠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公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我作了关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城市建设方面的有关报告,报告涉及凤城市十几年的城市发展情况,现代化改造,以及城市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等几个方面。体现了六十年,凤城人民为家乡改造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这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响应学校号召,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利用假期时间,彻底走一遍“实践出真知” 的路子。调研方

2、法主要是采取到相关部门(主要是凤城市人民政府以及凤城市城建局)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并接合亲身感受拟写报告。其中也结合了一部分网上搜索的资料图片,和自身拍摄的实景图。以体现新时期,小城市的惊人变化和发展。体现我党的英明领导。下面是我调研报告的具体方面:一 凤城自然状况与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一)八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凤城是距丹东六十公里的县级城市。市区人口 30 万人。是边境著名的旅游胜地。境内有风光秀丽的凤凰,环城而流的二道河。依靠凤凰庇佑,小城气候温和。生态环境良好,污染程度低。由于人口稀少,而地方又盛产煤炭资,境内亦有金矿矿脉分布,故人均自然资占有率是中国平均值的 3 倍以上,因此,

3、采矿业每年的收入占到市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水资方面,由于背靠长白余脉,地表水、地下水充沛,境内有爱河、草河、大洋河等大小河流 270 多条。水资总量 3364 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达到 831 立方米,位于辽宁省前列。水能资极为丰富。境内的凤凰,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区,因其险峻,尤其受到登爱好者的喜爱,游客络绎不绝。为凤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凤城辖区内,还有利用优异的农业生产环境而科学致富的著名新农业生产基地大梨树 每年,大梨树除了种植大量高价值五味子外,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凭借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旧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和谐新农村建设已全面进行。业已成为全国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示范

4、基地。总之,凤城市自然资尤其是矿产资,特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二)城市早期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凤城早在清代时期,就是经贸重镇,是仅次于丹东的沿边贸易城市,并且,由于凤阳书院(如今的凤城市第一中学省重点中学)因学生连续几届考中晚清状元而远近闻名在 19 世纪一二十年代,其基建相较于丹东市区划内的其它地区,是相当健全并且高质量的。简而言之,就是那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城市。风光更是迷人。但是在经过了时间的打磨之后,原先的城市基建就慢慢的败下阵,不断地老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建国之后,旧城改造几十年,但是效果不明显。70 年代,市区内仅有 3 栋四层高楼房。到 70 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

5、。凤城市区的面貌仅比普通农村的面貌相对要好些。但城市仍然以平房为主,城市供暖系统落后,基本依靠有烟煤提供冬季取暖,集中供暖系统的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并且很大一部分地区使用公共厕所,公共卫生达不到小城市标准,相对较差。下图为老凤城南大街,此为二十世纪 20 年代照片。当时,基础设施的建设虽说质量不高,但是和全国大部分小城镇的水平相当。凤城城市基建的落后,当然与凤城典型农业经济城市的城市面貌分不开。城市 80%以上人口为农业劳动人员,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城市的现代化就始终在和地级市龟兔赛跑。到了 80 年代中期,市内共有主干道 3 条,城市面积 13 全市主干道为一条沥青马路。城区面积狭小。交

6、通不便,市民出行基本依靠自行车。冬季取暖方面,参加城市统一供暖的居民比例,仍然不到 40%(当然这个比例在 98年之后就开始大幅提升,但之前推广的相当缓慢。主要原因是居民不愿意承担相对昂贵的供暖费用,而选择相对便宜的蜂窝煤取暖。关于取暖方面的调查,笔者共向成边地区发放 30 份调查问卷,发现其中 74%的居民因经济问题,拒绝集中供暖) 。城市主建筑则是以 80 年代初中期的老建筑,城市没有的到应有的更新。进入九十年代初期,城市开始得到发展以及改造。但是速度缓慢。下图是 90 年代凤城市交通主要道路的照片(其实 2000 年时仍是如此) 。由此可见,发展程度还 是相当缓慢的。我们也知道,进行城市

7、建设不是旦夕之事,只有依靠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同时,发展城市规模,加强旧城改造,也必须与当地实际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民经济收入成正比。即如果盲目的建造那许多与实际经济水平不相符合的高楼大厦,过高的房价和高级的配套基础设施,依靠居民微薄的收入,是消费不起的。所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凤城的 GDP 增长率与国家的 9%的基本水平相当,有时略高) ,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较之以前也提升了好几倍。政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的预算,也成倍的增加了。无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循序渐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在这次调研中,我也了解到,政府工作

8、于资金支配的相当一部分,用于保障市民的生活,并且对于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政府也是给予了实在的补贴。未将政府资金用于大兴土木,而是用于改善人民(尤其是工人)的切实生活水平。足见我市“以人为本” 的执政理念。二新世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步前进 (一) 交通道路建设飞速,城市交通以及对外联系环境良好随着近年的市场化改革,凤城市的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首先是城市主干道质量得到了飞跃,判断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首先的指标就是交通发展状况,这一点,与早些年,国家推出的“想致富,先修路”的号召,颇为相似。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凤城市内,道路宽度增加,主干道邓铁梅路以及石桥路都已开辟为双向二车道。相较于之前的泥路以及

9、石子路,路面环境有很大的改善。并且,为了更好的招商引资,方便市民生活。市政府又加大了城市道路基建投资力度。2000 年时全市公路长度在 0-公里,2009 年,全市公路长度增加到 70 公里。 如今,凤城市与外部的交通良好,境内有沈丹铁路、凤上铁路、沈丹公路、沈丹高速公路贯穿。铁路总长 19 公里,大小停车站 23个。公路干线 11 条。总长 1344 公里。与各镇区形成了联络网。凤城距丹东机场 78 公路,距丹东港 63 公里,距大东港 90 公里。陆海空三方面运输都很便利。主干道贯穿整个城市。关于公交系统的建设,2000 年时,全城有公交车辆 60 台,2009年达到 106 台。近乎翻了

