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幽默艺术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4087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微草堂笔记》幽默艺术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阅微草堂笔记》幽默艺术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阅微草堂笔记》幽默艺术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阅微草堂笔记》幽默艺术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阅微草堂笔记》幽默艺术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微草堂笔记》幽默艺术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微草堂笔记》幽默艺术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见微知著 亦庄亦谐浅析阅微草堂笔记的幽默艺术倪成刚沈阳市 31 中学2009 9 12见微知著 亦庄亦谐浅析阅微草堂笔记的幽默艺术沈阳市 31 中学 倪成刚摘要 阅 微 草 堂 笔 记 为 清 朝 短 篇 志 怪 小 说 ,是清代学者纪昀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分析了这部作品的幽默艺术,展 现了纪昀的深厚学识及这部作品 对我国古代文学 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志 怪 描 写 幽默讽刺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据作者自序,始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续成于嘉庆三年(1798),历时 10 年之久。嘉庆五年(1800),其门人盛时彦将其合刊,定名为阅

2、微草堂笔记,包括滦阳消夏录、 滦阳续录、 槐西杂志、如是我闻、 姑妄听之五种,共计二十四卷1。在 时 间 上 ,主 要 搜 辑 当 时 代 前 后 的 各 种 狐 鬼 神 仙 、因 果 报 应 、劝 善 惩 恶 等 之 流 传 的 乡 野 怪 谭 ,或 则 亲 身 所 听 闻 的 奇 情 轶 事 ;在空 间 地 域 上 ,范 围 则 遍 及 全 中 国 远 至 乌 鲁 木 齐 、伊 宁 ,南 至 滇 黔 等地 。内 文 记 述 若 真 若 假 ,似 乎 只 在 藉 由 这 些 志 怪 的 描 写 而 来 折 射出 当 时 官 场 腐 朽 昏 暗 堕 落 之 百 态 ,进 而 反 对 宋 儒 的

3、 空 谈 性 理 疏 于实 践 之 理 气 哲 学 ,并 且 讽 刺 道 学 家 的 虚 伪 矫 作 卑 鄙 ,与 旁 敲 侧 击的 揭 露 社 会 人 心 贪 婪 枉 法 及 保 守 迷 信 。不 过 对 处 于 社 会 下 层 的 广大 人 民 悲 惨 境 遇 的 生 活 ,纪 昀 在 笔 调 中 也 表 达 出 深 刻 的 同 情 与 悲悯 。在 每 则 故 事 结 尾 处 作 者 总 是 会 来 那 么 几 句 短 语 ,以 衡 平 的 语气 来 评 断 其 故 事 来 龙 去 脉 理 事 曲 直 之 所 在 或 其 有 否 通 情 达 理 之 处地 ,此 些 评 后 语 却 也 总

4、是 耐 人 寻 味 。当时每脱稿一种,即被亲朋好友相互传抄刻印,广为流传,一时竟有同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作者纪昀在如是我闻自序里说:“曩撰滦阳消夏录,属草未定,遽 为书肆所窃刊,非所愿也。”2纪昀门人盛时彦 为姑妄听之作跋时也说:“ 以前三 书,甫经脱稿,即为钞胥私写去。 ”3 阅微草堂笔记获得如此盛誉,固然与它着重宣扬封建道德的说教和因果报应、宣扬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思想内容有关,但也与它巧妙的艺术手法有着重要关系。其中幽默手法的运用是阅微草堂笔记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此书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以往学者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多侧重于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研究主题集中在

5、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伦理研究、对理学批评的研究、叙事学研究以及狐文化研究,有的学者的 论文在关注总体创作特征时也稍微谈论到了幽默艺术的运用,但是论述仍不够充分,而且大多集中在讽刺手法的讨论。本文将就阅微草堂笔记中幽默手法的特点、分类及作用作具体论述。王世德主编的美学辞典中认为幽默指的是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通过比喻、影射、讽 刺、夸张、双关笔法批评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乖缪和不通情理的现象的技法。传统的幽默往往在事物发展的关键时刻,用巧妙的、出人意料的人物对话或人物的自我揭露,引起读者的哄笑,达到批评、暴露的目的。 轻松发笑是幽默的外壳,透彻精辟的说理是幽默的内核5。幽默手法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早

