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元宵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77026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水浒传》中元宵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水浒传》中元宵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水浒传》中元宵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水浒传》中元宵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水浒传》中元宵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水浒传》中元宵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水浒传》中元宵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选讲品味水浒传中的元宵节点滴姓名:李学伟学号:1267118117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品味水浒传中的元宵节点滴关键词: 元宵节宋江梁山大宋江山摘要: 元宵节在 水浒传 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可以说是着墨最多的节日。分别是清风寨、大名府和东京城,这三次庆赏活动,让我们从当时的小镇,大城市以及首都地区分别地了解了当时北宋时期元宵节的风俗。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演义小说的扛鼎之作和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四大名著”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它以传神的文字不仅生动的再现了北宋末年间风起云涌的“强盗”起义,同时也从侧面为后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北宋社会风貌和民

2、俗民风的窗口,使得千年之后的我们能够重新的去品读当年那个气势恢宏而又蒸蒸日上的年代,让我们去见识到了那个 GDP 独占全世界的社会风韵。接下来,我也是趁此机会,在这用草草手笔,为大家介绍品析一下水浒传中的最重要的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起源于秦朝,汉初定在正月十五,意为新年来第一个月圆之时,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宋朝时,元宵节持续赏灯五日(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 ,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大家赏心悦目的活动。元宵节还是古代社会一个浪漫节日,是给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相识的机会。元宵节在水浒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可以说是着墨最多的节日。分别是清风寨、大名府和东京城,这三次庆赏活动

3、,让我们从当时的小镇,大城市以及首都地区分别地了解了当时北宋时期元宵节的风俗。第一次元宵节出现在清风寨。这是宋江第一次落草的地方,也是宋江的江湖地位发生重大转折的地方,作者在此处的元宵节描写虽只是背景性地描写,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元宵节在当时的重要与繁华。话说宋江流亡在孔太公庄上半年有余,欲上清风寨走一遭,在三岔口处与武松分别开来,便独自前往清风寨而去。夜班,却又被清风山上一伙强盗劫上了山寨,要被“剖这牛子心肝,做醒酒汤,我们大家吃块新鲜肉” 【1】 ,给这三个大王吃了解酒,正当就要被剜心之时, “叹口气道:可惜宋江死在这里! ”【2】 。正是这句话,救得了自己性命。此时山大王之一的燕顺 【

4、3】 听得此话, 慌忙知道差点误杀了宋哥哥,便唤其他二人王矮虎 【4】 、郑天寿 【5】 ,三人“纳头便拜” ,由此宋江在山上住了五七日,正又赶上山东人腊日上坟的时日。正是此时,闹出了清风寨刘知寨的夫人被掳去山上,又被宋江放掉后,却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宋江下山去清风寨见花荣 【6】 ,多加款待,需些月余,正直元宵佳节。清风寨虽为小镇,只有三五千人家,却也过得不含糊。 “且说这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科敛财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六百碗花灯” 【7】 。何为“鳌山”?鳌山,原指古代传说海上有巨龟背负神山,后元宵节拟其形,把无数盏绚丽多姿的彩灯扎结起来,

5、供游人观赏。鳌山,即灯山也。自唐明皇起,每逢元宵举灯结彩,城乡皆同,且于官衙,大户和人烟辐辏之处,多有堆叠彩棚,且有扎巨型龙凤、金鲤,高砌如山,如鳌昂首,故为“鳌山” 【8】 。但见那小鳌山:“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团锦绣。银蛾斗彩,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缕缕拂华旛翠幙。村歌社骨,花灯影里竞喧阗;织妇蚕奴,画烛光中同赏玩。虽无佳丽风流曲,尽贺丰登大有年.” 【9】 。在北宋年间,元宵佳节还被用来祈祷一年能有个好收成,望五谷丰登!又见“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比不得京师,只此也

6、是人间天上。 ”【10】 话说花荣也公务在身,便差几个“体己人”陪同宋江出去看灯, “到这清风镇上看灯时,只见家家门前,搭起灯棚,悬挂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异样灯火。 ”【11】 。由此可见,这清风寨的元宵灯会,举办自民间,是由百姓自发的张灯结彩去张罗一切,花灯也好,鳌山也罢,都表现出节日气氛的浓厚,以及包含着小城市居民的淳朴。而青州属于鲁中地区,过节放灯自然少不了荷花灯,这与当地的风俗是相吻合的。宋江在赏玩途中,还见一伙人围着起哄,仔细一看是一“舞鲍老的” 。这“舞鲍老的”又是何人呢?“鲍老” ,是一种纸糊做人头形的玩具,所绘面目滑稽可笑,玩时可套在头上,逗

