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x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3884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一).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毛诗:出现稍晚,又是古文经,未得立。但是到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随着郑学大昌,毛诗遂独行于世,今天所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2、赋、比、兴:为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朱熹解释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直接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如著名的卫风?硕人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兴的问题较为复杂,大体来说,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的开头位置。就兴与诗歌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意义相关的例子,如关雎 ,不相关

2、的例子,如唐风。山有枢 。赋、比、兴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3、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出现,用古文字写定,比今天尚书多出十六篇,这十六篇后来亡逸了。4、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也是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5、 春秋三传:左传 、 春秋公羊传 、 春秋谷粮传都是阐述春秋经的“传” ,合称春秋三传。6、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幻写意。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7、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当时他并没有特定的名称, “楚辞”这个名称西汉

3、时开始出现。从体式上看, “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以抒情、议论、描写为主,刘向把楚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进来,命名楚辞 。8、互见法: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如高祖本纪 。9、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 229 年的历史。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 ,只是改“书”为“志” ,又取消“世家” ,并入“传” 。全书 100 篇,分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体现了班固

4、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10、抒情小赋:到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份减小而抒情成份极大增加的赋作,如张衡归田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祢衡鹦鹉赋等,这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11、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西汉乐官为太乐令、乐府令两个官职,分别掌管雅乐、俗乐。乐汉掌管音乐的机构,也分为两个衙署,一是太予乐署,一是黄门鼓吹署。魏晋以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12.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 “三曹” “七子”等人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汉

5、末的社会动乱,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情怀,形成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诗风,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13. 游仙诗:它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 。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14. 玄言诗:它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15.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因为最初形成于南朝永明年间而得名,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它是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16. 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彩丽靡轻艳的文风

6、。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17. 北地三才:指南北朝时期北朝北方本土诗人的代表温子升、邢劭、魏收。18. 吴歌:产生于六朝时期长江下游地区,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为中心,主要是民歌,内容多歌咏男女爱情,多用谐音双关。19. 西曲:产生于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汉水两岸的城市,包括荆、郢、樊、邓一带。内容多写水边船上的旅客、商贾的生活、商人和少妇的离别之情。20.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词藻。21. 文心雕龙是南朝齐梁之际刘勰所作,是一部系统系统完整而且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着重探讨的主

7、要问题有: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此前的文学现象,并开创性的将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古文史上占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22. 上官体: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风,上官仪为初唐宫廷诗人的代表,上官体形式上以“绮错婉媚”为本,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上官仪提出的“六对” “八对”之说,诗歌多为应制奉和之作,以属对工切、写情清丽而著称,成为宫廷诗作的典范,时人多有效仿者,故称上官体。23. 初唐四杰:指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他们的创作有明确的审美

8、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气节壮大,慷慨悲凉。四杰,将描写的场景由宫廷移向市井,由台阁移向江山与塞漠,扩大了诗的题材范围。24. 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诗坛专门以描写山水风光和田园情趣为主要创作题材的重要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 ,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此派诗人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特征,艺术上寓情于景,状物传神,把我国山水田园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5. 大历十才子:是中唐代宗年间出现的一个诗人群体。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维、夏

9、侯审。他们的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并且偏重于诗歌的形式技巧。26. 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开始流行的一种诗体,代表诗人为元稹、白居易。元、白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 ,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 ,加上他们两人的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27. 韩孟诗派:是中唐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李贺、贾岛、姚合等人也被认为是这个诗派的重要诗人。这一诗派主要活动在贞元元和至长庆的三十多年中,创作上有尚怪奇重主观的共同倾向,诗中表现的往往是自己内心的情状,而不是

10、世俗所常有的生活甚至是怪异变形的境界,它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唐诗歌创作的新变和繁荣。 28.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29. 二十八字史论:指杜牧的七言咏史绝句。在晚唐诗人中,他是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用鲜明的史论笔法,通过追忆惜日辉煌以抒发末世的感伤,或寻找前人的覆辙以警戒当今,能从时代的变迁中参悟人生的哲理,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蕴藉的诗味之中。30. 古文运动:指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领导的文学革新运动,因为借儒学复古运动的旗帜,在文体上恢复先秦西汉文章,散行单句不拘格式的写作传统

11、而得名。韩、柳提出:“文以载道”为核心的完整的古人理论,主张用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美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革新之风和文体的目的。由于古文作家在写作实践中成绩突出,文人们大力支持呼应,形成一场广泛的文学运动,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31. 花间诗派:是晚唐王代以、温庭筠、韦应物等人为代表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诗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五代后蜀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皇甫松、孙光宪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花间词人的作品多为供歌筵、酒席演唱的侧艳之间,形成婉丽绮靡、香艳柔软的词风。但“花间派”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只是创作倾向大致相同的作家群。2

12、7. 韩孟诗派:是中唐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李贺、贾岛、姚合等人也被认为是这个诗派的重要诗人。这一诗派主要活动在贞元元和至长庆的三十多年中,创作上有尚怪奇重主观的共同倾向,诗中表现的往往是自己内心的情状,而不是世俗所常有的生活甚至是怪异变形的境界,它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唐诗歌创作的新变和繁荣。28.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29. 二十八字史论:指杜牧的七言咏史绝句。在晚唐诗人中,他是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用鲜明的史论笔法,通过追忆惜日辉煌以抒发末世的感伤,或寻找

13、前人的覆辙以警戒当今,能从时代的变迁中参悟人生的哲理,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蕴藉的诗味之中。30. 古文运动:指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领导的文学革新运动,因为借儒学复古运动的旗帜,在文体上恢复先秦西汉文章,散行单句不拘格式的写作传统而得名。韩、柳提出:“文以载道”为核心的完整的古人理论,主张用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美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革新之风和文体的目的。由于古文作家在写作实践中成绩突出,文人们大力支持呼应,形成一场广泛的文学运动,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简答题1. 关于诗经汇编的三种说法。答: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 305 篇。关于诗经的

14、汇编有三种说法:1、班固汉书中有“采诗说”2、 国语中有“献诗说”3、 史记中有“孔子删诗说” 。2. 左传的文学风格和特点是什么?答: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典型的例子如晋公子重耳之亡 ,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 左传作者注意记叙这样错综复杂的战前外交策略,在战争叙述中添加了曲折的故事意味。第四, 左传还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3.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答:它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和事迹,言论为多,第一,铺张辨丽,整饰恣肆的风格。第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第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第四

15、,引譬设喻,善用寓言。4.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答: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 论语和墨子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5. 简述大歌的文学风格?答:1、屈原在九歌诸多作品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 ,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他写神的灵异如东皇太一中“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描写神的灵光四射,飘渺高远,法力超凡,但神灵的感情与凡

16、人完全不同 2、 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独特的风格。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他侧重于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这就使奇异深浓的情感,凄清幽渺的境界以及曼妙清新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6、简述西汉初期、东汉散文的发展大势?答: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往往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东汉前期的散文具有怀疑和批判精神,追求真实,力排虚妄,尤以王充为代表。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混乱,士人议时政,发愤指弊,他们的文章往往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7、以子虚赋为例说明汉代散文体大赋的特点?答: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则是司马相如。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合称天子游赋 。作品的绝大部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