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4085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河南省驻马店市铁路中学 463000 胡 云河南省驻马店市教研室 463000 余金堂一、 教学指导思想:本节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导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达到“学”是为了更好地“学”这一目的,实现主导与主体作用有机结合, “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二、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知识的前后联系:血液循环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

2、生物教材第二册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本章前两节分别讲述了血液 、 血管和心脏 ,为血液循环打下了基础。 血液循环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因为人体细胞需要的氧气、养料,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是通过血液循环来运输的,而且后面要学习的呼吸 、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排泄等章,都要以本节课为基础,所以, 血液循环一节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血压的知识。三、 分析学情及学法指导: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初中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教师要

3、抓住这一契机,细心研究学生可得的学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根据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学法指导:1)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制作大量动画,同时配以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立体化,综合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认识功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2)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教会学生如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讨论、回答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 教学方法:运用 CAI 课件,采用探究式、启发诱导式为主,学生自学讨论及教师讲解为辅的主体教学法。五、 教学目标设计: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2)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

4、基础知识。3)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础知识,以及出血的初步护理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1) 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 通过“切脉”等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六、教学媒体选择:遵循“用简不用繁,用易不用难”的原则,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用血液循环模型直观演示血液在心脏、血管中流动,引入新课。用 CAI 课件展示动态的心脏、血管图;动态的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及微观的物质交换过程。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图 反馈 说明:教师或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活动判断、归纳、结论 媒

5、体辅助、师生活动开始以 旧 引 新 复习血管、心脏的有关知识CAI 目标定向 阅读目标,激发动机指 导 探 索 主 动 探 索CAI 启发诱导精讲释疑 质疑释疑 获取结论归纳整和形成性练习小 结结束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 教学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指导思想以旧引新CAI 展示动态的心脏、血管图提出问题: 1. 什么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 什么是动脉血、静脉血? 3. 心脏的四个腔以及相连的血管名称? 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回答 “温故而知新”复习学过内容,起到承下启下的作用。引入课题模型展示: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教师启发诱导 明确课题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基础提出探

6、索目标1、什么叫血液循环?2、血液循环的具体路线是什么?3、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什么变化?4、人体为什么离不开血液循环?明确目标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启发诱导1、体循环CAI 展示体循环的动态图教师讲述体循环的途径问题探究: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CAI 展示物质交换的微观图指出: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全身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氧、养料交给组织细胞供细胞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换后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学生观察动态的体循环图在

7、教师点拨、释疑下,理解并掌握体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本环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质疑、释疑和过程探索活动,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精讲点拨,不要面面俱到。新课问题点拨2、肺循环CAI 展示肺循环的动态图问题探索: 肺循环的具体途径? 肺循环的起点、终点? 肺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后,由学生来讲肺循环的途径,其他同学补充。学生思考、推理、独立地探求问题和答案。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心理得到自由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归纳反馈让学生整体看板书,使学生明白体循环和肺循

8、环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途径。问题:人体为什么离不开血液循环?反馈:1、写出体循环的循环途径。2、起点是-,终点是-。3、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归纳总结出血液循环的意义学生练习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新课自学讨论投影:自学提纲1、什么叫血压?测量血压的部位?2、什么叫收缩压和舒张压?其正常值是多少?3、什么是高血压?低血压?4、脉博是怎样形成的?5、创伤外出血有哪三种?怎样护理?录像:血压的测量方法,创伤外出血的护理知识。学生以提纲为线索,有目的阅读教材内容,同桌之间展开讨论。结合录像理解这部分

9、内容。本环节内容属于一般了解内容,采用“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回答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结让学生整体看板书,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总结使学生从知识上归纳,学生方法上总结,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八、教学评价的设计: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质疑释疑和过程探索活动,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师对知识技能的分析,总结归纳和结论上,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或发现知识技能发生发展的过程。为此,我设计了下面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探究性试题。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训

10、练:1、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流入( ) ,流经( ) 、 ( ) 、 ( )经上、下腔静脉,流回( )的循环。2、在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 )血变成( )血。3、肺动脉里流( )血,肺静脉里流( )血。4、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 ) ,它不停地有节律地( ) ,推动着血液在心脏、血管中往复流动。能力培养:1、某人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推断最先在心脏的哪个腔中发现该药物。2、写出下肢的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肺部的途径。控究性试题:1、人每天吸入的氧气是被肺部消耗掉了吗?二氧化碳是哪产生的?2、为什么人在下蹲时突然站起会感到头晕,两眼发黑?九:板书设计:第三节 血液循

11、环一、什么叫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二、血液循环的途径: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体动脉氧 肺 体 肺泡 毛 毛 氧气、养料二氧化碳 细 细 细胞 血 血 二氧化碳、废物管 管肺动脉 右心室 左心房 上下腔静脉 体静脉肺循环 体循环三、血压、脉博及出血的初步护理知识。 (略)(点评:本节课的教学依据教材、大纲及学生实际,运用启发、 诱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而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 质疑和过程探索活动,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是 仅仅停留在教师对知识技能的分析, 总结归纳和结论上,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或发现知识技能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 对每一个 问题的引入和启发, 对每一个环节的点拨和释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 创造性,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 谐、融洽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够提出新颖性、创造性的问题和在探索中取得进步的同学,教师都鼓励、肯定,让 学生树立发现问题 、解决 问题的自信心, 强 化创新的自觉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了多种能力的培养,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