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273903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1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郭永怀,男,山东荣成人,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以下是收集有关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1968 年 12 月 5 日,周恩来总理正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外宾,一个消息传来,首都机场附近一架民航飞机在着陆时失事。当悲从中来的周总理听到一位遇难乘客的名字时,当场痛哭失声。这个让周总理泪洒当场的名字,叫郭永怀。下面是整理的郭永怀观后感 0 月 19 日起,集团公司及各产业集团分批组织近千名职工参观“荣成郭永

2、怀事迹陈列馆” ,学习郭永怀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应届大学生、行管人员以及中层管理干部等积极参加该活动。在陈列馆,学员们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方面详细了解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并实地观摩了“两弹”模型。当观看了郭永怀“以身许国、壮烈牺牲”的事迹资料后,很多学员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烈士英雄的敬仰之情,树立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 平方米,用 400 多张图片、200 多件珍贵文物资料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1及

3、部分视频,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儒家情怀和大师风 909 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 年 12月 5 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 59 岁。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1999 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

4、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郭永怀观后感 968 年 12 月 5 日,一架从西北飞往北京的民航客机即将降落,在距离地面 400 米时,飞机突然失控,剧烈震动着飞速坠向一公里外的玉米地。在地面群众震惊的注视下,一团巨大火球猛然腾空而起,灼耀了半片天空,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如大地撕裂般震耳欲聋的隆隆巨响,飞机坠毁了这是一场恐怖的空难,机上十几位乘客几乎全员遇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1难。在烧焦的尸体当中人们发现竟有两个人紧紧抱在

5、一起,两具尸体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识,据当时负责的接机的小车队长邵春贵回忆:“尸体完全烧焦了,脸成了一个黑煤球,耳朵都掉了,都不像个人,黑疙瘩一样,完全认不出来是谁。 ”人们用力地把遇难的两个人分开,才发现两具尸体紧贴的胸部中间,竟然护着一份热核导弹的绝密文件,并且完好无损!接机的人这才明白,这两个人就是他们要接的中国核武科学家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据空难唯一的幸存者回忆,当飞机开始剧烈抖动的时候,他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喊:“我的文件!”然后就什么也记不清了“我的文件!”这或许是郭永怀说的最后一句话。60 年代,郭永怀手拿爆炸成型试件1968 年 10 月,郭永怀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忙碌着中国第一颗

6、热核弹头发射试验的准备工作。1968 年 12 月 4 日下午,郭永怀发现了一份重要的数据线索,当即要赶回北京。为了安全,周恩来总理曾经叮嘱过郭永怀等科学家尽量不要乘飞机,但郭永怀为了赶时间仍是经常飞来飞去。那天他得知当晚兰州将有一架民航飞机飞往北京,便驱车前往。临行前大家都提醒他晚间飞行不安全,郭永怀却笑着说:“飞机快,我只要打一个盹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1就到了,第二天早上刚好汇报工作”郭永怀牺牲的消息第一时间通报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得知后顿时失声痛哭,良久不语,痛心疾首地下令彻查事故原因。挚友钱学森更是哀恸地叹息:“一个全世界知

7、名的优秀力学专家离开了人世!”60 年代,郭永怀、钱学森查看爆炸成型实验结果远在青海核试验基地的同事们听到这一噩耗,全都陷入一片悲伤中。至今健在的老科技员陈裕泽受访时哽咽地说:“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们感觉失掉了一个擎天大柱子,觉得我们今后找谁去问,找谁去讨论,找谁去请教,一下子感觉好像空了,一下子就感觉不知所措了,这种感情啊,到了 70 年代,还是很悲痛,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感叹,要是郭永怀还在就好了”如今,我国空气动力中心大院的松林山上建有一座纪念亭,上面刻着张爱萍将军所书的三个大字“永怀亭” 。心系民族 毅然归国1945 年,获得了博士学位的郭永怀受聘到康奈尔大学任教,在航空力学领域有着

