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ram实验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27736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ram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ram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ram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ram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ram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ram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ram实验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大学 软件 学院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 实 验 报 告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陈志勇实验地点:硬件实验室 实验时间:2014 年 12 月 11日一、实验项目名称:RAM 实验二、实验目的:. 了解半导体静态随机读写存储器 RAM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字、位扩展技术。三、实验内容:存储体开关(地址)隔离部件开 关(数据)指示灯RAM 实验结构图INTEL2114 静态存储器:Intel2114RAM 存储器芯片为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共有 18 个引脚,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A 0 -A 9 : 10 根地址信号输入引脚。 : 读

2、写控制信号输入引脚,当 为低电 平时,使输入三态门导通,信息由数据总线通过输入数据控制电路写入被选中的存储单元;反之从所选中的存储单元读出信息送到数据总线。 I/O 1 I/O 4 : 4 根数据输入输出信号引脚。: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通常接地址译码器的输出端。第一部分:采用 1K x 4 的芯片,构成 1K x 8的存储器。第二部分:采用 1K x 4 的芯片,构成 2K x 4的存储器。四、实验要求:采用 1K x 4 的芯片,构成 1K x 8 的存储器。选择五个不连续的存贮单元地址,分别存入不同内容,作单个存贮器单元的读/写操作实验。采用 1K x 4 的芯片,构成 2K x 4 的

3、存储器。必须使用译码器进行扩展(三输入都用,接开关) 。选择五个不连续的存贮单元地址,分别存入不同内容,作单个存贮器单元的读/写操作实验。 选用适当芯片,根据各种控制信号的极性和时序要求,设计出实验线路图。分别设计实验步骤。使用开关进行数据加载,通过指示灯显示实验结果,记录试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给出字扩展试验中每片 RAM 芯片的地址范围。五、参考器件: RAM 采用两片 MM2114隔离部件采用 74LS125译码器采用 74LS138备注:为简化试验,地址可只用低 4 位(其余地址可接地) 。六、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字扩展的实验操作:1.初始化:将 k15(74LS125 的 C信号

4、)推至高电平,断开开关输入。将 k13(RAM 片选信号)推至低电平,选中 RAM。将 k14(读写控制)推至高电平读取状态,以防选地址过程中对沿路数据进行修改。2.写入数据:将 k0k3的四个开关调至想要输入的地址。将 k4k11调整至想要的二进制输入值。将 k15(74LS125 的 C信号)推至低电平,连接开关输入。将 k14(读写控制)推至低电平写入状态,写入数据。3.读取数据:将 k14(读写控制)推至高电平读取状态,断开对 RAM的写入。将 k15(74LS125 的 C信号)推至高电平,断开开关对扽灯泡的影响,读取数据。位扩展的实验操作:1.初始化:将 k15(74LS125 的

5、 C信号)推至高电平,断开开关输入。将 k13(第一块 RAM片选信号)推至低电平,选中 RAM,同时确保将 k12(第二块 RAM片选信号)推至高电平,使 RAM失效。将 k14(读写控制)推至高电平读取状态,以防选地址过程中对沿路数据进行修改。2.写入数据:将 k0k3的四个开关调至想要输入的地址。将 k4k7调整至想要的二进制输入值。将 k15(74LS125 的 C信号)推至低电平,连接开关输入。将 k14(读写控制)推至低电平写入状态,写入数据。3.读取数据:将 k14(读写控制)推至高电平读取状态,断开对 RAM的写入。将 k15(74LS125 的 C信号)推至高电平,断开开关对灯泡的影响,读取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