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报告简本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7711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2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报告简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报告简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报告简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报告简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报告简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报告简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报告简本(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合 同 号: 2007 328 222 50 交通编号: 基层编号: 单位编号: 密 级: 分 类 号: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 研究与示范 研究报告 (简本 )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重庆海事局 重庆港航管理局 二零零九年八月 I 目 录 1 项目概述 . 1 1.1 项目研究背景 . 1 1.2 现状分析 . 2 2 研究目标 . 2 3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 . 3 3.1 专题一 :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体系框架研究 . 3 3.2 专题二 :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规范及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 6 3.3 专题三 : 三

2、峡重庆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开发 . 8 4 主要研究结论 . 10 5 主要创新点 . 11 6 项目提交成果 . 12 7 问题与建议 . 12 8 项目效益与推广应用前景 . 12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报告 (简本 ) 11 项目概述 1.1 项目研究背景 我国水运资源十分丰富,大江大河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构成了天然河网,流域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5 万多条,为内河航运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内河航运的发展,对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促进江河流域生产力合理布局、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运输

3、方式相比,内河航运投资省、成本低、运量大、占地少、污染小等比较优势,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内河航运呈良好发展的态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地位和作用呈走强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内河航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例, 2008 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 12 亿吨,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达 10.15 亿吨,省际运输船舶运力达 3412 万吨。目前,长江货运量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 2 倍、欧洲莱茵河的 3 倍,成为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交通运输信息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

4、深远的影响。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发挥内河航运系统的综合优势,改善内河航运运输的供求矛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识。 “十五”以来,长江航运相关各单位 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投入到实际的航运业务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建立了长江干线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体系,初步实现了运政、海事、航道、三峡通航以及水上治安等业务工作的计算机处理和信息化管理;长江沿线主要港口企业建设了港口物流、生产调度和货物监控等应用系统,提高了港口装卸和作业效率;长江部分大型航运企业实现了基于 GPS 定位技术的船舶监控系统、综合物流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部分航运企业还实现了与通航管理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

5、。在长江航运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相对分散、条块分割,缺少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行业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制约了长江航运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 探索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的运作模式,开展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 术及示范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报告 (简本 ) 2义。通过本项目研究,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类用户的航运综合信息服务需求,逐步建立多角度、多方位的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从应用实践的角度保障现有航运信息系统

6、的可控与无缝集成,实现内河航运综合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为我国内河航运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 1.2 现状分析 三峡重庆河段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水域。在此区域,有着重庆港等重要内陆港口,以及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两座世界级水利枢纽工程。由于它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社会和经济价值,因此,该河段的通航能力成为了影响该河段船舶通过能力、通航管理能力乃至整个长江上游航运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提高航运信息服务水平对于提高航行安全、通航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航运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 长江航运相关管理部门在提供航运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总体而

7、言,三峡重庆航段信息化建设有了良好基础, “一站式”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也在逐步应用推广中,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在保障航运高效、安全、畅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互动互赢、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现成,信息服务总体水平与质量与快速发展的航运服务需求还不相适应。 2 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紧密跟踪国际内河航运科技前沿,借鉴欧美内河航运信息服务运作经验与模式,深入分析我国内河航运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以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为切入点, 开展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相关理论方法及示范应用的研究,提出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构架,构建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及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公共信息

8、的公开、透明与畅通,探讨适合我国内河航运特点的航运综合信息服务运作管理模式, 为我国内河航运信息化及航运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 具体目标包括: 1) 提出适合于我国内河航运特点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构架理论与方法,填补国内空白,促进我国内河航运整体科技水平提升;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报告 (简本 ) 32) 建立我国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开发关键技术标准,制订推荐性行业标准草案,逐步化解信息壁垒、促进应用上有所突破; 3) 提出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总体技术解决方案,并在典型航段(三峡重庆)开展示范应用,以探讨适合于我国内河

9、航运特点的信息化服务运作方法与管理模式,为我国内河航运信息化发展积累运作经验和关键技术支撑; 4) 促进内河航运业形成互动互赢、协调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提升信息共享意识与信息服务的认识理念,促进我国内河航运现代化的进程。 3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 3.1 专题一 :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体系框架研究 制定系统体系框架的主要目标为:以用户需求和用户服务为基础,确定相应的体系框架,分析我国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明确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各构成部分逻辑关系。 3.1.1 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研究 借鉴国外内河航运信息服务体系框架设计理念 和研究成果,基于智能运

10、输系统 (ITS)体系框架理论,制定我国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框架。 图 3-1. 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示意图 3.1.2 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逻辑框架研究 根据服务主体和用户主体的界定,可将系统分为八大逻辑功能域。即:水上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报告 (简本 ) 4交通管理、货运管理、港口码头管理、基础设施(航道)管理、紧急事件管理与安全、航行计划、规费征稽、内河航运政策法规监督与执行等八大功能。 从复杂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整个系统运行在由服务器、操作终端、通讯网络组成的硬件环境上,又大致可分为四层。 图 3-2. 系统层次体系结构示意图 3.1.3

11、 用户服务体系分析 采用面向对象的研究方法确定系统服务的层次与服务体系, 包括: 服务性质、服务内容、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内容,明确系统的功能定位与用户定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谐航运”的思想内涵。内河航运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系统用户层次相当复杂,牵涉的部门、行业、单位实体比较多,而且还存在着动态交错的情况。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报告 (简本 ) 5图 3-3. 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用户体系 3.1.4 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物理框架研究 物理框架是系统逻辑框架的具体物理实现,它同逻辑框架一样具有层次性,分为系统、子系统和功能模块。物理体系框架将功能

12、、信息和数据通信体系结构投影到一个物理基础设施集合上, 通过所选择的通用结构中的独立组件以及相互间的接口来描述系统。制定物理框架的过程,就是将逻辑框架中的功能实体化、模型化,然后把功能结构相近的实体(物理模型)归结成直观的系统和子系统的过程。考虑各水运交通相关部门和管理单位业务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管理系统,而且各部门的定位与目标也不同。因此,物理框架的制定还要考虑一定的交通和运输管理的体制问题。 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报告 (简本 ) 6交通监管法律法规权限控制船舶航行船闸调度计划(船闸层面)通航组织计划(通道层面)Traffic guidance system(real time)交通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