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79800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一、四大特点体现了报告的风格(一)紧紧围绕法院的各项职能作用谋篇布局,体现了法院工作特点。 报告以全面反映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为出发点,对民事审判、刑事审判、行政审判及国家赔偿、执行、立案信访和审判监督、司法体制改革、队伍建设、自觉接受监督等内容分块表述,从八个方面对 2009 年人民法院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条块分明,逻辑清晰。人民法院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二)注重突出人民法院重点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注问题。 报告无论是总结去年工作成绩,还是部署今年工作任务,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如在报告民事审判工作时,重点介绍了人民法

2、院倡导能动司法、加强国际金融危机司法应对的情况;在报告执行工作时,着重介绍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的情况等。同时, 报告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醉酒驾车的法律适用等,都给予了积极回应。(四)坚持平实的语言风格,便于代表和群众理解。 报告用群众看得明、听得懂的语言表述问题,注意回避一些生涩的法言法语,并在附件中对一些必须使用的专业术语予以解释说明,力求面向群众、贴近群众,便于代表阅读和审议。二、十大亮点全面展现 2009 年人民法院工作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

3、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工作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决策,坚持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人民权益提供司法保障;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行政审判及国家赔偿工作,维护和谐的社会管理秩序;加强民事执行工作,下大气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加强立案信访和审判监督工作,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诉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创新人民法院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自觉接受监

4、督,促进司法公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受理和审结案件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二)坚持能动司法,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2009 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审判执行工作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要求,充分发挥各项审判职能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的大局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是积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法“保增长” 。全国各级法院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涉及司法领域的突出矛盾,密切关注因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企业破产倒闭、劳动争议以

5、及合同不能履行等问题,研究制定依法保障企业发展、规范经济秩序、维护金融债权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 、 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司法解释,印发了关于正确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司法保障若干问题的意见 、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 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 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好当前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 、 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行政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 、 关于依法

6、审理和执行被风险处置证券公司相关案件的通知 、 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等指导性文件。二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依法“保民生” 。全国各级法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司法为民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涉及民生案件,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大力践行“为人民司法” ,纷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出台相关文件,积极为“保民生” 提供司法保障。如河北高院制定了司法为民二十条措施 、内蒙古高院出台了关于为全区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意见 、上海高院印发了上海法院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 、江苏高院下发了关于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做好涉及

7、企业、民生案件的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 、湖北高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涉农案件审判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意见 、安徽高院制定了关于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 、广东高院印发了关于为我省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全面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 、海南高院下发了司法为民 30 条工作措施 、西藏高院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推进农牧区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等。三是坚决惩处刑事犯罪,依法“保稳定” 。全国各级法院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保稳定的要求,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国家政权、确保社会稳定的高度,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依法惩处各类刑事犯罪,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万件,

8、判处罪犯万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最高人民法院在依法行使死刑复核权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刑事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社会敏感案件和大案要案的监督指导,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及指导性文件。为依法惩治洗钱等犯罪活动,制定了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洗钱、资助恐怖活动等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进行了细化;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强烈要求严惩醉酒驾车犯罪的司法需求,公布了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及两起典型案件,统一处理醉酒驾车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有效遏制了酒后和醉酒驾车犯罪的多发态势;为贯彻落实全国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依法及时、准确、有力地惩

9、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 ,推动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依法有序开展;为配合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对处理当前形势下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等犯罪活动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标准。此外,还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关于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犯新罪应如何处理的批复 、关于执行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 、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

10、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关于审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正确适用死刑问题的指导意见 、 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 、 关于办理制毒物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司法指导性文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在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的同时,还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妥善处理了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如新疆法院把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暴力恐怖犯罪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抽调刑事审判骨干,充实相关法院审判力量,开展审判“7?5”案件法律适用问题调研,下发指导意见,统一执法

11、尺度,加强对下监督指导,确保“7?5”案件的审判依法、有序进行,共审结三批“7?5”案件,积极回应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关切,严厉打击了“三股势力” 的嚣张气焰。此外,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还积极参与平安创建、职务犯罪预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区矫正工作,以预防减少犯罪,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 ,大力促进社会矛盾化解2009 年,全国各级法院着力加强调解工作,构建符合国情的调判结合工作机制,在所审结的一审民事案件中,调解和撤诉结案万件,占 62%,同比上升个百分点。紧紧围绕“案结事了” ,进一步贯彻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2009 年,最高人民法院指导

12、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调解工作,把调解作为民事审判工作的首要选择,自觉主动地适用调解方式处理矛盾纠纷,强化全程调解、全员调解、全面调解,抓好立案调解、委托调解,尽可能实现案结事了。在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调解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法官配置、经费保障、物质装备等方面向调解倾斜,积极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有效整合一切有利于调解的资源,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大合力;在工作机制上,积极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成效考评机制,健全调解激励机制,引导、支持广大法官创新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水平。在加大调解工作力度的同时,对于没有调解可能的案件,及时判决。为总结交流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认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

13、” 工作原则,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了全国法院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研究部署了人民法院调解工作;上海二中院、武汉中院、北京朝阳区法院、安徽阜南县法院等 50 家中级、基层人民法院在探索调解机制、完善调解制度、创新调解方法、提高调解能力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扬,全国各级法院积极学习先进法院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科学发展。推动建立大调解格局,形成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最高人民法院于去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对发挥人民法院在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纠纷解决

14、机制的发展作出具体指导和全面部署。各地、各级法院按照意见的要求,充分发挥审判权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作用,完善诉讼与仲裁、人民调解、行政调处、行业调解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推动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组织和程序制度建设,促使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更加便捷、灵活、高效,为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如四川高院联合四川省政府法制办、省司法厅,邀请国内十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召开“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论坛,有力推动了四川法院立案统筹协调、基层便民调解、司法类型化调解、司法全域调解、调解考评激励的大调解格局的构建和发展;福建高院、上海高院出台推动诉调对接,构建纠纷解决机制的相关工

15、作意见,山东高院召开全省法院推动建立纠纷解决机制会议,对各自辖区大调解格局的建立健全以及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作出明确要求和有力部署。(四)探索化解行政争议新机制,促进和保障和谐的社会管理秩序探索化解行政争议新机制,是人民法院顺应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特定的社会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人民司法事业实现与时俱进的重要实践,是行政审判工作积极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的有益尝试。2009 年,人民法院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积极探索行政诉讼案件协调和解等工作机制,促进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互相理解、彼此沟通,妥善化解行政争议。各级法院审结与群众生产生活密

16、切相关的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工商管理等行政诉讼案件万件,同比上升;审结城建、公安、交通行政诉讼案件万件,同比下降。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全国法院建立和完善诉求畅通机制、巡回审判机制、协调和解机制、互动联动机制以及能动司法机制等,有效发挥了行政审判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在促进和谐的社会管理关系形成方面所具有的作用。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选调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和行政机关沟通的法官从事行政审判工作,保持行政审判队伍的相对稳定;继续加强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工作交流机制,形成诉讼与非诉讼、行政手段与司法手段的相互衔接;积极推进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合力;强化能动司法功能,通过个案司法建议帮助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执法水平,通过提供法律咨询促进行政机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大力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