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的特性及要求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74213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判断推理的特性及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判断推理的特性及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判断推理的特性及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判断推理的特性及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判断推理的特性及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判断推理的特性及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判断推理的特性及要求(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判断推理的特性及要求判断推理培训部分,一共安排了两个单位时间,这在整个培训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比重,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判断推理部分非常难。从表面上看,判断推理的题目非常简单,好像会正常思考问题的人都会做,但是仔细一看又非常难,好像每一个选项都对。即使找出了一个选项,心里也拿不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是因为判断推理的大部分题目都以一定的逻辑学理论为基础,这些理论与日常生活思维有一定的区别,一般考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做起题来就显得非常不确定。第二,判断推理部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判断推理之所以难,就是因为一般考生不具备相关的基础理论,只要把一些基础理论搞懂了,并且养成了

2、特定的思维模式,这部分题目就会将变得非常清晰、简单。三、培训安排本次培训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及其应用部分。由于基础理论是考生们提高的关键所在,本次培训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方面。为了提高考生们的应试能力,本次培训将突出三点:第一,本次培训不会系统讲授逻辑学知识体系,而是将其中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去掉,将与考试有关的东西抽取出来,最后整理出十大考点。对付公务员考试,只需要掌握这十一大考点就足够了。第二,本次培训不会全部照搬逻辑学教材的理解思路,一是由于培训时间有限,二是由于培训目的单一,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最正确的答案。在很多知识点的讲解上,我都会采用“正” “邪

3、”结合的方法,加入一些独特的理解思路,这些思路基本上是本人在长期教学和培训实践过程中独创出来的,可以为考生解题提供独特的效果。第三,学知识不是目的,会做题才是目的。在每一个考点中,我们都采用“知识”与“题目”相结合的方法,先讲一个知识点,再把这个知识点转化为可能出现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各种题型。通过讲解具体的各种题目,一方面帮助考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考生提高对考试题型的认识。第二部分:近年试卷解析。在公务员考试中,每一部分都有专人出题,而且出题人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理解近年考卷至少可以有一个收获:熟悉出题人的考题风格。对于每一个出题人来说,考试的重点和题型在几年内基本上是定型的,通

4、过了解过去几年的考卷内容及其变化,考生们在面对自己的考卷时就可以找到“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第一部分 考点与题型考点一 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包含,如“江苏人”与“南京人” ;二是交叉,如“江苏人”与“学生” ;三是全异,如“江苏人”与“北京人” 。这三种关系可以分别用欧拉图表示如下,各自的数量变化如下:在公务员考试中,这一部分知识点可能以两种题型出现:例 1:房间里有一批人,其中有一个是沈阳人,三个是南方人,两个是广东人,两个是作家,三个是诗人。如果以上介绍涉及到了房间中所有的人,那么,房间里最少可能是几人,最多可能是几人?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概念 A 与概念

5、B 之间到底是包含、交叉还是全异?如果是包含或全异,那么最多和最少的人数都是固定的,如果是交叉,那么最多的人数就是将二者变成全异,最少的人数就是将少的包含在多的中。例 2:某大学某某寝室中住着若干个学生,其中,1 个哈尔滨人,2 个北方人,1 个是广东人,2 个在法律系,3 个是进修生。因此,该寝室中恰好有 8 人。以下各项关于该寝室的断定是真的,都能加强上述论证,除了A、题干中的介绍涉及了寝室中所有的人。B、广东学生在法律系。C、哈尔滨学生在财经系。D、进修生都是南方人。这个题目是在例 1 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做这类题目必须分两步:第一步,必须按照前面的方法计算出最多可能有多少人;第二

6、步,将最多可能的人数与实际人数相比,如果人多了,就应当通过重叠的方式消除多出的人数;如果正好相等,则不能有任何的人员重叠。考点二 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性质判断主要是讲述有多少 A 是或不是 B,它一共可以分为四种。以“同学”和“江苏人”为例,一共可以形成四句话:所有的同学都是江苏人。所有的同学都不是江苏人。有同学是江苏人。有同学不是江苏人。从逻辑学角度看,这些判断都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量项(即有多少)主项(即对象)联项(即是还是不是)谓项(即对象的性质)这四句话的主项都是一样的,即“同学” ,谓项也是一新的,即“江苏人” 。但量项和联项不一样,在量项上,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一2样的,都是“所有”

7、,逻辑学称为“全称”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一样的,都是“有” ,逻辑学称为“特称” ;在联项上,第一句和第三句是一样的,都是“是” ,逻辑学称为“肯定” ,第二句和第四句是一样的,都是“不是” ,逻辑学称为“否定” 。如果将判断的主项写为“S” ,而将谓项写为“P ”的话,那么上述四种性质可以分别写为:“所有 S 是 P”, (即全称肯定判断,可记为 SAP)“所有 S 不是 P”, (即全称否定判断,可记为 SEP)“有 S 是 P”, (即特称肯定判断,可记为 SIP)“有 S 不是 P”, (即特称否定判断,可记为 SOP)关于 A、E、I 、O 四种性质判断,有两点需要加以说明:第一,全

8、称指的是“所有的” ,这一点一般人不会产生误解,SAP 就是指每一个 S 都是 P;但特称“有”指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一点和日常生活有区别,在日常生活中, “有”是指“有一部分” ,这一部分可多可少,可以少到一个,也可以多到 n-1 个,在这一点上,逻辑学与日常生活是一致的,但在剩余的部分,二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人是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是指“只有一部分人是学生” ,这句话同时意味着“另外有一部分人不是学生” ,但在逻辑学中,这句话是指“至少有一个人是学生” ,而“另外一些”人是不是学生呢?这句话没说,既然没说,就是有可能是学生,也有可能不是学生。这就是说,从逻辑学角度说, “有人是

