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8129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班级:汉语 B112 姓名:谢云飞 学号:11从马克思主义文论视角浅谈红楼梦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伟大巨著,有一种超凡的艺术魅力,几百年过去了,它的光辉仍闪烁着无与匹敌的精芒,究其原因,与曹雪芹着意追求和创造晶莹幽深、情景交融的诗画意境不无关系。在红楼梦中,作者为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意味隽永的艺术意境:宝钗扑蝶、龄官画蔷、黛玉葬花、晴雯撕扇、湘云醉眠、凹晶联诗、白雪红梅这些典型情境所创造出的优美意境,是红楼梦成功的一大标志,也是令读者百读不厌的原因之一。下面我们将从意境的创造和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的角度来浅析一该作品。关键字:意境、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林黛玉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

2、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典型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典型人物是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在典型环境中描写典型人物对刻画人物形象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林黛玉这一典型人物。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冰雪聪明、才思过人而又孤高冷傲、多愁善感的弱女子。但她的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却是她性格中的瑕疵,但正是有这一点瑕疵使我们感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可信性,也使

3、我们体会到了她的可爱。通过对红楼梦的分析,我认为林黛玉所处的环境有三个:一是她处在清朝康、雍、乾封建时期,二是出身于书香门第,除了两个丫鬟外,孑然一身,二是贾府和大观园。总的来说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在她所处的整个大环境下形成的。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首先,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还逼迫着人物行动,制约着人物的性格发展。林黛玉所处的大环境正是清王朝号称极盛的康、雍、乾时期,是封建中国最后一度的回光返照。表面上歌舞升平,政局稳定,而骨子里却充溢着沉积已久的历史苦闷和难以界说的种种骚动。而她自小就读很多的书,才思敏捷,这使得她在红楼梦中创作的诗是最多的

4、,如葬花辞 、 桃花行 、秋窗风雨夕等名篇。她作诗数量之多,只有贾宝玉可以与之匹敌。但很明显,林黛玉诗作大多是精品,而贾宝玉诗的质量则是参差不齐的。她太单纯了,对封建社会也缺乏相应的认识,她只想到父母早亡,无人作主;只想到自已体弱多病,不能久待。这使得她受封建礼教的约束较少,最终成就她的叛逆性格。但她却没有想到封建势力的魔网早已笼罩在她的头上,当她与宝玉的感情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的时候,这个魔网也在一步紧一步地慢慢收缩了。到了贾府之后,客观环境得需要与她那自由得个性格格不入,最终一步步失掉人心,不但失去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除了贴心的紫娟和知心的宝玉之外,没有什么知已,非常孤立。她是封建社会得叛

5、逆者。她的叛逆性格在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她俩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得基础之上的。另外,他们在对待功名富贵和仕途科举等问题上也具有叛逆思想。这就是说,他们的爱情不只是一般怜才惜貌的爱情,而是一对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的爱情。林黛玉得叛逆性格还表现在“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对周围现实的傲视和鄙弃上。同时,父母双亡的处境、寄人篱下得生活、金玉姻缘的宿命观点、不祥的预感等等。所有这一切在折磨着她,于是她就更加多愁善感了。贾宝玉也认为她的“病”不只是她身上的病,更是身体上的病和心灵里的愁的总概括。多种环境的塑造下,就有了林黛玉这样一个临风洒泪,

6、弱柳扶风,但是嘴上却尖酸刻薄的女孩子形象。林黛玉从内蕴到外形就是这样被环境决定着的。其次,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红楼梦刻画的林黛玉的各种性格也是封建社会和大观园生活样貌的一种反映,还有就是写了宝黛爱情,但并不仅仅是为了歌颂他们的爱情,而为的是写使他们爱情一波三折的背后东西;曹雪芹刻画林黛玉的矜持,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其古典含蓄美,为的也是写使她矜持背后的社会内容。正像宝玉的“多情”一样,黛玉的“矜持”具有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社会内涵,是这两个伟大的艺术典型最动人之处和文本的精粹所在。曹雪芹结合清朝封建末世的时代特征来塑造贵族少女林黛玉的形象

7、是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林黛玉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具有人的复杂性得活生生的形象,她是一个富有社会内容的活人,反应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得历史风貌。因此这个人物形象远大于思想,是一个典型性很高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不是缺乏真实性的单一得模式化、概念化的人物。总之,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形成的基础,典型人物对典型环境有反作用。离开了典型环境,就无从产生典型人物;而没有典型人物,也无所谓典型环境。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明朱承爵在论诗时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 ”清王国维也曾说

8、:“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可见意境创造的重要性。 红楼梦中的意境创造有它的独到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下面我们来探究其艺术意境的美学特征。意境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意象,即渗透作者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在红楼梦中一个意境的结构元素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甚至是多元的。它包括中心意象、陪衬意象、补充意象、联想意象等几种成分,这些复合多元的意象,不仅仅表现在诗词曲赋方面,更多的是表现对人物和场景的散文式的抒情描述中。在这些人物和场景的描写中,作者用那支生花妙笔,创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复合多元的意象群,将它们有机地组合为和谐的整体,从而形成具有晶莹幽深、诗情画意的艺

9、术境界,这是红楼梦意境创造的第一个美学特征。例如五十八回中,宝玉病未大愈,起身拄拐到园中逛时,对杏出神一段。这段话有中心意象(结子的杏树,对杏出神的宝玉) 、陪衬意象(柳枝桃花) 、补充意象(飞到树上啼叫的雀儿) 、联想意象(宝玉由杏树结子、子落枝空联想到岫烟出嫁,也不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推想明年杏花再开时雀儿还会不会与杏花一会等心理活动)这一系列复合多元的意象群构成。在描写这些意象时,作者临境生情、借景抒情,使自然景物与人物的情感达到高度契合、水乳交融的境界。宝玉有感于“绿叶成荫子满枝” ,把春花落而结子的自然景象和女儿的命运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出贾宝玉美的理想的社会内容和理想追求破灭的悲

10、哀,以至在悲叹之时,把落于枝上雀儿的啼叫的声韵,也视之为“啼哭之声” ,这样,这些景物意象获得了多重功能,成为青春美女性美理想美的统一体。杏树和岫烟,雀儿和宝玉浑然一体,一枝一叶一子,一啼一叫,都注满了宝玉苦闷悲叹的情思,确实乃枝外之意,子外之味,啼外之音,从而构成了深刻显现宝玉伤感孤独情怀的生动意境。如果说“对杏出神”意象群表现的是伤感的画面,是人物心灵传神的写照,那么“宝钗扑蝶”一节的意象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欢乐轻松愉悦的仕女画,是人物个性特征多方面的表现。这段以“宝钗扑蝶”为中心意象,以“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的欢乐情景为陪衬意象,以“一双玉色蝴蝶一上一下,迎风翩跹”为补充意象,又通过宝钗看到宝玉进入潇湘馆的内心活动展示联想意象,在如画的优美意境中写出宝钗平和、稳重性格的另一面:天真活泼的少女情趣,从而使人物的性格显得更丰满动人,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以上论述的是红楼梦意境创造的美学特征,正是这种优美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一块审美情感的驰骋地,具有深层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红楼梦不朽魅力之一源。参考文献:1刘上生, 红楼梦的诗性情境结构及其话语特征2张玉能, 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3曹雪芹, 红楼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