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80487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2017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二、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也随之加快,特别是 xx后、xx 后人员外出务工或经商的达 xx%以上,农村中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状况,查找问题,提出建议,指导工作,课题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专题调研。一、基本情况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绝大多数分布在

2、xx 个镇,极少数分布在双龙湖、双凤桥、悦来、回兴、两路、王家 x 个街道。据统计,截至今年 x 月底,全区共有 xx 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 xxxx 人。从年龄上看,x-x 岁农村留守儿童 xxx 人,xx 岁农村留守儿童 xxxx 人,x-xx 岁农村留守儿童 xxxx人,xxxx 岁农村留守儿童 xxxx 人;从入学情况看,xx岁的农村留守儿童 xxx 人已入幼儿园(学前班),xxx 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只有 x 人辍学。xx 区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调查汇总表见附件二、主要问题(一)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力度比较薄弱从调查统计情况看,我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类型主要是隔代监护型和亲朋监护型

3、两种。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约占 xx%左右,由叔伯姑舅等监护的约占 xx%左右,由其他亲友监护的约占 x%左右。监护人的年龄为 xx岁以上的约占 xx%,xx-xx 岁之间的约占 xx%;高中文化程度不到 x%。(二) 农村留守儿童内心世界比较封闭调查反映,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相对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儿童们往往更内向、孤僻、忧郁,亲情观念比较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难得关心他人、朋友或亲戚。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愿意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害怕遭到别人轻视和歧视。只有十分之一的农村留守儿童会把心里话对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说,另外有十分之

4、一的留守儿童会把心事藏在心里,谁也不告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好中差比例约各占 xx%、xx%、xx%。(三)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比较严重一是父母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或经商,缺乏“父亲教育 ”或“母亲教育”。二是亲情观念缺失,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没有时间感受父母的关爱和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观念淡漠。调查显示,xx%的留守儿童都渴望父母回到自己的身边,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使自己像其他同龄人一样享有父母的关爱。在问到“ 什么时候最想念父母” 时,大都选择了 “生病或过生日的时候”;在问到“ 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时,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想和你们生活在一起” 或“常

5、回家看看”或“ 快点回家”。(四)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普遍偏差。学习习惯和成绩较好的约占 xx%,中、差约各 xx%。主要课余生活:多数为在家看电视和玩耍,甚至有 xx%左右的迷上打电子游戏。(五)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能力及行为能力比较差。据学校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卫生习惯不好,衣服经常很脏,不爱洗澡洗头。只有半数留守儿童能自己做饭洗衣服,xx%左右只能做简单家务,xx%左右的不吃早餐,xx%以上能坚持洗脸刷牙,xx%左右能早睡早起。(六)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尤

6、其堪忧留守儿童相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xx%以上的留守儿童被同学或兄弟姐妹或邻居或社会青年欺负过。同时,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沾染社会不良风气,出现打架、说谎、骂人等不良行为。节假日更是成为监管盲区,安全存在隐患。三、原因分析(一) 家长多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牺牲子女家庭教育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多为生活所迫,绝大多数的唯一目的依然是谋求经济收入和改变现行生活状况,从而不得不以牺牲子女家庭教育为代价。绝大多数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把子女放在老人身边,实属在生活压力面前不得已而为之。在调查座谈中,很多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家

7、长说,他们也很想将孩子带在身边由自己来照顾,但由于自身素质不强,经济收入不高(年收入万元左右的占 xx%以上),绝大多数是租房住,有的甚至是几家人合租,临时居住的环境较差,如果将孩子带在身边,由于自己务工或经商,也无法照顾孩子,上城镇的幼儿园或学校,费用相对农村也比较高,自己的收入无力承受,因此,无力将子女带在身边,只好将孩子长期留在老人身边,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二) 临时监护人教育管理力度不够作为隔代监护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比较溺爱孩子,在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但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祖辈与孙辈年龄相

8、差一般都在 xx 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当部分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另外,作为亲朋监护型的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更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因为,亲戚朋友担心的是,如果管得多管得严,万一孩子半路跑了或出了什么意外,就不好向家长交待;如果不跑不出事,但孩子在父母回家把自己所受“待遇”告诉父母,也影响亲戚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所