6、有应用,比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充分运用了这种技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主要是一种情景幽默或命运幽默,运用不同的幽默类型,成功地造成了语言滑稽有趣、内容却庄重深刻的巧妙统一,从而实现了讽刺的真正目的。 阅微草堂笔记中幽默手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幽默手法达到讽刺的真正目的,借幽默以讽刺。它并不是单纯地引起人们的欢笑,而是通过这种手法给予事物的假象更尖锐的讽刺。如滦阳消夏录(四)中一则故事: 有两塾师邻村居,皆以道学自任。一日,相邀会 讲,生徒侍坐者十余人。方辩论性天,剖析理欲, 严词正色,如 对圣贤。忽微风飒然,吹片纸落阶下,旋舞不止。生徒拾视之, 则二人谋夺一寡妇田,

7、往来密商之札也6。 读完令人忍俊不禁,通过巧妙的幽默对比手法揭露了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道学家们的伪君子面孔,用幽默的笔触表现深刻的反对道学家空谈的思想内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有如是我闻(三)中的一则故事: 西山有僧, 见游女踏青,偶动一念。方徙倚凝思间,有少妇忽与目成,渐相软语,云: “家去此不远,夫久外出。今夕当以一灯在林外相引。”叮咛而别。僧如期往,果荧荧一灯,相距不半里,穿林渡 涧,随之以行,终不能追及。既而或隐或现,倏左倏右,奔驰辗转,道路遂迷,困不能行,踣卧老树之下。天晓谛观,仍在故 处。再视林中,则苍藓绿莎,履痕重叠。乃悟彻夜绕此树旁,如牛旋磨也7。 通过形象的描写

8、,我们可以想像得出一僧彻夜绕树奔跑的可笑场景,笑过之后我们就会领悟到这种绝妙的讽刺手法的艺术魅力。 阅微草堂笔记中运用幽默手法的另一特点是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绘幽默的场景,讲述幽默的情节,不作新奇之语,却能使我们在平实的叙述中哑然失笑,获得轻松愉快的感受。这个特点是因为纪昀在创作中有意模仿晋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以为那才是“著书者之笔”,而对描写委婉曲折、人物形象生动鲜 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聊斋志异有所不满。盛时彦在姑妄听之的跋文中曾经转引他的话说:“聊斋 志异盛行一 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

9、,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8 这充分说明了纪昀创作对简洁朴实文风的追求。如滦阳消夏录(四)中的一则故事: 有入冥者, 见一老儒立庑下,意甚惶遽。一冥吏似是其故人,揖与寒温毕,拱手对之笑曰:“先生平日持无鬼论,不知先生今日果是何物?”诸鬼皆粲然。老儒蝟缩而已9。 短短的一句话, 丝毫没有新奇之处,却能使我们觉得有趣,甚至“诸鬼皆粲然 ”,这充分表现了纪昀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使读者从中获得愉悦的感觉。鲁迅也注意到了阅微草堂笔记用语的这个特点,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 隽思妙语,时足解頣。”10 阅微草

10、堂笔记中变化多样的大量的幽默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比喻型幽默。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揭示所描写事物的可笑特征,达到幽默的效果。如滦阳消夏录(一)中有一则故事: 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 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 庐也。”问何以知之。曰:“ 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耳。

11、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 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 笼罩屋上。 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 ”学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11。读完之后,我 们均会为其中的老学究感到可笑,尤其以“ 黑烟”“ 浓云密雾”比喻经书 ,更是绝妙,使我们由此获 得更形象的感受。如果让现在的相声表演艺术家表演这段笑话,也一定会获得哄堂大笑的效果。又有如滦阳消夏录(三)中奴子魏藻的故事,描写女子罗刹形为“面如靛,目睒睒如灯” ,增加了恐怖效果,致使魏藻 “骇而返走

