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程序,提高数学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教学程序,提高数学能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优化教学程序,提高数学能力盐城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 杨汉英 邮编:224001小学数学中,许多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数学能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基础。现就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谈几点体会。一、钻研教学内容,合理进行安排。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是否能保持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刻苦钻研教材知识点,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枯燥的数学趣味性,用教学的艺术感染学生。在小学数学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透彻理解意义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小
2、数乘法的意义分两种情况:一是小数与整数相乘;二是一个数与小数相乘。这是学生在理解上的一个难点,也是高年级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难点。怎样更好的突破难点,又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基础呢?我设计了三组题,例:(1)12.6 6 (2)5.3 0.5 (3)3.25 1.84.28 3 0.86 0.25 31.2 3.250.15 21 1.2 0.375 8321.534第(1)组题是小数与一个整数相乘,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2很快引导出是表示几个几或几的几倍,几个就是几倍,师强调把第一个因数看作标准,也就是一倍数,求几个标准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第(2)组题是一个数与小于 1 的数相乘,一个数乘一个
3、小于 1的数是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 5.3 的十分之五,0.86的百分之二十五,1.2 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第(3)组题由第(2)组引入,乘数大于 1,既有整数部分,又带有小数部分,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倍。三组题使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意义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了清晰的理解。2.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第(1)组题的意义由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入;第(2)组题中,0.5 表示十分之五或一半,也就是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0.25 表示百分之二十五,联想 4 个 25 是 100,4 个 0.25 是 1,0.25 是把 1 平均分成四份中的一份,是四分之一;0.375 是千分之三百七十五,联想
4、125 与 8 相乘是 1000,8 个 0.125 是 1,0.125 是 1 的八分之一,3个 0.125 是八分之三;第(3)组题与带分数相联系,这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蕴伏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为今后初中给出纯小数与带小数的概念奠定基础,推出纯分数与带分数。这一安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满足,也使群体学生体验到深入理解数学的乐趣,建立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掌握数学规律是形成数学能力的保证。由第(1)组题的意义引导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其积必大于或等于标准,即第一个因数。第(2)组题的纯小数与纯分3数的意义决定了积必小于第一个因数。第(3)组题的带小数与带分数
5、的意义决定了积大于第一个因数。明确了如何从意义理解并确定积的大小的数学规律。老师又安排一组练习使学生体验掌握了规律的优越性。如: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125 0.7 ( ) 125 125 2.1 ( ) 1250.01 ( )2.46 0.01 3.65 ( ) 0.997 3.65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此类问题,并通过比较的方式,进一步领悟算理和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精心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优化课堂教学程序,就要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信心,热情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应更多的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的活动与探索的过程,让他们
6、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切实提高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相遇应用题教学中我作如下尝试:1.设计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促进内化。相遇应用题中,“相遇”,“速度和”,“相遇时间”等术语的含义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生活经验有限、概念又抽象是制约学生理解的关键。活动方案(1):手心对手心,同时前进,击掌相遇。理解相遇的前提是两个物体相对(相向)同时运动。 (2)多媒体课件的演示。(3)两个同学从两处准备,老师用秒表测试他们同时相向出发到相遇的时间。理解相遇的方向,时间,各自的速度,各自的路程与全程的关系。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在脑海中确定“相遇问题”中的两个4物体的运动情景,将实际运动情景转化成抽象概念。学生在参与中建立起
7、愉快的学习心态。2.设计教学目标,在探索中发展思维。学生初步理解了相遇的特征和数学术语,教师要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从事物中抽象出算理的能力,在探索中发展思维。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遇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我做了如下设计: “相遇应用题”数量关系理解与总结:例: 小明每分钟走 50 米,小红每分钟走 60 米,两人同时从A、B 两地相向而行。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1 分钟接近_米;2 分钟接近_米;3 分钟接近_米;4 分钟相遇,小明走_米,小红走_米,两人共走_米, A、B 两地相距_米。总结: (1)速度和时间=路程 (2)路程速度和=时间(3)路程时间=速度和确定一分钟、二分钟
8、、三分钟得到的相遇的距离,请学生用两色笔分别在图上描出距离,体会路程的得来,从而推导出相遇应用题求路程的两种方法,理解算理。这一安排,形象的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的表达事物的发展过程,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主动的参与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构建。三、激发动机,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1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一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例如,在进行“十几减 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
9、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 减 9 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 9 减 2 得 7,再用 10 减 7 得 3,因此 1293,这样做可以吗?”开始教室非常安静,片刻之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抛了出来,学生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是其他学生没有想到的,就连我也为之一震。我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且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优化教学程序,还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
10、动,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对学习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情感(检查学生旧知识掌握的情况)两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旧知识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用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中经过充分的讨6论和研究、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条上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主要有六种方法:(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3)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5)沿着梯形的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6)沿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旋转变成两个长方形。因此,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尝试,我更深入地体会到优化教学程序就是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得到最大的收益。教师应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方法为学生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