8、颇深造诣的郭永怀受到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询问,当问到“为什么要到美国来?”这一问题时,郭永怀十分坦率地回答道:“到美国来,是为了将来回去报效祖国。 ”为此,郭永怀处处受限,不能进入美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1国与国防尖端技术有关的实验室去工作,然而郭永怀却不为所动。1947 年,郭永怀与 W.R.Sears,A.Kantrowitz、谈镐生在美国康乃尔大学1953 年 7 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不久,美国政府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1955 年 9 月,被美国监视拘留了五年的钱学森得以归国,钱学森临行时与郭永

9、怀约定,一年后在大陆共同为祖国崛起效力,郭永怀不禁热泪盈眶。郭永怀的老伴李佩教授回忆说:“钱学森一归国,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那时美国的许多朋友、包括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不劝倒罢,劝的人越多,老郭越来火。他说,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在临行前,郭永怀在送行聚会的篝火旁,掏出十几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过的书稿,竟然一叠一叠地丢进火里,烧成灰烬,在场的学生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夫人李佩当时也感到非常可惜,便劝阻说:“何必烧掉?留下回国还有用。 ”郭永怀说:“这

10、些东西烧了都无所谓,省得他们再找麻烦,反正这些东西都装在了我的脑子里。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11956 年,W.R.Sears 送别郭永怀的野餐会事情果然不出郭永怀所料,1956 年 9 月的一天,郭永怀夫妇早早来到“克里弗兰总统号”邮轮上,等待着归航时刻的到来。然而,归国的邮轮并没有按时起航,美国移民局的人突然跃上甲板,气势汹汹地要查同为留洋归国的著名学者张文裕夫妇。郭永怀在甲板上暗暗为张文裕夫妇担心,直到看见移民局的人扣下张文裕的书稿离开时才松了一口气。妻子李佩更是暗暗钦佩丈夫的英明决定。郭永怀回到北京后,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

11、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不久,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投入到工作中的郭永怀立即做了两件大事,其一,郭永怀促成了力学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研究班,自己担任班主任与主讲人,培养了中国国防业未来的人才库。其二,郭永怀参加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 ,这意味着中国的力学研究有可能在未来的十二年内迅速发展到现代化阶段。他曾教导年轻人说:“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郭永怀对学生倾囊相授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

12、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1他从不休息星期天和节假日、从不午休,早出晚归,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他听音乐的时间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从清朝到当时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 3 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回忆说:“回国以后他就特别忙,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时间在家里”献身核武 足印高原1960 年,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刚刚起步,苏联的赫鲁晓夫便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共中央决定自力更生,从头摸索,任命 105 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钱学森再一次向

13、党中央推荐了郭永怀。同年,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核武器的力学部分和武器化。他组织大家对核武器的结构力学、结构强度、压力分布等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计算;并指 导大家进行核装置的静态力学研究和静态力学试验。郭永怀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形成了我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郭永怀的生活进入了半地下状态,甚至连妻子李佩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上午他秘密进入九院进行核武器研发,下午,则以力学所副所长的身份进行力学研究,为了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1保证机密,郭永怀的司机从来没有换过。珍贵合影:郭永怀夫妇与女儿郭芹1963 年,

14、英美苏联合签署了禁止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意图限制中国的核研究。为了加快中国核武器的研究步伐,党中央抽掉了大批科研人员前往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究基地。科研队伍迁往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青海基地,那里气候变化无常,冬季寒气逼人,经常飞沙走石,最低温度零下 40 多摄氏度,一年中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郭永怀与许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应,身体肿胀,而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在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高原、在核试验场新疆罗布泊,郭永怀担任场外试验委员,他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开展试验,在气候环境十分恶劣的戈壁、高原,与年轻的科技人员一起喝苦水、住帐篷,风餐露宿。1967 年,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和邓稼先等在我国新疆核试验场区郭永怀经常奔波于北京、青海和罗布泊之间,听取汇报、指导科研,深入科室、车间,亲临试验现场,对一些关键问题开展技术讨论。从课题设置、方案制定、装置建立、实验落实、结果分析等,一一亲自过问。与此同时,郭永怀仍关注和倡导力学新兴领域的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1究工作;参与领导火箭氢氧发动机和地空导弹的研制工作;参加有关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参加人造卫星设计院 的领导工作;参加空气动力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参与指导重大工程防护的科研工作在生活上,郭永怀的简朴也出了名,一支钢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