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277963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同志们:今年德育建设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这个主题定得很好,抓住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要义,找到了学校开展德育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抓手。关于班级文化建设,刚才田局长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会议也印发了4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班级建设的经验,我觉得大家谈出了真经,做出了成效,在指导我市普通中小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南性和操作性。在去年的德育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就德育的含义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提出了需要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维一体,共同做好学校的德育建设工作。借今年这次会议的机会,我就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勉。主要谈三个方

2、面内容:一、要准确、全面理解班级文化关于学校班级文化,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归纳起来,我觉得它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指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班级文化这一词由来已久。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1932年在教学社会学中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开启了班级文化研究之先河。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美国的科尔曼、克拉克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等人关于青年文化、学生文化类型的探讨导

3、致班级文化研究进入系统化与科学化阶段。70年代以来,以英国教育社会学界为主的关于学校教育知识与班级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才促使班级文化第 2 页研究从“输入-输出”研究转向“黑箱研究”。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等。二、充分认清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

4、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然而,现实中我们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二是学

5、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首先,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其次,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足发展。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第 3 页,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最终共同成长。三是学生人格塑造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主题的直接反映。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还有一些学校只抓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作为

6、培养学生人格的一块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研究表明:在民主型或支持型的班风里与在专制型或防卫型的班风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学生自信心、自尊感也是有较大的差异的。因此,良好的个性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刚才我把班级文化的含义以及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那么,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这是留给大家思考和实践的一个课题,各个学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努力营造“和谐人文、文明高雅、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育人氛围,积极构建独具特性的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

7、地位。如果我们能把班级文化活动定位在育人的高度,真正把它看作是德育的一个全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玩乐,我们就会自动地将学生看作是班级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文中提出,促进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工具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无论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他们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教师去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学习者作为人的全面主动发展,才算是抓住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二是要站在育人的高第 4 页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资源主体,是未开发的富矿,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学生

8、都具有先天禀赋,这是学生的资源基础,这个基础决定其可以开发成才。学生之间又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表现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教师要注意扬每个学生之长,避每个学生之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家要象原辽宁省*市教育局长魏书生那样,去成功开发学生资源。三是把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德育课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课程,一类是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是无可否认的。然而班级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场所,它是一个文化场。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项活动都渗透着文化气息,充满着文化符号。学生生活在其中,无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潜在的文化学习内容

9、,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教师刻意教给的内容丰富得多。班级作为特定文化环境,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容是多元的,价值取向也是多元的,建设班级文化就是要去除消极、落后的影响,建设起班级成员共同追求并有利于他们积极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规范。如果显性课程的内容与班级这一隐性课程内容相沟通、相协调,显性课程不会成为空洞的说教、外部的强加。同志们,文化育人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一种隐形教育方式,现代教育需要用“文化”来支撑和引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践行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要求,齐心协力,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终极目标而共同奋斗。谢谢大家! 同志们

10、:大家上午好!上周五,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暨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师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反第 5 页思、安排和谋划工作,对做好2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师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刚才,曾局长做了很好的讲话,曾局长讲话的内容我都同意。我市教师教育工作总体来说基础较好,工作规范扎实,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要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多次给予高度评价,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各县(市、区)、各学校、各培训机构及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为我市教师教育所做出的辛勤努力和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讲两方面意见:一、深刻认识教师教

11、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教师教育面临着难得的改革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工作。大家知道,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遍纲要第十七章的内容。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教育部启动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就是“国培计划”(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投入5.5亿元资金,115万中小学教师受益(其中95%是农村中小学教师);2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教师培训工作今后五年的目标

12、任务和一系列工作要求,并把每五年一轮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由原来的不少于240学时增加到不少于360学时;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很大挑战和更高要求。要把师德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全面落实中第 6 页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大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特别是要通过“国培计划”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参加培训。要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和模式,扩大

13、教师对培训机构、课程和时段的选择权。要把党和政府尊师重教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给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20*年初,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此文件市教育局已经转发给大家),这是教育部组织专家十年磨一剑出台的一个划时代的课程标准,对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将起到重要而深远的作用,从而对基础教育也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国家如此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其力度之大是历年来少有的,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是面临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对教师教育提出的紧迫要求。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取

14、得成功的关键归根结底在学校、在教师,因为教师(或教师团队)才真正掌握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专业自主权。在我市新课程改革加快推进的形势下,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每个教师的要求更高,同时也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紧迫要求。三是面临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师资源的迫切需求。老百姓千方百计选择好学校,实际上最核心的问题是选择好教师。什么是好学校,我想,能够主动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快乐成长的机会和专业发展的平台,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团队实现专业成长,有效促进教师和学校一起成长,促进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第 7 页,并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关注教师对学校目标的认同

15、感和主人翁意识,具备这样教育生态环境的学校,从长远和根本上说,才是真正的好学校。我们要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老百姓满意的好学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的、优质高效的教师教育。二、准确把握我市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总体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为落实好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要求,我就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总体要求谈几点思考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一是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的教师队伍。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是一个学生给我的一封信,反映了他对所在学校和教师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对一个教师来讲,爱和责任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对一个学校来说,教师

16、队伍的师德水平是衡量其办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师德建设上做了许多工作,总体来说成效是好的。但在全市范围内,有极少数教师受利益驱动,出现引导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等情况,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损害了教师的声誉、损害了全市教育的声誉。师德师风建设对学校具有重要意义,对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市教育局将采取措施持续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一定要狠抓、紧抓、实抓。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抓得不实等于没抓。二是要高度重视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专家型的教师团队。在教师教育中,要有理念,更要有行动力、执行力、创造力。我们要着力培养和训练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和训练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的名师工作室要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要着眼于学生的需要和第 8 页成长,着眼于课堂教学实际,促进各层级教师的专业成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