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向社会征求对东港区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73874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面向社会征求对东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于面向社会征求对东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于面向社会征求对东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关于面向社会征求对东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关于面向社会征求对东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面向社会征求对东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面向社会征求对东港区(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面向社会征求对东港区加 快 构 建 现 代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的实 施 方 案 意 见 建 议 的 公 告今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6 月5日 省 委 办 公 厅 、省 政 府 办 公 厅 印 发 关 于 加 快 构 建 现 代 公 共 文 化服 务 体 系 的 实 施 意 见 (鲁 办 发 201525号 ),日 照 市 关 于 加 快 构 建现 代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的 实 施 意 见 已 完 成 征 求 意 见 ,即 将 由 市 委办 公 室 、市 政 府 联 合 印

2、发 ,现 将 我 区 关 于 加 快 构 建 现 代 公 共 文 化服 务 体 系 的 实 施 方 案 (征 求 意 见 稿 )面 向 社 会 公 众 征 求 意 见 。如 有 修 改 意 见 请 直 接 在 材 料 上 用 红 色 字 修 改 ,并 于 9月 30日 前反 馈 至 区 文 体 新 局 文 化 艺 术 科 邮 箱 (DGWHYSK163.COM)。联 系 人 :陈 凤 莲 ,联 系 电 话 :2950396、13396230006。东 港 区 文 化 体 育 新 闻 出 版 局2015年 9月 21日 2东 港 区 加 快 构 建 现 代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的实

3、施 方 案 (征 求 意 见 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

4、基层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有效统筹资源,丰富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三个东港 ”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政府主导,切 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3多元参与,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坚持共建共享,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推进。(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发展均衡、服务便捷、多元参与、共建

5、共享、保障充分、统筹有力、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现标准化、均等化,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协同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基本形成。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四)建立健全保障标准体系。参照国家指导标准和省、市实施标准,建立健全我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和保障底线。建立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进行调整。(五)建立健全管理标准体系。更加注重文化设施的运行管理,建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益电影放

6、映场所和体育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标准。(六)建立健全评价标准体系。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为抓手,完善针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标准。以评估定级等工作为抓手,完善针对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考4核评价标准。探索引入社会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七)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按照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坚持均衡配置、严格预留、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坚持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实体服务与数字服务相结合,健全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到2020年,区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

7、一级,区级基本建成博物馆、美术馆、全民健身中心,围绕区委、区政府“突破园区、聚力招引” 工作部署,加大区(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经济园区延伸力度,强化对各级经济园区的公共文化辐射服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总结推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经验,社区(村)建有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有条件的行政村可以建设社区文化服务站。(八)推动各类文化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体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完善管理、服务、保障等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加强区校共建共享,扩大高校文化体育

8、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力度。推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扶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逐步纳入免费或低价开放范围。(九)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5务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和城区资源向农村输送力度。根据城镇化发展实际,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推行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推进区级博物馆、美术馆建设,以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为中心,在城乡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设立分馆,开展流动服务,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实

9、现农村、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加大对特色非遗项目、农村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推进“三农” 出版物发行、广播电视涉农节目制作和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继续深入实施“一村一年一 场戏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 “文化惠民、服务群众” 办实 事工程、 “千百重点文化工程 ”、“百场公益文化培训” 、“新农村新生活培训”、“ 远教进广场”、“空中道德讲堂” 、“社区大讲堂”等文化惠民 项 目,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为行政村和社区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逐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总量。(十)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与“突破三庄、带动西部” 工作紧

10、密结合,推动贫困村的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扶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达到或接近全区平均水平。以广播电视网络服务、数字文化服务、流动文化服务、乡村文艺队伍培育、民间艺术保护等为重点,集中打造一6批文化扶贫项目。到2017年12个省定贫困村和30个市定贫困村基本建成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59个文化薄弱村基本建立文化活动队伍,文化活动开展常态化。(十一)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切实保障好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城区低收入群体、农民工和农村留守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在设施建设、

11、队伍培训、活动开展、项目打造等方面,把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鼓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社会力量为特殊群体提供针对服务。开展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促进工作,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城乡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青少年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区级公共图书馆逐步建成盲人数字图书馆、有声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配备盲文图书及相关设备,完善盲人数字服务平台。完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电影院和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无障碍实施。加强对残疾人文化艺术的扶持。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常住地

1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机构、社区和用工企业为实施主体,满足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十二)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统筹兼顾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实现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统一。广泛开展7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文艺爱好,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挖掘特色资源,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通过政府购买、票价补贴、演出补贴、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公益性演出、体育健身组织公益性培训和社区影院公益性电影放映,推动经营性文化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等向公众提

13、供优惠或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鼓励商业性文化活动对群众免费或优惠提供。积极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旅游休闲、教育培训、会展演艺、数字网络、书法美术等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十三)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加强对文化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规范有序发展。鼓励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成立行业协会,发挥其在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文化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独立承担适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事项。制定完善关于文化类社会组织的规章,明确功能定位,引导文化类社会组织依法衣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政府向文

14、化类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加强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严格执行社会组织年检和信息公开制度,开展运营绩效评估和社会信用评估,实现依法管理、依法运营。(十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放宽准入政策,通8过减免税费、项目帮扶等激励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捐赠物品、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备、合作运营等途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具体办法,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模式,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

15、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扶持“庄户剧团”等各 类群众自 办文化团体建设。(十五)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努力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完善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文化志愿服务数据库。将文化志愿者培训纳入公共文化辅导工程,加大辅导和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成立东港区文化志愿者协会,动员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家、优秀运动员等社会知名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影响力。每个对外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至少成立1支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至少围绕1个主题定期开展文

16、化志愿服务活动,至少培育1个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继续深化“文化 义 工” 、“爱心流动书屋”、“ 小草学堂”、“红舞鞋” 、 “放学来吧”、“ 4:30学校” 、“动起来 更精彩”等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结合总分9馆建设,完善“结对 子、种文化” 工作机制,建立文化志愿服 务下基层制度。五、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能力(十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科技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作用,将公共文化科技创新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专用装备、软件、系统的研发应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手段、提高效能。建设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养新型文化业态。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单位与科研单位、高科技企业联合开展相关研究,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十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馆藏产品数字化,为群众提供数字化服务。积极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 行动,及 时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按照需求定服务项目,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