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二级论文(企业激励)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74308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二级论文(企业激励)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力资源二级论文(企业激励)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力资源二级论文(企业激励)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力资源二级论文(企业激励)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力资源二级论文(企业激励)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二级论文(企业激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二级论文(企业激励)(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内企业员工激励研究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国内企业管理的核心,怎样留下有真实才华的人,怎么更好让每一个员工充分发挥长处,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左右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长效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的工作欲望,努力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进步。本文通过对企业人才激励问题现状的分析,提出企业有效激励人才的多种方法。关键词:国内企业 激励机制 问题 方法企业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如何制定并运用好激励机制,成为各个

2、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激励机制对企业的影响和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一、目前许多数企业激励机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企业的激励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大多数企业只注重从物质方面激励员工,且多以货币的形式体现。薪酬的数额也以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员工所在的岗位与职务不同而权衡发放, 员工的绩效考核也只停留在工作表面,基本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情况。更有的企业采取罚末奖优的方式,极易使员工产生不安全感和抵触情绪,从而难和企业融合到一起。即使有的企业增加了其他激励方式,但由于其评价的标准缺乏科学性,且未能从工作中体现激励的价值,所以也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2、企业的文化建设

3、明显滞后,激励机制缺乏内在动力。目前,不少国内企业轻视文化建设,社会责任感不强,只追求产量不重视产品的质量,以完成任务量做为激励员工的方法,这样不可避免的2造成许多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从而使整个企业及员工产生极端的趋利倾向,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使员工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缺乏企业归属感,导致企业凝聚力下降。3、企业的激励方式无制度保障,对员工的导向性不强。大部分企业激励措施的随意性较强,没有形成统一的激励奖惩体系,经常是轻奖重罚,承诺多而兑现少,标准不明确,使得员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致使企业对人才吸引力下降,严重挫伤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二、企业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4、1、制定激励机制应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原则。激励机制一定要有正确的导向,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企业内部人人争先为谋利,造成员工不能团结协作,投机取巧,导致企业内部不合理的竞争状况恶性循环。2、激励制度要体现公平透明的原则。制定激励制度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考评考核办法,建立合理公正的激励制度,并及时公布。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严格按制度持久执行,并接受广泛监督。3、激励制度应符合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利益原则。建立激励机制是引导员工在努力工作中,在合理谋求利益的同时,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自我价值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4、激励方式的多样性原则

5、。激励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应按照工作的难易程度,员工所作出贡献的大小来衡量,把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制定公平合理的激励办法,使员工的贡献都可以用相应激励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激励效力的最大化、持久化。三、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必须满足员工基本物质需求,并重视和尊重员工的发展,兼顾内外环境的和谐,激励机制才能更为高效持久。研究企业的激励方式可以从物质和非物质激励两方面出发,虽都形式多样,但可以重点从以下情况简单分析,来建立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供企业借鉴参考,企业需再综合自身情况完善发展。31、物质激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目前企业使用最广最常见的方法。物质激励方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6、1).薪金激励是最基本的物质激励方式,也最能让员工感觉到实惠。薪金是员工的生活保障,不仅体现了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也满足了员工物质生活需求。薪金激励的表现主要有工资、绩效、奖金、津贴等,都能以不同形式激发员工的能动性,但薪酬激励要贯彻“公平合理适时适度”的原则,才能体现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员工公平。 (2).福利也是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福利发放应体现公平,不拘一格,可以从照顾员工的物质生活入手,这样更易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关怀,从而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取暖、旅游等,都可以从不同程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但福利的发放应掌握尺度,不然会造成对比落差,效果适得其反。(3).期权股权激励。允许员工参

7、股持股,获得股权分红是企业对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激励手段,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更强,更期望通过对企业的贡献来实现自身价值,而股权激励能使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觉得企业的发展和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从而激发奋斗的动力。(4).其他方面激励。随着社会发展,外来劳动力成为城市企业生产的主要力量。为员工提供舒适温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成为企业吸纳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激励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企业的人员流动成本,也降低了员工的生活成本,更利于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2、非物质激励贯穿企业方方面面,虽没有物质激励那么直接,但对员工更有吸引力,产生的影响更深远,是企业激励员工的内在动力。按各种激励情况和

8、激励作用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种:(1).事业激励。事业激励主要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员工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晋升计划,为每一位员工合理规划个人的发展目标,提供公平公正的晋升平台,鼓励员工努力工作,使员工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提升空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员工具有相应的4技能或领导水平时,应及时予以晋升。相对于外在报酬而言,事业激励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对有上进心员工更有吸引力,更易增强员工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2).培训激励。目前,毕业生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主力军,学校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已成为实事,对大多数跨专业的就业者来说,工作内容基本与学校知识脱节。这样,就业后的专业知识培训更

9、切合实际工作,让员工感觉到培训所学习到的知识更实用,不仅能更好的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对个人发展进步也有很大帮助。(3).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藏于企业内部的隐形力量。管理者要经常保持与员工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才能形成融洽的工作气氛。正如罗勃-康克林所说:如果你希望他人为你做事,你就必须用感情,而不是智慧,用智慧可以刺激他的思想而谈感情却能刺激他的行为。建立平等高效的沟通机制,组建自我管理团队,营造真诚的氛围,让员工有安全感、归属感,以工作为乐,享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和认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4).荣誉激励。并不是所有成绩都能通过各种实质的激励方

10、式恰当表现,根据每个人都有被肯定和争取荣誉的意愿,荣誉激励不仅能满足人对尊重的需要,更能使人产生成就感和优越感,从而也能带给其他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对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颁发内部证书,借助荣誉墙和企业年鉴来激励员工。此外,在荣誉激励中还要注重对集体和团队的鼓励,以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5).民主激励。在全面倡导民主公平的社会环境下,合理制定并肯定劳动者的民主权利也成为有效的激励形式之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和投入,企业只有紧紧依靠员工实行真正的民主管理,尊重员工的价值取向,促进企业决策公平公正合理,使员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保障,员工才能把企业

11、当成自己的家,才能对企业的甘苦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忠诚,多一份热心。5(6).其他激励措施。信心激励,也是激发员工潜能方法之一, 鼓励和肯定对员工(特别是新入职员工)树立信心有很大的帮助;行为激励,是企业领导者在某些方面的有意行为来激发下级,行为激励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自我管理激励,可以促使员工树立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控制,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兴趣激励,可以更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帮助员工找到工作的乐趣,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总之,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就要从员工实际需求出发,各种激励方式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无论

12、什么样的激励方式,都应当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企业体制制度相吻合。只有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优化有利于释放创造力的环境,保证激励措施客观公正实施,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实现企业激励的制度化、体系化,才能避免激励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获得持久而稳定的效力,才能为企业行使激励职能提供可靠的保障。参考文献:(1) 刘霞.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2008 年,第 19 页(2) 高秀清.浅谈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激活人才激励机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年 第 6 期 总第 208 期 第 35 页(3) 李凝.中小企业人才有效激励创新机制设计,山东经济. 2006 年第 3 期 总 134 期 第 67 页(4) 吴洪奎.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第 20 卷 第 5 期 第 4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