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复习材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76227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 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组织行为学 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组织行为学 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组织行为学 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组织行为学 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 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 复习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的因变量。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工业心理学开先河 -闵斯脱伯格 人群关系理论奠基础-梅奥(霍桑试验第二阶段 19271932)(1933 年梅奥提出人群关系理论即组织行为学前身) 1949 年美国科学院将其定名为行为科学 1958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里维持出版管理心理学 20 世纪 60 年代中叶以后,行为科学又一个重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的研究。在中国称为“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1)人力资源学派出现(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

2、领域(3)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日本)(4)组织行为与组织过程研究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2、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及人性的四种假设。人性假设:一、 “经济人”假设与管理美国麦克雷格提出“X-Y 理论” “X 理论”即“经济人”假设概括 “经济人“假设从享乐主义哲学出发,认为人的工作目的是追求最大的金钱报酬和经济利益。 “X 理论“认为:人天生懒惰的、被动的、不负责任的,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劳动。 “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棍棒二、 “社会人“假设与管理美国哈弗佛大学教授梅奥在霍桑工厂进行实验证明: 人类工作的 主要动机不在于经济利益,而在于工作 的社会关系,只

3、有社会的需要和自我尊重需要才是激发工作的动力。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方式是参与管理三、 “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与管理“自我实现的人“假设,是由马斯洛,阿基里斯和麦克雷格等人提出来的一种人性观。 马斯洛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能最充分最完善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Y 理论“认为人天性是勤奋的、主动地 、负责人的,只要可能,工作就像游戏一样轻松愉快。 “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管理方式是民主管理四、 “复杂人“的假设与管理“复杂人“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史克思等提出的人性理论。 认为人是复杂的,人的复杂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个体具有差异性;二是同一个个体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境状态下亦是不同的。 “复杂

4、人“的假设管理方式应变理论或超 Y 理论3、简述个人特点与工作行为的关系。一、年龄与工作行为 年龄与缺勤率 年龄与工作绩效 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二、性别与工作行为 性别与缺勤率 性别与工作绩效 性别与流动率三、婚姻状况与工作行为已婚员工缺勤率低,流动率低,工作满意度高四、家庭构成(抚养人数)与工作行为五、工作年限(在职时间)与工作行为4、什么是激励?激励研究的意义及基本过程。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诱导人的行为去实现组织目标。激励研究的意义:组织绩效必须以其成员的个人绩效为基础的,个人绩效取决于许多因素,公式:L 工作绩效=f(能力*志愿*环境)激励的基本过程:需要引起动机,产生行为

5、,达到目标,满足需要5、需要及产生,需要满足的原则、途径、方法。需要的含义: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需要的产生:一类是内部刺激;二类是外部刺激满足需要的原则: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满足需要的途径:第一,职务以外需要的满足第二,职务以内需要的满足满足需要的方法: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其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综合分析。6.什么是动机,动机的来源及与行为的关系?动机含义:动机是引发并维持人的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来源:动机源于需要,指向目标与行为的关系:相同的行为来自不同的动机;合理的动机会导致不合理或错误的行为;不合理的动机会被合理的行为所掩盖7.

6、情绪的性质,类别,情绪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性质: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认知是产生情绪的中介;情绪的动机作用类别:按情绪性质分: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按情绪状态分:心境,激情,应激,热情情绪与工作效率的关系:(1)赫布曲线:不论人们从事手工操作或智力操作,必须有一个适当的激活水平为背景,才可能顺利完成操作。(2)叶克斯多德森法则:越复杂的工作,情绪激活水平越低。不同性质工作取得最大效率所需要的情绪激活水平不同。在一定情绪背景下,任务越复杂,取得最高效率所需要的激活水平越低。(3)倒“U”曲线: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利于工作效率8.什么是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的来源,影响,个体差异,

7、压力管理工作压力是由于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影响而使个体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来源:工作条件,角色压力,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组织系统,家庭工作交互影响压力的影响:(1)压力的积极影响(2)压力的消极影响:a.容易出现疲劳过度;b.对个体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问题,生理健康问题,行为问题个体差异:(1)个体的认知与归因;(2)人格特征:A 型人格易产生压力,做事急躁无耐性,时间紧迫感强,工作效率高;B 型无耐性,工作拖拉,思考向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应对压力,刚强人格的人能有效抵抗压力,自我吹毛求疵的人易产生压力。(3)经验和能力;(4)社会支持系统压力管理:个人应对压力的

8、办法:第一是预防策略(1) 调整生活避开压力源(2) 调整要求水平(要触手可及 )(3) 改变引起压力的行为方式(4) 扩展应对资源(人际社会背景)第二抗争策略(1) 监视压力源和症状(2) 集中资源(3) 攻击压力源(4) 容忍压力源(5) 降低唤起水平第三压力管理的组织途径(1) 工作条件的改变或人员的重新安排(2) 运用目标管理(3) 改良组织系统(4) 员工的心理咨询及员工帮助计划9.什么是态度,态度的特征,功能与行为的关系,态度形成及转变的过程,简述态度引导的结构模式及心理学原则和方法态度的含义:态度是个体对客观对象的一种心理倾向特征:形成的社会性;认知的复杂性;结构的协调性;功能的

