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课堂典例精讲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78170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课堂典例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二课堂典例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二课堂典例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二课堂典例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二课堂典例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课堂典例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课堂典例精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二 商鞅变法典例精练1、 (2010 年 3 月南京市二模 24 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商君书说民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秦孝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

2、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材料四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1 分)(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4 分)(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5 分)(1)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

3、法治。(1 分)(2)实践: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刑公族以立威;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4 分)(3)结局:变法使秦国富强;但商鞅本人身败名裂。(2 分)说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做保证;但改革者要法德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3 分)2、 (2010 年辽宁沈阳市二模 44 题)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抟(tu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商君书壹言

4、第八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 ,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1)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5 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10 分)(1)重农重战抑商。赏罚分明、以法治国。(2)重农重战抑商: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4 分)(答出 2 点即可得4 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增长。(2 分

5、)以法治国、赏罚分明;保障了富国强兵的实现;严刑酷法激化了社会矛盾。(4 分)3 (2010 年 4 月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 24 题)阅读材料:材料一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 “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6、?(3 分)(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3 分)(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 分)(1)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 分)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看重(政治、外交地位卑微)。(2 分)(2)军功爵制。(1 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势力上升。(2 分)(3)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勇斗狠的特性。(2 分)实行暴政,二世而亡。(答具体内容也可)(2 分)4 (2010 年辽宁大连市一模 44 题) (15 分)阅读下列材

7、料:材料一 梭伦的诗歌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 过去出身和门第是衡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惟一尺度,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谁富有,谁就位列上等。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有四个部落各选 100 名代表组成的四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议员无财产资格限制。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城,并授予他

8、们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岳麓版教材(1)材料一中内容分别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政治理念?(3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说明两次改革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产生怎样的影响?(12 分)(1)理念:节制,中庸和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 分,要求按顺序回答)(2)同:都废除贵族特权,并按等级享有政治特权。(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商鞅变法按爵位高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2 分)不同:在工商业方面: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而商鞅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4 分)对待人民方面:梭伦改革倾向平民,保障平民的自由和权力,扩大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则加强

9、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强化中央集权。(4分)影响:西方形成民主政治;东方形成中央集权政治。(2 分) 5 (2010 年 5 月福州三中高考模拟 41 题 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进一步剥夺本国民众的基本权利,还包括焚诗书、禁游学诸文化政策。其强国兴邦与进行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张国土和增固君主的权力,而西方古代社会有关人民取得平等权利的改革内涵,在战国变法中完全找不到相应的影子。 引自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材料二 雅典梭伦改革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以分贵族会

10、议之权;并设立陪审法庭,由公民充任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引自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阅后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9 分)(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梭伦改革的特点。(6 分)(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3 分) 内容:建立封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剥夺民众基本民主权利;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6 分)(2)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建立有限民主制度,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鼓励发展工商业; 奉行中庸、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6 分,答出三点即满分)6 (2010 年辽宁省锦州市二模 44 题) (15 分)阅读下列材

11、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引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引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引自李斯谏逐客书(1)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

12、的结论有何影响?(4 分)(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 (6 分)(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5 分)(1)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2 分)忽略了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地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 分)(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2 分)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即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2 分)评论者的基本立场是肯定商鞅变法。(2 分)(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3 分)与材料一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德行秩序(2 分)。7、

13、 (2011 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 42 题 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 594 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 ,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 “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14、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1)据材料一二,比较雅典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9 分)(2)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 (6 分)【答案】 (1)异:雅典改革禁止把公民沦为奴隶,而商鞅变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雅典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雅典改革按财产分享不同的政治权利,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雅典改革扩大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6 分,答出三点即可)同:打击旧贵族势力;(1 分)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等各方面。 (2 分)(2)战国时期主要矛盾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矛盾,商鞅变法措施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

15、梭伦时期雅典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梭伦改革措施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巩固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 (6 分)8、 (2011 年 3 月泉州市质检 41 题)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 。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 (7 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8 分)【答案】(1)举措: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2 分)商鞅变法:军功爵制或奖励军功。 (2 分)共同目标:限制贵族的特权,追求社会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