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7515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恩格斯说过:“思维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 ”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不仅可以启迪智慧,也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使人赏心悦目、动人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3 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猜想讨论验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是形象的、有趣味的和美丽的。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开阔学生思维,感受教学的乐趣。【教学片断一】一、在知识链接中,激活思维 师:我们学习了 2、5 的倍数的特征,谁来说说?生 1: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生 2: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都是 5 的倍数。师:那怎样判断一个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2、 的倍数呢?生 3: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是 0。师:请一、二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是不是 2、5 的倍数。生 1:我的学号是 1,既不是 2 的倍数,也不是 5 的倍数。生 2:我的学号是 2,是 2 的倍数。【教学片断二】二、在新知探究中,发展思维师: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 2、5 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 3 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3 的倍数的特征怎样呢?是不是和 2、5 的倍数的特征一样,只要看“个位”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生 1:我认为看个位可以。如:33、36、39 它们的个位分别是 3、6、9 这些数都是 3 的倍数。生 2:我认为不能只看个位。如:23、16、29

3、它们的个位虽然也是 3、6、9,但这些数不是 3 的倍数。生 3:但也有的数它们不是 3、6、9,如:24、45,可是这些数都是 3 的倍数。师:那么 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你们可以以 45 为例,在它的前后面添上一个数、两个数、三个数,老师能很快判断能否是 3 的倍数。生 1:前面添上 2。 ()生 2:后面添上 24。 ()2生 3:前面添上 3,后面添上 53。 ()师:请们用计算器验证一下,看看老师判断对不对?(学生验证后,产生疑惑)师:老师判断对不对呀?生:(齐答)对。师:其实老师也不是圣人,不过知道其中的奥妙,先掌握其中的规律罢了,你们想知道吗?生:(异口同声说)想。【教学片断三

4、】三、在实践验证中,开阔思维师:一个数能不能被整除,既不能只看个位数,那么应该看什么数呢?我们先来研究较小的两位数。 (45)45 的个位上是 5 根据个位上的数我们能不能判断这个数是 3 的倍数吗?生:不能。师:那只看十位上的 4 呢?生:也不能。师:这样说来判断一个两位数是不是 3 的倍数必须观察这个数的几个数字?生:两个数字都要看。师:如果是三位数、四位数呢?生:全部数字。师:那么你能改变十位数的数字,使它是 3 的倍数?那些不是 3 的倍数呢?生:(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是 不是15 2545 3575 5565师:从刚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要看这个数的全部

5、数字。那么怎么看全部数字呢?下面我们做个实验。 (师把数字的位置调换,让学生验证)是 不是15 51 255245 54 355375 57 65563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 1:我发现了一个数是 3 的倍数,数字调换了也是 3 的倍数。生 2:我发现了一个数不是 3 的倍数,数字调换了也不是 3 的倍数。师:那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跟这个数的位置无关。 师:那跟什么有关?生:大小。师:既然是跟一个数的大小有关,那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把这两组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加起来,观察一下,它们又有什么特征?(同桌交流,总结特征)是 不是1551 156 2552 2574554 45

6、9 3553 35875 57 4512 6556 6511生 1:一个数如果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生 2:一个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师:由三、四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学号是不是的 3 的倍数。生 1:我的学号是 21,是 3 的倍数。生 2:我的学号是 22,不是 3 的倍数。【教学反思】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教学时,教师如能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既感觉所遇问题与原有知识有联系又富有挑战性,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具体表现在:

7、一、进行猜想3 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一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顾旧知识:2、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 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个位上是 3、6、9 的数一定是 3 的倍数” ,还有学生猜测:“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 3、6、9 一定是 3 的倍数” ,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二、探索猜想4创设一个既是新奇,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很快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唤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由于学生刚刚复习了 2、5 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 3 的倍数

8、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先由学生猜想中到教师果断判断后,再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转移探索,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这些数不一定都是 3 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 3 的倍数的特征与 2 和 5 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 3 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 3 的倍数特征的关键。三、验证猜想要使学生

9、获得“3 的倍数特征”的知识, “试一试”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我首先是填数字;其次是换位置;再次是加数字。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 3 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就开辟了一条通过验证、探索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思维方法掌握知识的道路,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思维方法的训练。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在“猜想讨论验证”中,产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再在“想象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大量的表象积累,思维产生了飞跃,自然就概括出结论。整个课堂孩子们在充分地体验着、感悟着、发展着。这是我觉得成功的地方。对于教者我来说从中发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及时总结,虚心请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