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转变工作作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86885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转变工作作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转变工作作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转变工作作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转变工作作风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转变工作作风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转变工作作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转变工作作风(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转变工作作风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现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对于武汉科技系统来说,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开展工作必须从武汉的科技资源比较优势出发,紧密围绕将武汉的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各项科技工作,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政策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是立足武汉的创新创业需求,以提升武汉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

2、本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践行。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并作出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重要论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涵丰富,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党对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与党中央关于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

3、力、综合国力实现新跨越的重大决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 武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优势武汉是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龙头”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支点,创新资源非常丰富,创新驱动发展显著,并不断得到国家重大战略的聚焦和叠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坚实。(1) 创新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武汉地区有普通高校 79 所,每年大学毕业生近 30 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过百万;武汉共有国家级科研院所 102 个,国

4、家实验室及国家重点实验室 21 个,两院院士总数达 58 人;武汉拥有国家级孵化器 15 家,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 2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9 家。(2)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 2008 年的1734.11 亿元增长到 2012 年的 4556.0 亿元,年均增长 27.3%;武汉R每万名就业人员中从事研究开发(R&D)人员数量从 2009 年的 76 人上升到 2011 年的 88 人;武汉市专利授权量从 2009 年的 6853 件增长到2012 年的 13698 件,年均增长 26%;技术合同交易额从 2009 年的 74亿增长到 2012 年的 150 亿元,

5、年均增长 26.56%,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3) 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近十年来,武汉在光纤光缆、光通信、激光加工、 “3C”和“3S”软件、生物医药、电动汽车等领域技术实力位居全国领先水平。有 4 项网络及光通讯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争得了话语权。武钢成为世界上单厂规模最大的取向硅钢生产基地,武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自动化创新与产业化获 2008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武汉大学的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及应用获 2012 年安塞姆佩恩奖(世界化学大奖) 。武汉纺织大学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 2009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

6、等奖,被誉为是对传统纺织业革命性的突破。(4) 国家赋予武汉多项战略使命。近年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三网融合建设试点城市和“十城千辆” 、 “十城万盏” 、 “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等众多国家试点示范工程,以及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基地相继落户武汉,武汉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5)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随着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继续深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展开,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武

7、汉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基本确立,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高水平创新园区集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日益紧密。同时武汉在股权激励、科技金融、 “新三板”上市、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逐步构建并完善。3 武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虽然武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很大优势和坚实基础,但武汉正处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阶段,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1) 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够。武汉相比深圳、大连等同类城市,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与经济结合还不够紧密。以高新技

8、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例:2011 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武汉为 43.72%,远低于大连(63.74%)和深圳(71.49%)。(2)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则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武汉相比苏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明显偏少。2011 年,武汉共有高新技术企业 596 家,约为深圳(1846 家)的三分之一,苏州(2355 家) 的四分之一。(3)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有待提升。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同类城市中排第七位,处于中游水平,其优势并不明显。如 2011 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深圳(10176 亿元

9、)的三分之一; 大连(6530 亿元)、广州(6461.67 亿元) 的二分之一;稍低于南京(4861 亿元)、青岛(4640亿元)、沈阳(4617.7 亿元) 。(4) 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有待加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高,服务技术转移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2012 年,我市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 5470 项,其中属于武汉本地技术直接卖给本地企业的 2444 项,仅占总数的 44.68%;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 150 亿元,其中属于武汉本地技术直接卖给本地企业的 68.76 亿元,仅占总数的 45.84%。4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武汉自主创新能力的总体思路及主要任务4.1 总体思路全面

1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工业发展“倍增计划”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擎,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人才、投入、技术、基础设施、制度和文化等创新要素为抓手,着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大力提升我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4.2 主要任务(一) 总体目标到 2016 年,将我市初步建设成为立足中部、辐射全国、

11、面向世界,以“高新技术创造中心、新兴产业生成中心、科技改革示范中心、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创新文化培育中心”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创新中心。主要创新指标突破“十、百、千、万”目标。1.“十”: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 15 件;全市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突破 30 个。2.“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或者领军人才突破 200 名;入选中央“” 、国家“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才突破 300 名。3.“千”:全市孵化场地面积突破 1000 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1200 家。4.“万”: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创业企业突破 10000 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 13000

12、亿元。(二) 主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核心,结合武汉进行自主创新的重点工作、领域,大力实施“十大工程” 。(1) 创新主体培育工程重点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把企业培育成科技投入的主体、科技研发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支持建立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企业博士后流动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集中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产业化创新项目。着力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作用。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提升我市创新主体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2)

13、 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构筑国际性人才高地,突出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把创新人才队伍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大力引进培养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海纳百川的人才洼地,加快培养本地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 创新示范引领工程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努力把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示范区、开放合作先行区、 “两型”改革先导区、机制创新引领区、高端产业聚焦区,最终建成国家创新中心的创新核心区。(4)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重点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信息情报共享平台等科研条件共享平台,大力支持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

14、室、国家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业研究院建设。以战略性新产品为牵引,组建十大国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十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5) 创新基地建设工程支持孵化器、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等创新基地的建设。重点支持武汉东湖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东湖高新区光谷生物城、武汉未来科技城、武汉软件新城、湖北激光产业基地、中华科技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及各类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6) 重点产业提升工程重点提升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和现代农业八大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优势产业

15、高端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集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激光、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推其跃升为未来支柱性高新技术产业。(7) 成果转化促进工程组织实施 100 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鼓励支持风险投资机构为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供服务。重点建设 100 家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培育和发展技术转移示范企业、示范机构、示范基地。奖励引导在汉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内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和技术合作。(8) 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深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支持以企业为核心的专利战略联盟和技术标准联盟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及技术支撑能力和知识产权价值

16、评估能力建设。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和品牌培育战略。(9) 科技金融创新工程推进东湖开发区打造“资本特区” ,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天使投资” ,重点在科技信贷、股权投融资、科技资本市场、科技保险、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0) 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引进创新资源,探索建立开放、协作和有利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大力培育投资者和创业者,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投融资环境。大力营造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5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武汉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武汉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武汉的自主创新能力,应立足武汉现实,结合武汉的特点和优势,围绕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1) 集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撑引领武汉经济发展结合武汉的产业优势,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激光和地球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