9、学生”既可能表示“有一部分人是学生,同时有一部分人不是学生” ,还可以表示“所有的人都是学生” 。第二,在标准的逻辑学术语中, “全称”用“所有”表示, “特称”用“有”表示,但在考试中出现的往往不是标准术语,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区分哪些是全称,哪些是特称。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东西有三点:(1)没有量项的判断应该都当成全称判断,如“人是要吃饭的” ;(2) “有一部分” 、 “有几个” 、 “少数” 、 “多数”等等都表示特称,一定要按照特称来理解,如“我们班有几个人是江苏人” ;(3)以否定整句话形式出现的一定要先转化为肯定整句话的形式。如“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逻辑学” 、 “没有人落选” 。在公务员

10、考试中,涉及到 A、E、I、O 的考点是它们之间的对当关系。所谓对当关系,是指如果两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一定的真假制约性。比如说在上面的“所有的同学都是江苏人”和“所有的同学都不是江苏人”这两个判断之间,如果前面一个为真,后面一个是真还是假呢?如果前面一个为假,后面一个是真还是假呢?大家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首先看看 SAP 与 SEP 之间的对当关系:当“所有的同学都是江苏人”为真时, “所有的同学都不是江苏人”就是假的,当“所有的同学都是江苏人”时,则有两种可能情况:一种是一部分同学是江苏人另一部分同学不是江苏人,另一种是所有的同学都不是江苏人,在前一种情况

11、下, “所有的同学都不是江苏人”为假,在后一种情况下, “所有的同学都不是江苏人”为真。反过来也一样。这些关系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SAP(T) ,则 SEP(F) , SAP(F)则 SEP(T/F) ;SEP(T) ,则 SAP(F) , SEP(F)则 SAP(T/F) 。这种对当关系是全称肯定与全称否定之间的关系,逻辑学称为“反对关系” 。其特点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反对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如下:再来看 SAP 与 SOP 之间的对当关系:SAP 是“ 所有的同学都是江苏人 ”,SOP 是“至少有一个同学不是江苏人 ”,这二者之间的真假关系是怎么样的呢?仔细体会一下,就会发现二者的

12、关系是正好相反的,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SAP(T) ,则 SOP(F ) , SAP( F)则 SOP(T) ;SOP(T) ,则 SAP(F ) , SOP( F)则 SAP(T) 。SEP 与 SIP 之间的真假关系与它们是完全一样的,用公式表示如下:SEP(T) ,则 SIP(F) , SEP(F)则 SIP(T) ;SIP(T) ,则 SEP(F) , SIP(F)则 SEP(T) 。这种对当关系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关系双方的量项完全相反,联项也完全相反,真假也完全相反,逻辑学称之为“矛盾关系” 。其特点是“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矛盾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如下:然后看 SAP 与 SI

13、P 之间的对当关系:SAP 是“ 所有的同学都是江苏人 ”,SIP 是“至少有一个同学是江苏人” ,二者之间的真假关系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SAP(T) ,则 SIP(T) , SAP(F)则 SIP(T/F ) ;SIP(T) ,则 SAP(T/F) , SIP( F)则 SAP(F ) 。SEP 与 SOP 之间的真假关系与它们是完全一样的,用公式表示如下:SEP(T) ,则 SOP(T) , SEP(F )则 SOP(T/F ) ;SOP(T) ,则 SEP(T/F) , SOP( F)则 SEP(F ) 。3这种对当关系是全称与特称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包含关系” 。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包

14、含是“特称”包含“全称” 。包含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如下:最后是 SIP 与 SOP 之间的对当关系:SIP 是“至少有一个同学是江苏人” ,SOP 是“至少有一个同学不是江苏人” ,二者之间的真假关系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SIP(T) ,则 SOP(T/F) , SIP(F)则 SOP(T) ;SOP(T) ,则 SIP(T/F) , SOP(F)则 SIP(T) 。这种对当关系是特称肯定与特称否定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交叉关系” 。其特点是“可以同真,不可同假” 。交叉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如下:A、E 、I、O 之间的对当关系,综合起来可以形成如下的“逻辑方阵”:这部分知识将会以三种不同的形

15、式出现在公务员考试中。第一种,已知一个判断的真假,问其他判断的真假。在这类问题中,其他判断的真假往往会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以下哪些判断必定为真(或假) ,二是以下哪些判断可能为真(或假) ,三是以下哪些判断真假不定。需要注意的是:可能为真不仅包括可真可假,还包括一定为真;可能为假也是一样,不仅包括可真可假,还包括一定为假。例 3:这个单位已发现有育龄职工违纪超生。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三个断定:(1)这个单位没有育龄职工不违纪超生;(2)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没违纪超生;(3)这个单位所有的育龄职工都未违纪超生。不能确定真假的是:A、只有(1)和(2) B、 ( 1) 、 (2)和(3)

16、C、只有(1)和(3) D、只有( 2)例 4:学院路街道发现有保姆未办暂住证。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1)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暂住证。(2)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3)学院路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4)学院路街道的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A、 (1) 、 (2) 、 (3)和(4) B、只有(1) (3) (4)C、只有(1)和(3) D、只有(1)和(4)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涉及到单称判断与 A、E、I、O 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以“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为例,自己试着分析一下。第二种:对一个性质判断进行否定意味着什么?对一个判断进行否定就是说一个判断是假的,或错的,或不可能的,或不同意等。如并非“所有的同学都是江苏人” ,应该等于“有同学不是江苏人” 。否定性质判断的去否定法则是:第一,改变原判断的量项,全称改特称,特称改全称; 第二,改变原判断的联项,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由此可以得出如下公式:并非 SAP=SOP;并非 SEP=SIP;并非 SI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