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3645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 对象、特征、顺序、方法) ,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具体的学习(复习)方法如下:文学常识的学习(复习) 方法主要有:一、分类法。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二、网络法。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篇名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

2、(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到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三、表格法。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各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二、命题思路导航近几年的中考题,考查范围较广泛,要求按时代了解我国古代、现代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按国籍了解外国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熟悉基本篇目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作品出处及评价,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一般体裁常识的阅读要求,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格式,以及常见常用的文化知识。而此部分内容主要靠识记,题型以选择、判断为主。随着

3、现在中考对文体常识的知识内容的淡化,越来越注重文学常识的考查。那么结合中考实际,谈一谈文学常识作为考点最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如闻一多_,诗人_、_。判断题,如: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 ,这是我国第部编年体通史。B.韩非,是战国时代的重要作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选择题,如选出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A.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 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综合题。经常出现在文段阅读题中,这种题考的范围较大,可考文章的出处,文体特点,文体的分类、要素等。要掌握好文学常识,要做到能抓住主要内容,识记完整准确,经常复习,同遗忘做斗争。三、典型例题解析:例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4、项是( )A.捕蛇者说选自唐代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C.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2【分析】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古今外的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情况。这种题型是语文常识类考查最常见的形式。本题涉及到如下内容:题目、作家、出自何处以及体裁等,因出题往往将文体、文学知识揉在一起,因此,需要逐项分析。经分析可以看出 A、B、D 三项都是正确的,而 C 项中 “苏州园林 ”的作者应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叶圣陶” 。【答案】正确答案是 C。【说明】做这类文学常识的中考试题,不仅要牢记初

5、中六册中重点课文、出处、作者及作家的基本情况,还要扩大知识面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例 2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两表酬三顾,一对定千秋” ,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的事。B.袭人是 红楼梦 中的人物,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C.复活 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西施是春秋时吴国的美女。D.科举考试中,在县里或府里参加乡试,考取的人叫“举人” 。【分析】本题属于拓宽加深题,A 项中“两表”指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拜见孔明之事, “一对”指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或指隆中对一文。总之,这幅对联中的典故没有一件与周瑜有关。故 A 项错误;C 项中 复活 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著

6、名长篇小说,西施则是春秋时越国的美女,故 C 项错; D 项中考 “举人”的乡试应在省里举行,在县或府里举行的是院试,考取的人叫“秀才” ,故 D 项也是错的。只有 B 项说法正确。 【答案】正确答案是 B。【说明】这类型试题意在考查考生知识库存量,它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有一定难度,但很多知识与课文内容有关,学生稍加留心加上平时的课外积累,应该可以回答。四、中考模拟演练:中考真题演练(0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 、 出师表 、 捕蛇者说 、 陋室铭中的“记” 、 “表” 、 “说” 、“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B.成语 “一鼓作气

7、 ”、 “鸿鹄之志”分别出自左传? 曹刿论战和史记? 陈涉世家 。C.范进中举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D.天净沙?秋思 和山坡羊 ?潼关怀古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 、 “山坡羊”是曲牌名, “秋思” 、 “潼关怀古”是题目。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 “孙3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西游记 ,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孙悟空故事的名字: 3.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A.望天门山 渭城曲 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B.出师表 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C.成语 “一鼓作气 ”、 “扑朔迷离” 、 “讳

8、疾忌医”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 口技 扁鹊见蔡桓公 。D.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 4.课文、作者、国籍(或朝代) 搭配错误的是()A.范进中举施耐庵明朝 B.“友邦惊诧”论鲁迅中国C.中国石拱桥茅以升中国 D.变色龙契诃夫俄国5.下面的句子,诗文、题目、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宋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宋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宋6.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都 德 和 莫 泊 桑 都 是 法 国

9、 的 著 名 的 文 学 家 , 他 们 都 有 著 名 短 篇 小 说 被 翻 译 成 中文 。B.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人称“诗仙” , 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作品。C.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集。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陌上桑选自于诗经 。7.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B.春 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C.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D.书信结尾的“此致” ,一般在正文后另起行空两格写;“敬礼”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8.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是谁?(

10、1)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篇名: 人物:_(2)他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篇名: 人物:_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4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 秋思中的名句。 “天净沙”是词牌, “秋思”是题目。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11、10.下面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哪部分文学作品( )保尔- 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杨修 三国演义 鲁达 水浒传11.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2.对一般书信的书写格式说法有误的是( )A.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面加冒号。B.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回行,顶格写正文。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写。C.结尾表示祝愿

12、词语,如“祝” 、 “此致”等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进步” 、 “敬礼”等要另起一行顶格写。D.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上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13.下列诗文的出处及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 怜 身 上 衣 正 单 , 心 忧 炭 贱 愿 天 寒 闻 官 军 收 河 南 河 北 唐 白 居 易B.忽 如 一 夜 春 风 来 , 千 树 万 树 梨 花 开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唐 岑 参C.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宋 柳宗元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 陆游14.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的打“” 。A.

13、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结局。( )B.论点和论据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C.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D.论证方法指的是立论和驳论。( )15.填空。A.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诗文(或寓言) 中,如“讳疾忌医 ”就见于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 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1)成语_ 见于_ 的 ;(2)成语_ 见于_ 的 ;(3)成语_ 见于_ 的 ;5B.中国古代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五经”是指_、_、_、_、_.。C.“文房四宝”是对_、_、_、_四种文具的统称。D.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推断,

14、 “江阴”的位置应在, “河阳”的位置应在_。E.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_。不惑 垂髫 花甲 加冠 而立 古稀 半百?中考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句子、句子的出处、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唐朝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朝C.禽兽之变许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蒲松龄清朝D.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伊明朝 2.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儒林外史和水浒传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B.菜园小记是吴伯箫的散文,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小说。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学家都德,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D.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桃花源记 、 马说 、岳阳楼记 、 狼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B.“随风潜入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