7、人笑乐,嬗化为今“大头娃娃” 。自唐以来,民间即有“鲍老” 【12】 。接下来,就是宋江在这看鲍老时,看的兴起, “呵呵大笑” ,便被这刘夫人看到,污蔑宋江是抓她的贼头,引得后来花荣大闹清风寨,黄信 【13】 大闹青州道,秦明 【14】 夜走瓦砾场,众人马投奔梁山泊去也(宋江这次并未上山,而是被家父病亡的假家书叫回了老家郓城) 。这次元宵节,是宋江的一个转折点,原来只是对江湖侠义有一些偏向之情,因为这次清风寨事件,宋江一是发现了原来自己江湖威望甚高,二是宋江无意中使用了那些厚黑的手段,为他日后上梁山后建立一个自己的核心集团打下了一个基础。宋江本事是一个传统的人,心中忠孝和侠义之情并存,自己也知

8、道维护国家安定,遵守国家法律,内心却又和晁盖 【15】 这些江湖人,惺惺相惜,甚至放走他们,甚至为了维护他们(或者说为了保全自己)而杀人灭口,在逃亡的路上,宋江的内心是很矛盾的,这从他后来得知父亲“病故”后匆忙回家能够看得出。第二次的元宵节描写发生在第六十六回,此时晁盖已死,卢俊义 【16】 ,石秀 【17】 等人被困在大名府 【18】 ,大名府就是现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南部,是北宋的陪都“北京” ,当时人口逾百万,宋时城池现在被埋在黄河河沙之下。而当时大名府的知府就是梁中书 【19】 ,可见此城在当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宋江因为已经二度闹过北京城,所以北京城守梁中书此时却坐立不安, “只恐

9、放灯因而惹祸” ,部下却主张更该比平时大涨结彩的过节才不至于被耻笑。而梁山的军师吴用 【20】 却知“北京年例,大张灯火” “可以破之” ,故事因此拉开序幕。北京作为陪都,地位和东京开封府并列,故其过节特色也是“全似东京体例” ,全城“大张灯火,庆贺元宵,与民同乐” , “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灯五夜” 【21】 。书中描写大名府的节日之喜庆,道:“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在城坊隅巷陌该管厢官,每日点视,只得装扮社火;豪富之家,各自去赛花灯。 ”社火,本指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耍、杂戏。之所以称为社火,是因为中国古代是农业国,农业收成之丰歉,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故每年许多节

10、日,均以杂戏、杂耍等形式娱神,求其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土地是各种作物生长之本,故土地神最受重视,而古代地方基层行政组织,以二十五家为“社” ,每社每年定期对土地之神进行祭祀,以此土地之神亦被称之为“社”神。元宵节是一年当中第一个月圆夜,春耕即将开始,为祈求丰收,自民间至朝廷,都举行庆祝活动,求其保佑,因而在祭祀娱神活动中,伴有大量烟火,古称“社火” 。其他节日的娱神活动也以“社火”呼之。这与清风寨“尽贺丰登大有年”是呼应的,可见那时农业社会,风调雨顺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家家门前扎起灯栅,都要赛挂好灯,巧样烟火;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在城大

11、街小巷,家家都要点灯。 ”户外的灯棚装饰除了花灯外还有“巧样烟火” 。 “巧样烟火”就是把施放到空中的烟火变成楼阁、人物、花卉等奇巧的玩意。室内的灯棚还摆放“五色屏风炮灯” 。 “炮灯”是一种球形的彩灯,可以悬挂在灯棚,也可以作为元宵节的纪念品赠给妇女作头上的饰品。“大名府留守司洲桥边,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黄纸龙两条,每片鳞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去洲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着青龙一条,周回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着一条白龙,四面点火,不计其数。 。 。 。 。 。城中各处宫观寺院,佛殿法堂中,各设灯火,庆赏丰年。 ”【22】关于鳌山的

