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73102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振海2008 年 8 月 18 日教育部 2003 年安排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在选修课程“(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中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关于学习这一模块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我们根据新课标的

2、要求,安排了中外历史上 9 个影响较大的改革实例。其中,中国 4 个,即战国时代的商鞅变法、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和清末的戊戌变法。外国 5 个 ,即古代希腊的梭伦改革、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的农奴制改革、非洲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内容基本反映了历史上改革的大致面貌。本书采用单元和课的结构,每项改革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有 3 课或 4 课,单元或课前有引言,课后有“探究学习总结” ,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本书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安排了 3 个活动课。共计 29课时3 课时。教学建议:1. 紧扣主题。22. 重新组织(根据不同

3、的情况) 。3. 合理安排课时。4. 做到难易有别(梭伦改革、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如梭伦改革,即使在高等院校的世界通史课程中,也讲得相对粗略。但根据课时安排,最少也要设计 3 课时的内容。目前的课本内容比较细。这一专题是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前奏或铺垫,在理论上不易把握。概念也比较多,如部落、城邦、贵族与平民、古代农业与工商业、债务奴隶制、财产等级制度、僭主政治,可以结合必修一内容,进行回顾,加以铺垫。又如阿里改革,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没有任何知识基础。需要将近代时期非洲、埃及的历史加以适当的铺垫,要回顾一下奥斯曼帝国、马木路克的统治以及英国和法国的殖民统治。以及改革的内容:土地制度、经济制度

4、、政治、文化、军事等。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次改革最终归于失败?原因在于本国封建势力的顽强,西方列强的干涉。有许多西方式的改革,却不能成功?与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命运进行对比西方列强是不是会真正支持?其他内容教师已经比较熟悉。在初中和现行高中教科书中也属于比较传统的内容,学生也易于理解。但是,由于它们处于模块中一个子专题的地位。其功用也有所变化。如在探究活动课中,对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改革的阻力为什么如此之大?特别是王安石变法中他的执著、多次辞职的举措,表明其精神可嘉。阅读本书正文之前,我们可以建议先看看本书“编者的话”的这一段文字:“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

5、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 ”其中的要点就是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和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改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如具有艰巨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可以以其他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上的改革。如对改革领导者的分析。3如对改革不同性质的分析。如对改革成功与失败的分析,它们为什么成功或失败了等等。例如,梭伦改革代表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奴隶制为封建制的愿望;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政权实行的封建化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面对危机的改革;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危机实行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方面,总的来说是新兴资产

6、阶级反对封建主的斗争;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阿里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封建统治阶级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此外,从改革背景的角度来分析“主动型”的改革与“危机推动型”的改革也是一个思路。十多年前有一本书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著) ,其中提出的论点之一是中国的改革都是“危机推动型”的改革,即只有在经济社会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着手改革。这就是所谓“逼出来的”改革。“逼出来的”改革与“危机推动型”的改革,说的是同样意思。为什么要让“危机推动” 、要被别人逼才干呢?这使我们不由得想起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在丙乙之际著议第七中的空谷之论:“一祖

7、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疏若自改革。 ”是的,与其被别人逼着改革,不如自己积极应变,主动出手,自主自由地进行改革。龚先生之所以呼吁、倡导“自改革” ,我想是因为他认识到,那些“危机推动型”的改革, “被逼出来的”改革往往带有亡羊补牢性质的,往往代价甚巨,成本极高。而“自改革”因为是主动应变的、积极出手的,故往往是未雨绸缪性质的,也是投入小、收益大的。还有,因为“自改革”是在相对宽松和有回旋余地的环境下进行改革的,因而引起的社会震动也相对较小。其实,历史上的改革,大都是被动型与主动型的混合体。换言之,是先有先知先觉者主动的改革提议、举措,后有后知跟从者的被动的行动、进程。

8、比4如商鞅变法,商鞅是主动的倡导者、推动者,多数的臣民是被动的适应者、参与者。再如清末的百日维新,光绪皇帝和戊戌六君子是主动的带领者。庚子事变后,慈禧后党在国内外各种力量的压力下推行的所谓“新政” ,则是被动的。当然,这也只是相对的说法。因为光绪等推行的改革,也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压力下进行的。归根到底,改革是人的行为。看来,改革也有一个“闻道有先后”的问题。面对同样的国情大势,有的人有忧患意识,而且头脑清醒,急不可待地谋求改革;而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或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以致误人误己。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有人居于庙堂之上,有人处于江湖之中,对改革大业,人们应当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领

