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聚焦中考语文习题课件 第二十九讲情动于中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28753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聚焦中考语文习题课件 第二十九讲情动于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聚焦中考语文习题课件 第二十九讲情动于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聚焦中考语文习题课件 第二十九讲情动于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聚焦中考语文习题课件 第二十九讲情动于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聚焦中考语文习题课件 第二十九讲情动于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聚焦中考语文习题课件 第二十九讲情动于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聚焦中考语文习题课件 第二十九讲情动于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情动于中,发乎其外,真题例析)(2015南通)阅读下面的文字 , 根据要求作文。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思路解析)写文章一定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情动于中,发乎其外。一是情感要真,不能为情造文,更不能无病呻吟;二是情感要饱满充

2、实,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这是一道提示语加命题的作文。命题是我们写作的内容技法,提示语是提供我们参考的写作方向角度,所以我们应该仔细阅读提示语,从而做到全面而准确地把握题目的内涵。从题目看, “一次相逢一份暖”充满了诗意和温暖,让学生要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去关注生活,留意身边的美好的温暖的人和事。写作时,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关键词: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个作文题目中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相逢,一是暖,在审题的基础之上进行认真构思,要发挥出我们平时积累的素材、语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下笔有神。2内容:新鲜的生活体验,独到的感悟见解该题根植于生活,导向积极,考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来

3、发挥。 “一次相逢一份暖” ,看上去非常容易,不就是写两个人相逢,在相逢的过程中享受到浓浓的暖意,事实上,大家都如此想,文章想要写出点新意来就特别困难了。考场上看到这个题目时,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文章选材方面需要有一定的特殊性,这里的相逢其实是指一种新鲜的际遇,切切不能写成了平时熟稔的人与事。要有生活基础,通过作者个人感受反映火热的社会生活。3技法:以小见大,准确切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温暖本身是一个很熟悉的立意,在日常作文中多有涉及,立意不难掌控。如果考生对温暖的立意把握准确,同时在素材选取方面精心琢磨,比如讲述一次旅行、一次和陌生人的萍水相逢、一次在熟悉风景里发现不一样的细节等等,通过一些新鲜的

4、生活体验,升华出与众不同的感悟,落脚到温暖上讲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就不难得到好分数。,技法荟萃)一、细节描写出真情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外貌、物件、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细节描写的宗旨是为塑造人物服务,在细节描写中可以流露出作者的真情。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要注意精心选择。如:中考满分作文一次相逢一份暖 ,考生擅长描写,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都生动细腻,画面唯美,如写景的画面, “皎洁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院落里;流

5、进门槛,流进窗框,流进我小小的心中”体现了江南静谧的美,写人的画面体现了亲人温馨的爱,由景及人,景入佳境,读来意动神驰,如坐春风。一次相逢一份暖一步踏尽一树白对于一个在苏北出生的孩子来说,水乡是新鲜的。去年假期恰逢中秋节,第一次被舅舅接到水乡来过节,我就惊诧于这里的美了,真是“小桥流水人家”!最奇异的莫过于中秋之夜了。真是应了那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皎洁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院落里,流进门槛,流进窗框,流进我小小的心中。时不时飘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桂香,将我整个身体笼罩,院子里那棵桂花树,在风中摇曳着,仿佛在对我微笑问好。我走出去,立在庭中,感受到月白风清,好不惬意!踏一步,仿佛

6、溅起一池月光,将桂树镀上一层银色外衣。一池月光,一树桂花交织成一首静谧温情的歌谣。一桥轻雨一伞开在这儿待了不到半天,便认识了一帮好玩伴。于是在河 边 、在 树上、在田里,都有我们的身影。第二天,一个小伙伴请我到她家里去玩,我很爽快地答应了。玩得很尽兴,眨眼间天色渐晚,我这才想起早上和外婆约好了下午去看戏。我心里别提多闹腾了,偏偏又下起绵绵的细雨,我抱怨天公不作美,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冒着雨就往家跑。一路泥泞,一路奔跑,我累得气喘吁吁,身上的衣服也湿了大半。终于看到舅舅家门口的小桥了,上面似乎有个人影。近些,再近些,那人影也越发熟悉起来,是外婆!她也看到了我,眼里流露出既生气又欢喜的神色,对我道

