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74368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本文从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出发,结合战略一致模型,从理论和方法两个角度,讨论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步骤,认为信息技术战略必须同组织的经营战略导出,而且要建立企业的信息架构,完善数据环境体系。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变化(Change)日新月异、竞争(Competition)呈现白热化之势、顾客(Customer)趋于主导地位。面对外部环境的压力,企业必须采用现代管理模式和可行的管理手段,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而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在推动业务流程改进、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已获广泛的

2、认同。国内外企业界都在努力把 IT 与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形成各类解决方案,为企业创造新的战略优势。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市场的催生下,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 IT 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系统日趋复杂,实施周期长,还涉及到组织变革等因素,整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在 IT 系统设计和实施时,往往“脚踩西瓜皮、溜哪儿算哪”,没有合理规划系统建设,所实施的信息系统不能支持组织战略,导致 TI 投资失败。(2) IT 系统的应用仅仅模仿手工业务流程,并没有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出现“汽车跑牛路”新技术迎合旧流

3、程的现象,把任务牢固地锁定在系统流程里,造成“高速混乱”。(3) 在选用应用软件时,往往关心某个单一的核心应用,没有考虑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项目实施也各自为政,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4) 更为常见的是,随着信息化建设深入,形成纷繁复杂的应用环境互不兼容的系统、各式各样的设备,导致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复杂的应用环境与多种应用系统之间的冲突正形成一个新的“IT 黑洞”,出现新的“数据处理危机问题”(James Martin),造成 IT 投入和回报呈现递减效应。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和持续性等特点,所涉及的问题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甚至用“一团麻”来形容。如何避免制

4、造“信息孤岛”,避免陷于“IT 黑洞”,避免 IT 投资的失败,避免信息化建设的泥潭?这要求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首先要科学地制定 IT 战略规划。1.战略一致性模型战略一致性模型(Strategy Alignment Model)是 John Handerson(1994 年,哈佛商学院)提出的一套进行 IT 战略规划的思考架构,帮助企业如何检查经营战略与信息架构之间的一致性3,如图 1。 经营战略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的竞争能力所作的关于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信息技术战略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远景、指南和计划的总称,而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内部信息有一个总体的、一致的结构作为支撑,即信

5、息架构。参照上述模型,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会采取三种不同的路线:路线 1:业务部门根据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直接提出信息化需求,信息技术部门按照各自独立的需求分别实施,如财务部门提出财务电算化的需求,运作部门提出库存管理的需求,信息技术部门会分别独立实施。这是信息化管理初级阶段的企业的典型做法,即组织与业务流程信息架构。路线 2:企业制定整体的经营战略,业务部门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指导,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进行变革(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重构),然后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提出信息化需求,分别独立地与信息技术部门协作实施,即经营战略组织与业务流程信息架构。路线 3:企业根据整体的经营战略,通盘

6、考虑组织和业务流程,确定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制定全局的信息技术战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即经营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架构。这三条路线的比较如表 1 所示,不难看出,只有路线 3 是整体考虑了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经营战略、业务流程与组织、信息架构,而信息技术战略是连接这三个因素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信息技术战略如同桥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架构与企业经营战略保持一致。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组织战略,站在企业级的高度,认真审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作用,思考自身发展的规划,同时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能力,科学地规划信息技术的应用,保持信息化建设战略与组织发展战略一致,建立和完善企业

7、信息架构,并合理地规划组织变革、系统实施等,才能规避信息化建设的各种风险,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2 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技术战略就是在经营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确定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发展阶段、建设重点、总体方案、所需资源和实施方案。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可以定位于从企业发展战略到信息技术战略的转换,也就是要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而不是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出发,避免陷入脱离目标而进行盲目建设的困境;要着眼于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从经营管理的变革出发而不是从技术的变革出发,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来满足关键需求,避免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支持组织的决策。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规划和组织信息

8、化建设,确保 IT 应用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强调和保证应用相互关联的正规化、自动化的成套方法和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和实现,帮助企业把主要针对个别应用项目或部门的相互分离的业务处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统一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采用结构化的思想、自动化的工具,及便于实现的规范化步骤去动态协调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最终建成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功能强大的柔性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由于经营战略、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的不同,以及处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参照诺兰曲线或米歇模型),制定信息技术战略的出发点不同,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列举如表 2。一

9、般来说,制定信息技术战略时,先用 CSF 法确定企业目标,然后用 SST 方法补充完善,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用 BSP 方法校核,确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向,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其核心内容是要从企业经营目标和业务改进方向(愿景)中抽取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总体的、全局一致信息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3 企业的信息架构准确地说,IT 应是信息与技术(Information & Technology)的缩写,代表了信息和技术两个含义,而人们经常理解成信息处理的技术(Informational

