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16篇文言文分类点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6918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必考16篇文言文分类点拨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考必考16篇文言文分类点拨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考必考16篇文言文分类点拨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考必考16篇文言文分类点拨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考必考16篇文言文分类点拨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必考16篇文言文分类点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必考16篇文言文分类点拨(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考 16 篇文言文复习要点一、 鱼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 、生字 箪(dn) 蹴(c) 羹(gng) 死亦我所恶(w)(二) 、重点词解释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

2、患,灾难 3、辟:通“避” ,躲避 4、箪:竹筐 5、蹴:用脚践踏 6、得:通 “德”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 “向” ,从前 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 ,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2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三) 、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对于优厚的俸禄如

3、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四) 、思考题1、本文出自孟子 告子上 ,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3论

4、语 大学 中庸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一层(1-2 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 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 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

5、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 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4(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6、之,乞人不屑也。4、思考:(1 )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议论正题作好了铺垫。(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6)写“鱼”和“熊掌” “不可得兼时? ”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

7、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5(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应用:(1 )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 “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8、(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最美教师张丽莉为保学生生命,用肉身阻挡失控的汽车;谭千秋为就学生用自己的手臂撑起生命的脊梁;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

9、“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6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 ,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二、 三峡 (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0、,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文学常识: 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2、实词: 自:从。 空谷传响:回声 襄:漫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7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 :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旦;早晨。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朝:早晨。 清荣峻茂 曦月:阳光,月亮。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4

11、、 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绝 献(山峰):极 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 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 ,中断。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8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

12、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 (总写) (第一段) ,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 (分写) (第二段)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9、运用:(1 )2003 年 6 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 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

13、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9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

14、,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 ,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三、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江城子 密州出猎(二) 、解释重点字、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15、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窗户水(月光)中藻、 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10。(三)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四) 、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

16、,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 (1 )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 (3 )赏月喜悦;(4 )漫步悠闲。(五) 、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记叙 描写 议论。11第一层:(1-3 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 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 3 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六) 、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 “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