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师范类)复习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75481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师范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学(师范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学(师范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学(师范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学(师范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师范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师范类)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复习资料 整理版导论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构成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二神经元、突触的构成、功能、分类神经元的构成:细胞体,轴突,树突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递信息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各部分的功能(重点是大脑的结构与功能)1 脊髓,简单的条件反射;2.脑:传递、存储、加工性息,产生各种心理现象,控制人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动作等 1)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2)间脑;3)小脑;4)大脑四脑的反射1.反射的概念、环节与生理机制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心理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环节:开始环节(刺激物

2、作用于感受器,引起神经活动,然后传入中枢神经) 、中间环节(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加工整合的神经过程) 、终末环节(由神经中枢传入效应器,引起效应器应答活动)2.反射的分类:类型:无条件反射、条件发射3.条件反射的分类、形成过程与规律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心理过程一一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一情绪与情感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区别:1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2 感觉的产生不依赖经验,而经验在知觉产生的过程中有重要作

3、用。联系:1.感觉与知觉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2.感觉产生后会迅速升华为知觉,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一一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一一按存在状态分,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一一按内容分,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运用道德标准评介他人 or 行为理智感,人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人们在感知和欣赏是五十所体验到的有没的情感一一挫折(感)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

4、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一一个人遭受挫折后的反应有积极的、消极的、妥协的三种表现形式。积极的表现形式:升华、补偿、改变策略消极的表现形式:攻击行为、固执行为、退化行为、白日梦、逆反妥协的表现形式:自我安慰、自我整修、推诿一一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一一意志的特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一一意志过程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采取决定:动机斗争、目的的确定、选择行动的方式执行决定: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克服内外困难、经受成败的考验十一.动机斗争分为双趋斗争、双避斗争和趋避斗争。双趋斗争:同时追求两个并存的目

5、的,但不能同时实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遇到两个威胁都想避开,但又不能去避开(要钱定要命)趋避斗争:当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跟边个老师实习)心理状态一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况与特征。从激活水平来看,心理状态可以分为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注意状态和应激状态。从自我觉知的角度来看,心理状态可以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的状态。二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与集中性。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注意是一种信息的内部选择机制。三 按照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四 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

6、,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变化、新异)和主观因素(个性倾向性、情绪、精神状态、经验等)五 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排除外界干扰等。六 注意水平可以从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方面进行衡量。七 学习中要善于运用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两种注意的交替是课堂注意的最佳模式。其中,随意注意:加深学生对活动任务的理解;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采用一些方法促使学生注意;让学生采用自我监控的方法调节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个性心理一

7、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个性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的特点。二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个性倾向性: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指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智力) 、人格(气质和性格) 。三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1. 生理与安

8、全需要属于低级需要,自我实现与尊重需要属于高级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属于中间过渡。2. 在同一时期内,一个人的需要不只一个,而是多个,在不同具体条件下,必定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成为推动某行为活动的优势动力。3. 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最为强烈,也最易满足,而层次越高的需要,越难完全满足*评价1. 积极方面(1)本理论强调了人内在的需要是激励行为活动的主要诱因和动力,所以,否定和批判了人的行为是单纯的对外部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外因决定论。(2)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比较接近现实,对搞好教育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2. 局限性(1)本理论只强调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意志自由和自我实现,而没提出社会现实对

9、人需要的制约作用。(2)马氏理论缺乏科学实验依据和客观测量指标。四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具有行动的激发、指向、维持、调节等功能。五动机的产生由内驱力和诱因所决定。注: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 U 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六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是两种重要的社会动机。交往动机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

10、成就动机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七智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八二因素论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所构成。两种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G 因素是智力结构中的主要成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主体。S 因素代表个人某一种特殊的能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任何人都有 G 因素,但数量不同。九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能力的结构可分为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部分。注:智力与知识的关系(一)区别1、范畴不同知识是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主要存在于社会系统中。智力是一种个性特征,是具体操作动作方式的内在心理因素。2、概括水平不同知识是对事物和现

11、象的属性、联系和关系的抽象的、系统的概括。智力是对调节人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心理活动功能的较高水平的概括。3、发展的不同步智力发展较慢,知识掌握较快。知识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但能力不可能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增长。(二)联系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知识又以一定的智力为前提。一一一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可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十一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和抑制,而在兴奋、抑制的过程中有三种基本的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神经类型 神经活动特征 行为特征 气质类型兴奋型 强、

12、不均衡 攻击性强、易兴奋、不易约束、不可抑制 胆汁质活泼型 强、均衡、灵活 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好交际 多血质安静型 强、均衡、不灵活 安静、坚定、迟缓、有节制、不好交际 粘液质抑制型 弱 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 抑郁质十二学生的气质差异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正确区分和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控制自己气质的能力。十三性格是个人表现在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十四性格与气质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1)区别: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

13、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从评价标准看: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2)联系: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的难易程度和速度。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学生群体心理一 群体是指人们基于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二 社会促

14、进作用是指有他人在场或许多人在一起从事同样活动时,可以提高个人活动(工作、学习)的效率,出现增量或增质。如果有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完成某任务,不如一个人单独从事某项活动的效果好,即出现减量或减质,这种现象叫社会懈怠作用。三 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有:群体的内聚力程度、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体需求和个性特征、群体的规模、刺激物的性质。四 服从是按组织要求、群体规范或其他人意志行事的社会心理现象。影响服从的主要原因包括合理权利、责任分散。五 去个性化指的是个体在群体影响下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产生一些与群

15、体一致的行为。影响去个性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匿名因素、责任分散因素、自我意识因素。六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通过学习社会经验即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获得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一定社会成员的过程。七 影响班集体凝聚力的基本因素:群体目标的正确性、来自班级外部的压力、群体成员心理满足程度、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群体内冲突的解决状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一 心理发展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教育领域研究的心理发展特指个体由不成熟到成熟之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二 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征。三 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四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则是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遗传和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心理机能方面是不同的。五 青少年在认知(注意、感知、记忆、思维) 、自我意识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