10、 Technology),而忽视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信息,没有抓住信息化的本质,这是目前企业信息化搞不好的根本原因。因此,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曾大声疾呼:“要从 IT 中的 T 到 I”。31 企业信息架构的要求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处理和传输的速度,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能力,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需要有一个企业内部信息的总体结构作为支撑。参照安东尼(Anthony,1965)的信息系统构架模型,可以看出,企业内部信息总体结构应该保证战略规划信息能够有效分解、经营控制信息能够有效执行和业务运作信息能够有效收集,并能通过业务模式所体现的整体流通结构来调控信息。通过业

11、务活动来收集运作信息,相关业务流程连接起来形成企业的业务层,以支持这些流程间的信息流动,同时,业务层的各种信息被引导至经营控制层,经营控制层充分综合运作信息相互之间的关联因素,加工和组合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发现的问题和预测未来,保证各业务活动按照既定计划执行。战略规划层是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的竞争能力所做出关于竞争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外部环境的信息是可以部分量化的,可导入企业内的信息框架,而自身竞争力的分析是基于业务活动来分析的,通过各种构成要素的分析,将所有的成本汇总到企业决策层,以显示业务整体成本。通过收集企业内信息需求,建立信息的连接关系,实现信息的共享,通过整合构建信息构架,提高信

12、息分析质量。信息的连接是采集业务运作过程中的数据,完整、准确和及时地反映业务数据的变化和运动,使变化的信息能及时地在信息框架中反映出来。信息的共享是不同部门的业务发生强相关性,运用流程管理的思想,使市场、销售、流通及制造等环节中的物料控制、计划、成本控制之间的业务流程发生紧密的互动关系,保证业务流程的畅通和高效率。然后,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各项业务指标,用以指导业务的操作,并据此整合各种相关的、然而是分散的信息。信息的分析是指对企业的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提炼,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3.2 企业数据环境体系信息架构的建立和完善,完全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充分实现数据的共享,而且

13、满足处理功能动态变化的要求,因为企业需要经常调整业务活动和业务流程,而业务内容(处理的对象)则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从企业经营战略和业务改进目标出发,结合信息技术战略所确定的范围,分析企业所有的功能需求和信息需求,识别出数据元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组织中的含义,归纳和提炼出业务内容的主题,以“主题”为中心,建立逻辑上全局一致的“主题”数据库,也就是企业信息架构,作为建立数据环境体系的逻辑模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处理有着其不同的处理特点,数据处理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总结起来,可大致地划分为两大类:操作性处理和分析性处理。操作型处理也叫事务处理,是指对数据库联机的日常操作,为企业的特定应用服务的,数据

14、库的性能主要在响应时间、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而分析型处理则用于决策分析,经常要访问大量的历史数据,要求高效的数据库检索和查询。以单一数据组织方式组织的数据库满足不了数据处理多样化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操作性处理和分析型处理的分离成为必然。这种分离,划清了数据处理的分析型环境与操作型环境之间的界限,从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新环境:体系化环境。数据库体系化环境是在一个企业或组织内,由各个面向应用的 OLTP 数据库及各级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所组成的完整的数据环境,在这个数据环境上进行从联机事务处理(OLTP)到管理决策的所有应用。数据库体系化环境建设要求以企业的信息架

15、构为依据,根据数据操作的特点,建立起各级数据库和数据仓库,还要求对各个面向应用的数据库之间、各级数据仓库之间及数据库与数据仓库之间的界限和相互联系做出合理划分和明确描述,对在不同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上的数据处理和应用要进行明确的定义和划分,以使这个体系化环境真正成为一个逻辑一致、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联系明确、有序运行的有机的整体。4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的内容与步骤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需求出发,结合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状况,逐步理清企业管理提升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客观分析当前所处的位置,分析当前和未来(愿景)之间的差距,将先进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战略

16、和管理控制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和总体方案;然后根据具体的信息需求,分析数据,建立全局一致信息架构,完善企业数据环境体系。接下来,进入信息技术战略管理,展开企业信息技术战略,制定策略、明确原则、给出路线,明确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时序关系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如图 2 所示。 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战略的制定,实现信息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与信息化建设实施无缝衔接,确保后期的实施建设过程中不走样,并通过构建企业的信息架构,完善满足各种应用的数据环境体系,确保 IT 投资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确保在信息架构内各 IT 系统的整体集成和应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的变化,有效地规避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提高 IT 投资的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