12、介绍,前已叙述,在此不再赘述。不过,从鳌山的数量大小来看,北京作为北宋的陪都,其发达程度还是顶级的,其元宵节应该是官府主导,民众参与,全民同乐的。大名府的这一役,对于梁山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以后,那个来自郓城的刀笔小吏“宋三胖” ,带领着梁山的所谓“仁义之师” ,可以在王朝的北京城里横刀立马,耀武扬威了。这次征讨,是梁山受招安之前最远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是梁山团伙走出水泊,迈向全国的一站。从此以后,梁山再也不是居于一隅的盗贼团伙,而是可以令统治阶级忌惮的一方势力。第三次元宵节,发生在东京城,宋江等人越闹越大,从最开始的小县城,到帝国的陪都,现在直接指到了首都,天子脚下。不过,宋江这

13、次进京本意并不是闹事去了,而是为了日后的招安踩点去了,只不过被一群“不明圣意”的小弟给搅了局。话说梁山大聚义后,一向无事。一日,山下喽啰带到山上几个公人,原来是莱州人,要去东京送花灯的。宋江把一盏九华灯扣下,剩下的让几人带回去,而自己却起了去东京的意“我生长在山东,不曾到京师,闻之今上大张灯火,与民同乐,庆赏元宵,自冬至后,便造起灯,至今才完。我如今要和几个兄弟私去看灯一遭便回。 ”【23】 众人苦劝无效,只得依他。关于这次元宵节盛况的描写,作者着墨不多,因为在第六十六回写北京元宵节时,说得“全似东京体例” ,故并没有耗费过多笔墨,只用一首绛都春描写:“融合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翠?竞飞

14、,玉勒争驰,都闻道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缥缈风传帝乐,庆玉殿共赏,群仙同到。迤逦御香,飘满人间开嬉笑。一点星球小,渐隐隐鸣梢声杳。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 ”【24】这次宋江入京城,可是满足了他多年夙愿,既见到了他的赵官家,又见到了花魁李师师。而接下来的闹东京也是为日后招安埋下了伏笔。水浒传中不乏有众多的节日描写,只有元宵节出现了三次之多,这三次元宵佳节的描写,都暗含了宋江以及梁山的命运兴衰,是事件发生的转折点。而选择元宵节作为重点对象,恰恰说明了那个年代对元宵节从上而下的重视,以及百姓对于在新的一年中第一个节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的心情!注释及参考文献

15、 【1】 水浒全传 华夏出版社 2013 第一版 P302【2】 水浒全传 华夏出版社 2013 第一版 P304【3】燕顺,绰号“锦毛虎” ,祖籍山东莱州,原是贩羊马客人出身,因消折了本钱,流落在绿林内打劫。【4】王矮虎,名英,祖籍两淮人氏,因为他五短身材,绰号“矮脚虎” ,原是车家,因半路见财起意,就势劫了客人,事发到官,越狱走了,来此落草。【5】郑天寿,绰号“白面郎君” ,祖籍浙西苏州。 【6】花荣,绰号“小李广” ,善骑射。 【7】 水浒全传 华夏出版社 2013 第一版 P309【8】 水浒传补证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第一版 P288【9】 水浒全传 华夏出版社 2013

16、第一版 P310【10】 水浒全传 华夏出版社 2013 第一版 P309【11】 水浒全传 华夏出版社 2013 第一版 P310【12】 水浒传补证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第一版 P288【13】黄信,绰号“镇三山” ,武艺高强,威震青州。【14】秦明,祖籍山后开州,因他性格急躁,声若雷霆,故号称“霹雳火” ,军官出身,使一条狼牙棒。【15】晁盖,号“托塔天王” ,本是郓城县富户,仗义疏财,因劫去生辰纲,去梁山落草,是梁山第二代首领。【16】卢俊义,绰号“玉麒麟” ,祖居大名府,是当地富商,大财主,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被诓上梁山。【17】石秀,江南人氏,好打抱不平,绰号“拼命三郎” 。【18】百度百科【19】梁中书,名世杰,是宰相蔡京的女婿。【20】吴用,山东菏泽郓城东溪村人,所谓“足智多谋,满腹经纶” ,绰号“智多星” ,劫去生辰纲的策划人和始作俑者,和晁盖等人一起上梁山。【21】 水浒全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