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学》自学指导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4090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会计学》自学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级会计学》自学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级会计学》自学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级会计学》自学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级会计学》自学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会计学》自学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会计学》自学指导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级会计学自学指导书一、课程编码及适用专业课程编码:总学时: 64面 授课学时: 16自学学时: 48适用专业 : 会计学(函授本科)二、课程性质和内容高级财务会计是继会计原理、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等课程之后,对企 业里一些特殊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会计专业必修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的深入和拓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有关会计实务专题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完整把握财务会计学科体系,了解相关会计前沿的发展动态,提高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能力,具备参加全国会计专业资格考试中会计师的应试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1)分部报告与中期财务报告;(2)资产减值;(3)政府补助;(4)股份支付;(5)所

2、得税;(6)外币折算;(7)租赁;(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0)企业合并;(11)合并财务报表等。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内容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对高级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所学内容互为补充,提高学生对财务 会计实践中有关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资产减值、所得税、外币 折算、租赁、会计政策、会计 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 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等的处理方法;熟悉分部报告与中期财务报告、政府补助、股份支付的处理方法。四、自学内容与指导2第一章 分部报告

3、与中期财务报告(自学 4 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企业分部报告与中期财务报告的会计处理方法。本章要求学生:( 1)掌握确定业务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2)掌握确定地区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3)掌握报告分部的确定;(4)掌握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和计量。( 5)熟悉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确定业务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确定地区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报告分部的确定;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和计量。2本章难点:确定业务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确定地区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报告分部的确定。【教学内容】第一节 分部报告1.分部报告概述2.报告分部的确定3.分部信息的披露

4、第二节 中期财务报告1.中期财务报告概述2.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3.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和计量3(1)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2)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与计量(4)中期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第二章 资产减值(自学 4 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本章要求学生:(1)掌握认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2)掌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3)掌握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4)掌握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5)了解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

5、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2本章难点: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资产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产减值概述1.资产减值的范围本章涉及的资产减值包括(1)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3)固定资产;(4)生产生物资产;(5)无形资产;(6)商誉;(7)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等。42.资产减值的迹象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主要可从外部信息来源和内部信息来源两方面加以判断。3.资产减值的测试第二节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1.估计资产可收回金

6、额的基本方法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2.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估计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因此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主要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2)资产 的使用寿命;(3)折现率。以下重点阐述资产未来 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预计方法。第三节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1.资产减值损失确认与计量的一般原则企业在对资产进

7、行减值测试并计算了资产可收回金额后,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52.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为了正确核算企业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和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应当设置“资产 减值损失”科目,按照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反映各类资产在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同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分别设置“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等科目。第四节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1.资产

8、组的认定2.资产组减值测试第五节 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1.商誉减值测试的基本要求2.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第三章 政府补助(自学 2 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本章要求学生:(1)掌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2)掌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教学重点】6本章重点: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教学内容】第一节 政府补助概述1.政府补助的特征2.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3.政府补助的分类 第二节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1.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2.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第四章 股份支付(自学 4

9、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本章要求学生:(1)掌握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2)掌握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2本章难点: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7【教学内容】第一节 股份支付概述1.股份支付的含义及特征2.股份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3.股份支付工具的主要类型按照股份支付的方式,主要可划分为两类:(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得服务而以股份或其它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2)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以

10、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得服务而承担的以股份或其它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的交付现金或其它资产的义务的交易。 第二节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1.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换取职工服务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2)换取其他方服务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2.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3.股份支付的处理(1)授予日8除了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无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在授予日均不做会计处理。(2)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取得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认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

11、日,企业应将取得的职工提供的服务计入成本费用,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应当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3)可行权日之后第五章 所得税(自学 6 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本章要求学生:(1 )掌握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2)掌握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3)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4)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5)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所得税

12、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本章难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教学内容】9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1.所得税会计的特点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 于两者之间的差额 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2.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第二节 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1.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

13、中抵扣的金额。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2.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3.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 为财务会计报告中资产、 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 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

14、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 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该 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 税所得额,即在未来期 间 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由于 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在该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在该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 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

15、计量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3.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111.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 应交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 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

16、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2.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综合结果。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 延所得税资产及递 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用公式表示即为: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3.所得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