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4358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语文第二单元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六下语文第二单元试卷(测试时间:90 分钟) 姓名 班级 识 字 写 字一、看拼音写词语。 (每词 0.5 分,共 10 分)l yu ch xn zhn ln sun bn jio zi l zi ( )( )( )( )( )( )fi cu z bn zhn zi bo zh s yun( )( )( )( ) ( )fn zhn y bi ci pi bin po ji rn ( )( )( )( )( )ci hu un mio hu mi y tn zu m dn( )( )(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5.5 分)( )七八( ) 万( )更( ) 张( )结( )( )

2、 ( )而至 能( )善( ) ( )天( )地( ) ( )起敬 ( )不( )收 ( ) ( )不同三、圈出句子中的错字改一改。 (4 分)1.人们为姑娘们骏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以。 (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霄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决。 ( )3.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详、幸福和安宁的向征。 ( )4.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来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俱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10 分)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加班,你们先吃饭,不要等我。”(改为转述句)2. 桂林山水真是美极了!(改为反问句)23.上课铃响后,教室里静得很。(改

3、为夸张句)4.小明很调皮。(改为比喻句)5.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阅 读 积 累一、默写古诗。 (4 分)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二、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 )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 ) ,不许间断,鞭炮声( ) 。在外边做事的人, ( )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按原文填空。(4 分)2. 这段话突出了除夕的( ) 。(1 分)3.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北京春节的哪些习俗?(2 分)4.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

4、宿,这叫“守岁” 。 “守岁”有两重意义,你知道吗?(2 分)三、课外阅读。(一)_我爱春风和朝霞,也爱小草和鲜花,但我更爱落叶。它们像彩色的风筝,常常飘到我的梦里来。3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籁籁地飘到地上。当它们还高高地挂在标志着的时候秋雨最后一次为它们洗去了身上的细尘,夕阳轻轻地为它们抹上一层金黄的色彩。于是,它们终于落下来了,从相伴了一个春夏的树上悄悄地落下来。它们没有一丝哀愁,也不感到一点悲凉。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的一生曾给人献出一片片绿阴,把大地装扮成绿的海洋。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籁籁地飘到地上。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位老爷爷迎着火红的朝霞,把一堆堆黄灿灿的落叶轻轻扫到花园

5、里。他微笑着告诉我,那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是啊,它们落在地上,或者被踩在脚下,踏入泥泞;或者被火烧成灰烬,埋入泥土,它们仍像离开树枝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怨恨,也不感到一点悲伤。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虽然自己化成了泥土,但换来更加美好的春光。哦,朋友,如果你爱嫩绿的芽儿,那么,你也一定爱这深秋的落叶!1.给短文命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 分)2.在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6 分)( )的秋风 ( )的朝霞 ( )的落叶( )的色彩 ( )的海洋 ( )的春光3.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说说第二段中的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4分)4.“落叶”具有哪些品质?用“-”在文中画出

6、相关的句子。(2 分)5.短文表达了“我”对落叶的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二)独山脚下的松萌溪上,横跨着一座雄伟的松萌溪大桥。大桥的下游不远处,还有一座六十年建造的“大桥”胜利桥。听爸爸说,旧大桥的前身是一座用三十来块桥板搭成的木头小桥,架在宽阔的溪面上,显得又长又窄,似条小蛇弯弯斜斜的。人走在桥面上摇摇晃晃,胆子小的到了桥中间,还会觉得天昏地转,只好闭上眼睛蹲一会儿再走。下雨天,下雪天,人走在桥上,一不小心就有掉进溪里的危险。涨大水的时候,溪水像脱缰的野马,嗷嗷直叫往下闯,把木桥撞翻冲走。一年到头不知有多少次4切断了交通。我们过桥上学读书,常常不是因桥被冲走不能过河,就是桥没搭好回不了家

7、。六十年代, “摇摇晃晃过木桥”的历史结束了,工人叔叔在湍急的溪水中砌成了一个个石头桥墩,架成了这座水泥桥栏,我们高兴极了。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人们的高兴劲少了,叫骂声多了。原来桥面较窄,两辆拖拉机相遇无法通行,再加上人车混行,事故累累。特别是农闲季节,桥上就更“热闹”了。来往的汽车、拖拉机、手拉手、自行车成群结队。赶集的农民川流不息。不是这里车撞了,就是那里堵住了去路,一堵就是大半天,就是交通警察来维持秩序,也无济于事。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党和政府在胜利桥的上游又建造了一座新大桥松萌大桥。新大桥桥面宽阔,中间的车行道可以使两辆大客车并排行驶。两旁的人行道高于车行道。这样,车辆畅行,

8、行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爬上独山顶,俯瞰大地,新大桥仿佛一条巨龙卧在松萌溪上,她敞开那宽阔的胸怀,迎送那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1.文中写到了三种桥。它们分别是 、 、 。(3 分)2.用“ ”划出文中的过渡句。(1.5 分)3.作者写了三种桥,什么桥详写、什么略写?为什么这样写? (3 分)4.借助短文的题目,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 分)5.选择恰当的中心思想。 ( )(2 分)A说明了家乡的人口越来越多,走桥的人多了,桥就得不断修宽修好。B说明了家乡的人不但需要桥,而且还很爱桥,都希望把桥修得越宽越好。C.说明了家乡人都能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勤劳双手,不断改造桥,使人们走路越来越方便。D.反映家乡桥的三次变化是一次比一次好,人们的心情一次比一次高兴。E.说明了改革开放使家乡发生了巨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写 作5岁月流逝,往事会淡忘,但有一样不会消失那就是照片。翻开你自己的相册,会看到母亲怀中啼哭的你,长着两个门牙玩耍的你,戴着红领巾学习的你哪一张照片让你久久难忘呢?请以“照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内容具体。 (3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