10、一倍。加上数量不少的出租车,基本解决了市民的出行问题,实现了机动车和人力三轮车的换代。公交系统的进步,当然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耀眼的成就。(二) 积极发挥社会主义能动性,合理治理河道,建设水利工程。之前,凤城市对于贯穿城市东西的二道河的利用一直不够重视,这条主要河流的唯一功用即是城市排污。导致在短短数年之间(2000 年后更加严重) ,河流即被污染,气味难闻。河水漂浮物到处都是。一到夏季,蚊虫以及传染病滋生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并且,由于堤防措施稍显单薄,因此,一到雨季,河水上泛,政府就不得不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河道的抢险救灾。在九八年全国大洪水之际,二道河上游也出现了决 此为凤城的老河畔

11、和老桥,如今此桥依然不在,被载重更大的桥梁替代。此张照片十分难得。堤现象,对城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近五年(2002-2008) ,随着政府财政的极大充裕,通过招商引资,在河的一侧建起了规格相对较高的河畔新城(高标准住宅区) 。同时,对河流进行污染治理,加固堤防,修整延河两岸的绿化带。致使河畔成为凤城的城市地标之一,二道河污染也得到了初步的治理。建成了两个小型的水闸蓄水库。并通过建立防洪坝,对河流进行了旱蓄涝泻的治理,由大堤和水库双方面成功解决了水患。对于二道河河畔的一期改造工程以及对二龙河的综合治理工程,不能不说是近十几年,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以及凤城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下图为如今的新河畔建筑群。

12、此为河畔夜景,可见变化之大。(三) 积极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条方面,城市的基建变化上已经提到,凤城市的早期居民住房条很差,大量破旧平房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城市现代化的步伐,同时也极大的阻碍着城市居民住房条的改善。旧城区存在大量的瓦房以及三四层高楼房。这些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屋,极大的束缚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于是从 2002年起,政府便通过对外引资,引进两个新项目,即河畔新城以及苏华苑两大高级居民住宅区的建设,彻底改变二道河北岸的主城区形象。经过近 3 年的努力建设,两大住宅区基本完成并交付使用。城市居民平均住宅面积由 2000 年的 8 平方人,米/人,增加到 2009 年的 1617 平方米/人。足足

13、增长了一倍。 下图为新建的河畔小区,远处楼房正在施工。 随着城市整体市容面貌的改善,凤城作为现代化小城市的形象,也随之初步确立起。最近,在火车站附近,又有资产投入 2 亿元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建成后,相信会成为凤城的新风景。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主城区基建设施改造全面开始,大量的平房瓦房被拆迁,取而代之的是集中楼房。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由 2000年的 70 公顷,占城区的%,扩展为 2009 年 280 公顷,占总城区的2%。 (北京在经过奥运的城市基建大换血后,主城区绿化率为341%。而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而凤城只是个县级市,所以,2%在全国小城市绿化率内比较,已基本达到中等水平

14、) 。与此同时,城市集中采暖工程得到发展。相当一部分居民,告别了依靠煤炭过冬的状况,换为暖气。2000 年以,能利用的升级也在继续,居民由之前的煤气消耗,过渡到了天然气消耗,平均每人 4立方米。新能的推广,不但适应了时代的形势,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更是节能环保的新举措,能的利用效率增加到了 60%(煤炭能量的利用率只为 20%,相较于天然气的高利用率,是极大的能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城市的大气污染现象(尤其是粉尘污染)得到进一步缓解。每逢冬季,烟雾弥漫的状况终于得到改善。政府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成功的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城市面积也由 2000 年的 1 平方公里,增加到 2009

15、 年的 17 平方公里。三、调研的结果以及启示通过此次的调研,全面的观察并直观的体会到了凤城近年在党的领导下,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努力。并且,切身体会到了这是通过凤城人民多年劳动换的成果。从中,我们必须看到,各样的建设,都是在党的正确政策方针的引领下,地方人民团结一致的结果。在这期间,凤城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明推广活动一直在进行,并且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贯彻冒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其旗帜下,凝聚出巨大的力量。四、建议和结语我们可以发现。如若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因此,凤城市才会在长

16、期的城市规划中,集中力量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使凤城不断的朝四化的最终目标前进。下面我对此次调查报告作一个简单的小结,并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城市绿化问题,凤城市的地表绿地面积达到 73%。这已经是很高的数字,但是,市区内,应建设更多的绿化带,朝花园城市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可以学习大连市的先进经验。如果城市的绿化率很高,同时又受到凤凰旅游业的带动,凤城市的旅游经济,定会大步向前。依靠凤凰,我市完全可以建成绿色旅游为主的现代化城市。其次,治理污染,凤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就是改善地区水质以及水污染状况的成功范例。治理水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凤城市的工业污染,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今年我们高兴的看到,政府执行国家政策,对城市市区内的重工业以及污染企业,进行了外迁。这无疑是明智的。如果坚持治污,凤城再扩大城市范围,发展城市规模,那麽,凤城就拥有了申请宜居城市的资格。环境优美,基建强大,硬设施先进,这些定会为城市带新活力。再次,我们要从凤城市的发展中,总结出经验,坚持党的政策,构建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