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74756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四个生字。读音重点“垂”翘舌音,字形识记:垂=睡-目;虹=虫+工 2、会写“蝉、蜘蛛”三个字。重点指导:“蜘”字虫字旁应写得瘦一点。 3、了解课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重点感悟雷雨前,雷雨中 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关键句从朗读中感受雷雨前的闷、风大,闪电亮、雷声响,雷雨中雨大。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面。(出示: 雷电交加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生 1:我听到了雷声。(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讲完整,试着让学生说得更细致“一阵阵雷声”) 生 2:我看到了

2、一道道闪电。(希望“一阵阵雷声”后学生能说“一道道闪电”) 师:这样的画面,我们可以用“雷电交加” “电闪雷鸣”来形容. 师:这么大的雷声,这么亮的闪电,说明即将有一场 (引导学生说雷雨)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雷雨,伸出你们的小手,跟我一起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读识字1、师:刚才我们欣赏了雷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课文中的雷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想不想自己去读读课文? 生:想! 师:不过朗读前,老师先提一个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不要加字,漏字。 能做到吗?(生:能!) 2、生自渎课文(师巡视、了解学情、了解孩子的朗读水平) 三、合作交流1、师:课文读完了,文中的生字宝宝和

3、它的好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词语。 a、带拼音读词语。(指生读、当小老师领读) 读音重点“垂”翘舌音,边读边纠正字音。 b、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男生女生比赛读)c、出示生字(一起读)然后记字形,认识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字形识记:垂=睡-目;虹=虫+ 工 d、在田字格中教写“垂、蜘”一起板书,观察位置,边写边提醒,在练习本上分别写两个(指导并评价)e、 (另一类词语)分别请三名学生来读词语。 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下越大 这里设计了一个练习,越( ) 越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场雷雨的? 出示课件:课文分三部分来写,分别写了雷雨() 、雷雨()、雷雨()。伸

4、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板书。 四、品读领悟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情况,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8 个)我们分别来找 8 名同学读。(雷雨前)师:好!我们先去看看这场雷雨来临前的景象。请小朋友再小声读 1、2、3 自然段。找一找雷雨出现前,你发现了什么与平时不同的景象,用横线把它划下来。 1、学生读课文 2、交流(随机) 课文读完了,雷雨出现前,你发现了什么与平时不同的景象?生:乌云(或第一句,第一段) 师:你是从第一段中找到的,那你给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一边听, 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一自然段生:我们看到了满天的乌云。(师:满天的乌云 ,当时天怎么样啊?) 生:暗。

5、(师:是啊,用课文中的词语就是“ 黑沉沉”) 师:而且它怎么样向我们过来? 生:压。出示压(师:压是怎么样的,谁能做做动作 ) 师:我看到了,是用力地向下按,就是“压”,这乌云就像一双黑手,慢慢地从我们头顶“压下来”,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生:害怕。(师:你能用这种感觉来读读吗 ?) 师:除了乌云,这一段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一动不动师:我们说树上的叶子,什么时候会摆动啊? 生:有风吹动的时候。 师:那现在一动不动,说明,这时候 生:没有风,一点风也没有。 师:大夏天,没有风,那当时的天气怎么样啊? 生:很热、很闷。 师:是啊,连最爱鸣叫的蝉

6、也一声不叫了。 你想蝉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好害怕呀!好热呀!(课堂随机) 师:这一自然段,让我们看到了雷雨前这天,又黑又热又害怕,谁能把这种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先找学生 2 个,再齐读) 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刚才还一点风也没有,现在忽然来了一阵大风,雷雨前的天气变化真是快呀!谁给我们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段中还有哪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大风。 生:吹得树枝乱摆。出示:树枝乱摆 师:树枝乱摆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好现在小朋友你就是这棵小树。微风来了!(生左右摇摆) 大风来了!(生身子前后左右乱摆) 师:同学们像这样没有方向地摆,就是乱摆,你瞧,树枝都乱摆了,这风大吗? 生:大(师:

7、谁能用朗读表达?) 生 1:。 。 。(风再大些)生 2:。 。 。(我们一起来) 师:这树枝一乱摆,把树上的谁吓着了? 生:蜘蛛。(蜘蛛怎么样了?谁来读读这句?) 师:小蜘蛛,你是怎样从网上下来的?生:垂下来。出示垂下来师:小朋友,蜘蛛从网上下来都是靠什么,你知道吗? 生:吐丝。 师:是啊,是先吐丝,然后慢慢地爬下来。那老师,这里给他换个词,把“垂”换成“爬”好吗? 生:不好。师:为什么? 生:爬慢,垂快 师:小蜘蛛,你为什么这么着急啊? 生:因为风太大了。师:哦,因为风大,你心里感到害怕,所以才垂下来逃走了。 师:那谁能用朗读表达你内心的害怕? 生读(师:恩,小蜘蛛,你是害怕了!) 师:小

8、蜘蛛们,大风来了,我们快逃吧!一起读。 师:这是一场多大的风啊!再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续读第三自然段: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出示第三自然段。雷雨前还有什么现象啊? 生:雷雨前还有闪电,雷声。 师:用我们刚才积累的词语说就是电闪雷鸣,雷电交加。 而且这闪电越来越亮。出示越来越亮。这雷声越来越响。出示越来越响。 师:这闪电一道亮过一道,这雷声一声响过一声。谁来读? 生 1:。 。 。(师:我感受到了雷电交加的场面了 ) 生 2:。 。 。(师:这真是可怕的场景啊!) 师:现在我们加上闪电和雷声,让所有的小男孩来读,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加声音。(雷雨中)1、合作学习 师:这雷

9、电交加的场面,马上带来了,这哗哗哗的雷雨,你想这会是怎样一场雨呢? 生:倾盆大雨大雨暴雨 师:课文中写到了这雨大吗?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学习4、5、6 自然段,交流一下,哪些句子写出了这场雨来势很猛很大。 2、交流 指生回答:生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师:你们是从雨的声音中感受到了雨的大。出示第四自然段。师:那你觉得这三个声音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雨大呢?出示哗哗哗。生读。(这雨真是大呀!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还有哪些句子写到了这场雨大?生 2:雨越下越大。出示第五自然段。(师:刚开始下的时候 ,雨的声音是“哗哗哗” ,现在越下越大那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啊?) 师:我们坐在家里,往窗外望去树哇,

10、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啊”变“呀”,“啊”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在这里,读“呀”) 师:眼前都被一连串的水珠、雨珠,挡住了。树看不清了,房子看不清了,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呢? 师:是啊,总之外面的一切都看不清了,这雨真是大呀! 师:谁来读读这段?读出雨大的感受。 生 1:。 。 。(师:这雨下得太大了,我们一起来。 ) 师:加上这雨声,让这雨下得更大些,哗哗哗,预备起 师:这雨下久了,也下累了,渐渐地,渐渐地(轻),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出示第六自然段。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一读。 生 1:( 听出来了吗?雨声怎么样了?)生 2:师:这雨从大到渐渐地小下来,这种感受你读得出来吗?我们班男

11、生读雨大的两段,女生读雨渐渐小下来的一段。准备好了吗? (出示)男生读,女生读。听着你们入情入境的读书声,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中间,行吗?师生合作读。师:这雨渐渐地小了,小了,到最后鱼停了,那雨停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学习雷雨后部分(78 自然段) (1)请同学们去自由读读课文的第 7、8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 ,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 ,空气变得特别的清新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舒畅(欣赏图片) 瞧,花儿

12、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读? (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 多么真实的雷雨啊! 刚刚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孩子们,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善于观察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善于观察的孩子吗?那以后再写日记的时候,就可以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