12、”,继而酿成“诸妇怒噪,各持捣衣杵乱捶其股”的喜剧效果,讽刺了好色之徒。 对比型幽默。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显现人物前后不同的行为,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照,充分暴露人物的虚假面孔,引起读者发笑。例如滦阳消夏录(一)中的一则故事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手法: 河间唐生,好 戏侮。士人至今能道之,所谓唐啸子者是也。有塾师好讲无鬼,尝曰:“ 阮瞻遇鬼,安有是事,僧徒妄造蜚 语耳。”唐夜洒土其窗,而呜呜击其户。塾师骇问为谁, 则曰:“ 我二气之良能也。”塾师大怖,蒙首股栗,使二弟子守达旦。次日委顿不起12。以塾师之前的不信有鬼和现在的“蒙首股栗” 、“委顿不起” 相对比,更觉滑稽可笑,读者读后也会“莫不拊掌”。又如

13、前面所举的两个道学家的例子,在门徒面前大讲天理人欲的关系,背地里却合谋密商夺取一个寡妇的田产,阴私恰被揭穿,相互对照下显得丑态百出。 如是我闻(三)中一则故事讽刺某翰林表面故作俭素,拒收同乡馈赠,事后却悔恨得丧魂落魄,大骂家奴出气,充分揭示了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作风,着墨不多,却形象生动, 给人深刻的印象。 夸 张型幽默。即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描写对象予以漫画式的艺术变形,使其更加显示出内质的丑态。 阅微草堂笔记中运用了大量夸张手法以达到幽默的效果。如滦阳消夏录(六)中的一则故事尤为典型: 南皮 许南金先生,最有胆。在僧寺读书,与一友共榻。夜半, 见北壁燃双炬。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大如

14、箕,双炬其目光也。友股栗欲死。先生披衣徐起曰:“正欲读书,苦烛尽。君来甚善。 ”乃携一册背之坐,诵声琅琅。未数页,目光渐隐,拊壁呼之,不出矣。又一夕如厕,一小童持烛随。此面突自地涌出,对之而笑。童 掷烛扑地。先生即拾置怪顶,曰:“烛正无台,君来又甚善。 ”怪仰视不动。先生曰:“君何处不可往,乃在此间?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不可辜君来意。 ”即以秽纸拭其口。怪大呕吐,狂吼数声,灭烛而没。自是不复见13。 这则故事对鬼作了种种夸张的描写,从侧面宣传了无神论的思想,引人发笑的同时令人深思。 机智型幽默。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许多称赞主人公聪明机智的故事,我们也能从中获得欢乐。如槐西杂志(三): 孙协

15、飞先生夜宿山家,闻了鸟丁东声,问为谁?门外小语曰:“ 我非鬼非魅,邻女欲有所白也。 ”先生曰:“谁呼汝为鬼魅而先辩非鬼非魅也?非欲盖弥彰乎!”再听之,寂无声矣14。 孙协飞先生确实机智聪明,我们看到此处为他拍手叫好的同时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又如滦阳消夏录(三)中荔姐的故事更为精彩: 满媪,余弟乳母也,有女曰荔姐,嫁为近村民家妻。一日,闻母病,不及待婿同行,遽狼狈而来。时已入夜,缺月微明。顾见一人追之急,度是强暴,而旷野无可呼救。乃隐身古冢白杨下,纳簪珥怀中,解绦系颈,披发吐舌,瞪目直视以待。其人将近,反招之坐。及逼视,知 为缢鬼,惊仆不起。荔姐竟狂奔得免15。 多聪明的荔姐,竟然想得出装鬼以自

16、卫的方法,这样聪慧的女子,我们怎能不赞赏呢?在这种类型的幽默中,我们大都是因为主人公的机智表现感到高兴,获得轻松愉快的感受。 大量运用幽默的手法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于人物形象的刻划、故事情节的 发展等都功不可没,具体来说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作者运用幽默手法刻画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荔姐、唐生、塾师、南皮 许南金先生、 孙协飞先生等等。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阅微草堂笔记这本宣传封建道德学说的笔记小说如此有趣,吸引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力,至今仍广为流传。所以说运用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符合读者的审美心理,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生动,从而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其次,运用幽默手法进行讽刺既是作品的一大特点又是作品的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