9、导者应当多一些主动的“自改革” ,普通人则应该积极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最后,改革也是一种选择,而选择意味着牺牲。问题在于是由谁作出牺牲?是由少数人还是由多数人作出牺牲?牺牲谁的利益,保护谁的利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而改革考虑的范围和实施的程度,又决定了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改革,也没有人人都满意的改革,因为改革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我们支持改革,但对那些借“改革”之名而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做法则要坚决反对。在我国这样的大国进行的改革,只能是一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急于求成。希望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把一切关系调整好、处理好是不可能的。因

10、为“治大国如烹小鲜” ,对改革的进程是急不得也不能急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凡事也有另外一面,如果借口某项改革难就不进行改革,也是错误的。因为改革的目的是保持社会的活力,借口难而维持现状,不进行改革,同样是不可取的。改革还有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大国进行的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人认为全盘西化可以改造中国,那是不可能的。中国改革的药方需要中国人自己去找,不能指望依靠某一国家的经验就可以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因为这是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5以上这些,也许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历史上的改革的现实意义吧。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一、本单元内容介绍课标指出的

11、梭伦改革的要点是:“(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 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第 1 课第一目“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先介绍了雅典的地理位置,说明了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走向以及社会政治特征的影响。教材介绍了荷马时代和雅典城邦国家雏形的形成。教材重点介绍了公元前 8 至 6 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尖锐矛盾的表现、演变和发展趋势。第二目“工商业的发展” 。教材从公元前 8 世纪以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说到雅典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接着讲述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壮大以及由此导致的雅典社

12、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情况。重点是雅典公民中的“平原派” “山地派” “海岸派”的来历及其政治主张。第三目“首席执政官梭伦” 。教材首先讲述了梭伦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背景,即萨拉米斯岛问题的由来。出于对雅典统治者不许人们提出收回萨拉米斯岛的强烈不满,梭伦化装为一个疯癫诗人(见 7 页“历史纵横” ) ,激发起雅典人的爱国精神。后来,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率领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以此为基础,公元前 594 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总的来说,第 1 课主要讲述了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了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有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加以理

13、解。其一是公元前 8 至前 6 世纪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致使雅典面临着深刻6的政治危机。在当时,在政治上,贵族不仅占据了所有重要的国家官职,而且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平民则毫无政治权利可言,由平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形同虚设。在经济上贵族还控制了城邦的经济命脉,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纷纷破产,无力还债的平民债务人及其家属从此被束缚在土地上,被迫向债权贵族交纳 5/6的收成作为地租,自留 1/6,因此被称为“六一汉 ”。此外,所有的借款或租地都要以人身作为抵押,平民本人及家属因债务或交不起地租而沦为债务奴隶。由此,平民的反抗不断出现,并酝

14、酿出公元前 632 年的“基伦暴动”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司法执政官德拉古在公元前 621 年把当时的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限制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然而,该法典仍然维护贵族既得利益,如允许债务奴役,对偷窃蔬菜水果者均处死刑等等,被后世称为“血腥法律” ,不可能化解雅典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其二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兴起,促成了雅典的社会政治改革。这一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与外贸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逐渐形成。他们不满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要求参与城邦政治,并卷入了当时的政治纷争。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一般住在沿海地区,被称为“海岸派” ,他们不像“平原派”的旧贵族那样靠放高利贷、收地租和奴役债务奴隶来牟利,而

15、主要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他们一方面对无法参与城邦政治强烈不满,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另一方面因经济上富有,也反对属于下层平民的“山地派”彻底改革的激进要求,而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不过,在反对贵族专权上,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是一致的,他们借助于平民的力量向贵族施压,呼吁改革。正是在上述社会历史背景下,梭伦登上政治舞台而发动改革。他社会阅历丰富,具有振兴雅典城邦的政治理想。在收复为梅加腊侵占的萨拉米斯岛的斗争中,梭伦既激发了雅典公民的爱国主义激情,也树立起良好的政治形象,由此而在公元前 594 年被推选为首席执政官,全面推行改革。第 2 课 除旧布新的

16、梭伦改革第一目“颁布解负令 ”。所谓“解负令”就是废除债务的法令。教材以7此为核心,先简述了“解负令”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遗嘱法” ,接着介绍了梭伦为应对贵族反对而做出的一些让步。然后重点介绍了“解负令”实施的结果和意义。第二目“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从目的、标准、权利义务和评价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梭伦根据人口调查的结果,制定了个人权利大小与其所拥有的财产相对应的政策,这就是财产等级制度。包括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各个等级的权利不同、各个等级的义务不同以及对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第三目“建立四百人会议 ”。从三方面介绍了梭伦推行的国家权力机构改革,即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组成“四百人会议” ,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第四目“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介绍了梭伦改革在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各项措施。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第 2 课讲述了梭伦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