9、抗变性态度与行为的关系:(1)影响个体对客观现象的选择判断(2)影响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反应模式;(3)影响个体行为的效率态度形成及转变的过程:服从阶段-通话阶段- 内化阶段(行为) (情感) (认知)简述态度引导的结构模式可信性引导内容引导形式态度特征个性特征态度引导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原则:吸引即吸引对象注意的原因具体-即指引导应该重视形象和事实,空洞说教没有效果方法:(1)暗示:自我暗示,自他暗示(2)直陈;(3)迂回10.简述工作满意度及主要影响方式,行为模式是什么领导者领导信息被领导引导情境权威性含义:是指个体通过工作能够获得多大程度的满足感影响因素:工作本身;报酬;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

10、条件。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正相关,与消极行为负相关行为模式:勒温的行为公示:B=f(P*E)行为 函数 个体 环境11、什么是学习?简述学习的相关理论,行为塑造的意义和方法、过程。答: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而发生的行为上的改变或改变的潜能!(2)相关理论:经典条件学习操作条件学习(斯金纳:行为是行为结果的函数)社会学习(班都拉:人们不仅能在直接行为经验中学,而且能够通过观察,进行间接获替代性学习,学习能够通过认知二不必亲身行为所发生)社会学习的关键在于榜样的影响力(3)意义:行为塑造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方法:-强化过程:解冻(关键)- 改变期(难点) -冻结期(意义)12、试述激励理论及其对管理

11、工作的指导意义答:(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1)双因素理论的的的分析,性质:激励因素具有激励作用,作用是内在的,保健应身消除不满起保健作用,作用是外爱的,双因素的结构:激励因素是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双因素的非对应关系(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期望理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求和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对于一个人的动机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和期望概率的乘积(3)管理意义:双因素理论:(导致了工作设计的变革 工作丰富化 工作扩大化 弹性工作制对奖金发放的指导意义。期望理论: 目标设置原则组织目标的设置必须

12、满足员工的需要组织目标的设置必须有实现的可能 对奖金发放的指导奖金的发放如何,人需不需要,感兴趣否人们对奖金的期望值高补高,他能得到奖金的可能性大不大2,目标理论,内容(1)合适目标的分析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性目标的可接受性(2)合适目标的设置目标具体性于难易性对工作放弃的影响目标难易性于能力的关系目标的可能接受性于工作绩效的影响 3 公平理论,内容:一个人对他所得到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 其意义 :要重视了解员工的平衡感 建立赏罚分明德制度 实行量化的制度 (三)行为强化理论 观点:当行为结果有利于个人并得到强化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否则,就会消

13、弱和消失 强化的类型:积极强化 校级强化 惩罚 消退 强化程序: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固定,可变间隔程序和固定,可变比率程序 运用强化手段应注意:一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慎用惩罚 对期望行为的强调 因人而异,形式多样 运用惩罚方式,必须注意及时性 奖人所需13、自我意识的构成对他人知觉的范围,社会知觉的特点,印象形成的特点,要素,过程。印象整饰作用答:一、社会知觉及其范围:社会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的范围自我知觉于自我意识 自我知觉的构成: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构成 由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构成 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表情的知觉,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体态表情 对他人性格

14、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过程的特点 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人们在社会知觉中遵循图形- 背景原则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对信息进行归类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 (三)印象形成的要素认知者:是形成印象的主体被认知者:被他人形成印象的人,仪表,非语言表现,其他属性交往情景:它可以提供认知者了解被认知者有线索三印象形成的特点和过程(1) 印象形成的特点:人们习惯跟据少量的信息资料,例如对他人的大量的特征作出判断,形成统一的印象(2)印象形成的过程,累加方式,平均方式(三)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的形成的途径 直接途径 间接途径刻板印象的作用 积极作用 校级

15、作用,最重要是偏见(四)知觉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仁慈效应印象整饰作用:积极作用:可以用来调节于润滑人际关系,使人们的交往能够顺畅地维持下去消极作用:某些人利用这一手段来谋获私利,最经典的是逢迎之道,即恭维与施惠14、刻板印象及形象及形成途径与作用,知觉的主要偏差有哪些答: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的形成的途径 直接途径 间接途径刻板印象的作用 积极作用 校级作用,最重要是偏见(四)知觉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仁慈效应15、什么是归因、归因的内容、类别,简述归因理论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内容:心理活动归因行为归因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类别:内因于外因内因包括行为者人格,品质,情绪,心境,能力,意图,努力等外因包括各种环境,机遇,工作的特殊程度,难度等稳因于非稳因稳因包括行为者的能力 人格,品质,工作难度,职业要求,法律规定等非稳因如行为者得情绪,努力程度,机遇,多变的环境等简述归因理论;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区别性,惯性,一致性)韦纳得成败归因理论:韦纳认为,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或遭到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种因素可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三维度来划分16 个性及特征,简述个性心理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