9、以,只要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基本上就行了,如果学业成绩也不差,那更是锦上添花。(三) 缺少父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率极低,多数是半年或一年才回家一次,基本上是一星期或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才与孩子通过电话联系,联系的内容也仅限于生活方面或嘱咐好好学习,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及心理健康。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孩子对父母很陌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 或“单亲孩子”,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对孩子往往精神损失经济补偿,子女缺少父

10、母的关心,有的对家长有抱怨情绪。从调查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在外打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且 xx%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融洽,表现出对父母有感情但很不满意。而留守儿童大多在 x-xx 周岁,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四) 城市现行的管理制度和居住条件限制了打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受我国城市管理、物质生活条件等制约,打工人员即便有接子女共同生活的愿望,也无力解决子女所面临诸多实际问题。一是户籍制度及相伴而生的小孩入学须在当地,不然就要缴较高的择校费。二是社会接纳问题。在我们开展的进城务工农民工调研座谈会上,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

11、反映:指定农民工子女读书的学校,虽然比农村好,但指定学校与生活地点较远,在城市里算是条件较差的学校。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农民工子女到指定学校读书办齐必要的证件后,可以与当地学生执行同等收费政策,但仍有一些不符合要求(本次调查对象有的在指定学校就学仍然交了借读费,因办齐各种证件太难,或本人嫌麻烦不去办),特别是家长代表反映:其中的条件之一“签定劳动合同” 他们就无法办到,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所以就只得交借读费让孩子就近上学。说明在社会接纳上,外来打工人员处于被排斥状态。(五) 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现在有的镇不是每个村都有小学校,原因是儿童逐年少了,办不起班,也

12、没有哪位教师愿意到村校去教学,村上的学校都向镇中心校和完小集中了,因此造成偏远村上一部分儿童上学路程较远,交通不便,并且很多儿童来上学坐的是两轮、三轮摩托车,安全隐患特别突出。同时,受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儿童心理辅导课程,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并且教师负责的学生多,教学任务重,与家长及监护人的沟通不够,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四、对策与建议针对上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最需立即解决的问题是上学出行难、监护薄弱、安全无保障、缺少心理疏导等。

13、那么,我们认为:在农村建设寄宿制中小学、全托幼儿园和在城市增加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重点解决 xxx 岁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即寄宿制学校读书和增加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减少留守儿童,是破解这道难题最重要的两条途径(xx 岁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主要是吃饱、穿温、安全问题)。这样,一是通过把留守儿童集中到寄宿制学校和全托幼儿园中,让他们共同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生活,实行学校统一管理和心理辅导,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力度比较薄弱、内心世界比较封闭、吃住等生活无规律、课余学习无人辅导、上学放学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二是通过增加城市学校容量,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城入学,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此,提出以下解

14、决 xxx 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建议。(一) 加快城区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建设,尽量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x、加大贯彻落实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政策的力度。根据 xxxx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意见精神,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 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并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力度。在目前全区只有 xx 所农民工子女指定就读学校基础上,建议再新增 x 所,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数量。今年,可在启动建设城市标准化

15、学校的龙塔实验小学(正在建)、空港新城小学(规划中)、冉家坝小学( 规划中)、双湖小学以及条件较好的汉渝路小学、五星小学纳入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到 xxxx 年,每个街道应通过现有学校扩容等措施,增加x-x 所农民工子女指定就读学校,为流动儿童接收教育创造条件。我区已指定的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及建议新增的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统计表见附件 xx、进一步简化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的手续。目前,区教委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手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但任然还需要用工劳动合同、租房合同、流动人口居住证、申请等手续。为此建议进一步简化入学手续,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带出留守儿童创造入学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

16、量。x、建立健全城市拓展与学校建设同步推进机制。可借鉴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在城市扩展和旧城改造中,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城市居住的人口比例和流动人口数量规划适度规模的中(小) 学校,将学校建设纳入 xx 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项目的招投标任务中,由负责投资开发或改造的开发商按要求建好中(小)学校,建设和房管部门要督促开发商严格按规划建设学校,对未按要求建设学校的不予验收和办理商品房销售许可等手续,确保城市里有足够数量的学校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逐步全面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城就学问题。(二) 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通过加快建设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尽快将那些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家里无人看管、学习和安全等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农村留守儿童优先送到寄宿学校读书,过集体生活,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前,我区有农村寄宿制中学 xx 所,每个镇已有至少 x 所寄宿制中学,平均每所中学可容纳寄读学生 xxx 人左右,但还不能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