7、:“傻孩子,为什么不等雨停了再回来?”“我怕我怕你等急了”我冻得打哆嗦、累得直喘。“我有伞,你看你,身上湿成这样感冒了怎么办”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心中洋溢起一股说不出的暖意。一座桥,一把伞,一场雨,交织成一首温馨贴心的歌谣。一次相逢一份暖时光的流逝,总是那么悄无声息,这温暖的画面,时常像电影一样,在脑中放映。 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却道:非雨非雪,唯有赞歌;静谧月色,温馨话语,一次相逢一份暖。二、心理感受融真情我们这里所讲的心理是指心理刻画和感受体验的结合,或者说是这两个方面的总称。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一段话:“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

8、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当我们读了这一段时,被紫藤萝花的美妙奇丽所吸引,被它的生机活力所感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我们在学习时,是把“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作为比喻的修辞来赏析的。实际上这句话正是作者看到茂盛开放的紫藤萝花时的一种真切的心理感受。还有“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9、” ,这是紫藤萝花刺激了作者的视觉产生的感受,然后作者将它变成了一种体验: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我们从课文中学习到的这些经典之笔,融入到我们的作文中来,不是很有魅力吗?如:2014滨州中考满分作文只要你的胸膛还在 ,小作者将父爱都浓缩于父亲那宽厚的胸膛,穿插叙述了两件事,从十年前到六年前,我在成长,父亲日渐衰老,只要胸膛在,爱就在,感动就在。叙事的间隙,总有几句生动优美而又承上启下的话语拨动人的心扉,感动就在字里行间流淌。只要你的胸膛还在眼前的父亲睡熟了,我轻轻地把他露在外面的胳膊放回被窝,又把窗户关小了些,然后静静地坐在床沿,用手指慢慢刮过他短而硬的胡子,此刻我心中充满了一份柔情

10、,一如他轻抚我孩提时细柔的头发。洁白的墙壁上流动着细碎的月光,我忽然喟叹回忆如流沙,抓一把盈满,却无法阻挡粒粒撒下,而当我以为它们已弃我而去时,张开手掌却发现有几粒对我不离不弃。散碎的月光下是回忆的沙,带着阳光的温暖奔涌而来。我想起十年前的盛夏,刚从军队转业的你飒爽英姿,常常伸手揽过小小的我,轻轻地把我抛过你的头顶,你总是能让我稳稳地落在你的胸膛。还记得你用短短的胡茬挠我粉嫩的脸庞,我用我的小手用力地捶打你宽厚的胸膛,你丝毫不在意,笑着吻我的耳际,又小心地把我放下,牵起我的手,我们一起走向那温暖的家。人生路上充满欢声笑语,总有一双大手牵我的小手,十几年间伴我成长。我想起六年前的那个寒冬,我在外

11、面打雪仗归来,冻得手脚冰凉,跑进你的卧室取暖,窗外雪花飘飞,屋内温暖如春,我一下子钻进你暖暖的被窝,已许久不锻炼的你有了圆圆的“啤酒肚” ,你放下手中的书,一边笑着一边怜爱地叫着“臭小子” ,然后慢慢把我举过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我分明感觉到你的动作不如以前那样轻盈,你吃力地放我坐在你圆滚的肚皮上,我用头拱你温暖的胸膛,像是一头小牛,在爱抚今生要陪伴它的土地。人生路上充满酸甜苦辣,总有你的胸膛,给我足以融化冰川的温暖。小小的我渐渐长大,而健壮的你却被时光染白了头发,时间都去哪儿了?我知道你用最好的青春,无悔地滋养着我的幸福时光。思绪纷飞,月光依然如水。我不禁再贴近你的胸膛,那一刻我的泪水止不住涌

12、出眼眶,直到你动了动,手臂很自然地绕在我肩上,温暖瞬间流淌在我心房。父亲,只要你的胸膛还在,让我温暖地依偎,重回孩提时光!(2014 年滨州中考满分作文)三、议论、抒情表真情我们对所写的人、所记的事、所描摹的事物,总有自己的看法,总要表达自己的憎爱感情。这种对人或事物发表看法、进行评论,叫议论;对人或事物表达自己的憎爱感情叫抒情。一篇好的记叙文,不能纯粹记叙描写,而要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夹以议论和抒情。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当我们把抒情加入后,使议论文不仅以理服人,还能以情动人,使读者更易接受你的观点与看法,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2012 年包头中考作文题是关于“责任”的半命题作文。包头一考生所

13、写的责任伴我成长通过“打小” “长大些” “后来啊” “而现在”等时间为序,以记叙说理的形式,通过成长历程使自己对责任有了理解与认识。在“后来啊”里写到百年不遇的汶川大地震时,抒发了自己对失去家园及亲人的人们的同情与关怀:“我稚嫩的心灵在血和泪中盘旋。失去亲人那是怎样的纠结;失去家园,又会是怎样的苦痛!”和在“而现在”一段里对责任的议论:“责任可以是你应该去做的事情。责任也可以是你不做也无人知晓的事情。责任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本领,是打出生起就融入我们骨子里、血液中的一种品质。 ”起到了很好地表达真情的作用。后来啊,百年不遇的地震在汶川发生。我稚嫩的心灵在血和泪中 盘旋。失去 亲人那是怎样的纠结

14、;失去家园,又会是怎样的苦痛!我当即响应学校的号召为灾区捐赠钱和衣物,只希望那些不幸的人儿能早些重建家园。从这场灾难中,我体会出: 责任,是否就是对素不相识的人出手援助?是否就是万千大众心中那根扯不开的纽带?而现在,我对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责任可以是你应该去做的事情。责任也可以是你不做也无人知晓的事情。责任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本领,是打出生起就融入我们骨子里、血液中的一种品质。作为 21 世纪的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需要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多。而这些责任正是我们生命最好的注解。(摘自 2012 年包头市中考满分作文 责任伴我成长)四、环境烘托染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一

15、切景语皆情语。 ”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人物出场之前,或简笔勾勒,或工笔细描,或正面下笔,或侧面着色,精心来一段景物描写,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力求让人物还没出场,景物描写就能深深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如:2014 年南通中考满分作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考生从一次出游,引发联想,将家乡的隐形画面与耳畔的现实画面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热爱。环境描写细腻、精致。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夜宿周庄,木格窗没有掩好,格外古戏台“咿咿呀呀”的唱声,雨水滑过鱼鳞瓦的滴答声,一齐流进我的梦里。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又回到童年的小城。小城缺淡水,没有古镇的河道,只有一条雕刻着铜钱蝙蝠的石板街纵横其间,承载着行人,盐车,仿佛天然的素琴,上面跳动着的每一个音符都令我沉醉。“快呀,快呀!”一群上学的娃娃们跳跃在古老的青石板上。 “吱呀”!谁家柴扉轻启,走出来的是提篮浣衣的妇人,还是蓬发未梳的稚子?“吱呀”!自行车碾过石板,留下跳动的音符,邮递员疾疾地杂耍般地走过我躺在藤椅上听着,傻傻地笑。最妙的还是听雨。向上看,听雨声落下,雨珠跳起。眼前想象着水珠拨拉轻弹,甘霖般打湿了飞檐上的辟邪,沿着黛瓦间沟汇集,没过丛丛瓦上草,草叶洗得碧绿,油油地在屋顶招摇,装点着古朴单调的屋顶,装点着屋里人淡淡的梦。然后呢,它流过一片一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