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零识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725846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零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零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零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零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零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零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零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 零識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鵬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 文辭典雅,內容豐富,具有重要的文獻研究價值。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對即將發佈的清華簡第五冊整理報告做了補正 1。當時筆者因身在外地,未能躬逢其會,殊為可惜。此前,在清華簡的研讀過程中,筆者也曾寫過一些小札記,因其中有些內容即將發佈在將要出版的一些刊物上,不便全文貼出,故這裏先擇其概要稍加論說,以祈方家批評指正。一湯處於湯丘簡 3 曰:乃與少(小)臣惎 (謀)夏邦,未成,少(小)臣又(有)疾,三月不出。按:惎,古書常訓為毒。 說文:“惎,毒也。 ”杜預注左傳 , “惎”常訓為“毒” 。 2左傳定公四年:“管

2、蔡啟商,惎閑王室。 ”杜預注“惎,毒也。周公攝政,管叔蔡叔開道紂子祿父,以毒亂王室,惎音忌。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知伯不悛,趙襄子由是惎知伯。 ”杜預注“惎,毒也。 ”我們懷疑,古訓中“毒”或即“ (謀) ”字之訛。王引之經義述聞 “惎間王室”條云:管蔡啟商,惎閑王室。杜注曰:“惎,毒也。管叔蔡叔開道紂子祿父,以毒亂王室。 ”正義曰:“惎,毒。閑,亂。 ”賈逵云然。是相傳訓也。引之謹案,毒亂之語不辭。惎之言基。基,謀也。間,犯也。謂謀犯王室也。 爾雅曰:“基,謀也。 ”康誥曰:“周公初基,作大邑于東國洛。 ”鄭注以基為謀,是也。 廣韻:“惎,教也。一曰謀也。 ”訓惎1http:/ ,清乾隆十

3、一年陆氏小郁林刻本。為教本于宣十二年傳“楚人惎之脫扃”注,訓惎為謀,疑即此傳舊注也。 玉篇:“諆,謀也。 ”廣韻:“諅,謀也。 ”諆、惎、基,並字異而義同。 3王氏之說甚是。將“惎”訓為“謀” ,置諸上引“某惎某”的文例中,於義皆安。清華簡“惎 (謀) ”當理解為同義連用,這種同義連用的例子文獻中習見,此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引“某惎某”的句式中, “惎”字所連接的主語與賓語,常為敵對的兩方,且最後一方皆被另一方所伐滅。又逸周書小開武:維王二祀一月既生魄,召周公旦曰:“嗚呼!余夙夜忌商,不知道極,敬聽以勤天下。”小爾雅廣言:“惎,諅,忌,誋古並通用也。 ”周武王“夙夜忌商”與清華簡中商湯及

4、伊尹“惎謀夏邦” ,事類相似,忌、惎之義,疑或相同。二厚父簡 11 有言曰:曰民心隹(惟)本,氒(厥) (作)隹(惟)枼(葉) ,引(矧)其能丁良于 (友)人,廼洹(宣)弔(淑)氒(厥)心。按, “丁良”一詞典籍稀見,疑當讀為“貞良” 。上古音丁、貞皆在端母耕部,同聲疊韻,於例可通。說文:“ ,赤色也。从赤、巠聲。 詩曰:鲂鱼 尾 。 ,或从貞。 ,或从丁。 ”又說文:“頂,顚也。从頁、丁聲。 ,籒文从鼎。 ”古文字中鼎、貞為一字之分化,故丁、貞相通,似無疑義。貞,有忠貞、誠信之義,良即“溫良恭儉讓”之良, “貞良”並稱,典籍習見。 墨子明鬼下:“必擇國之父兄慈孝貞良者,以爲祝宗。 ”史記秦始

5、皇本紀:“尊卑貴賤,不踰次行;姦邪不容,皆務貞良。 ” 此外, “貞良”一詞還見於出土文獻。北大秦簡善女子之方 (013)云:“莫(暮)臥蚤(早)起,人婦恒常,絜(潔)身正行,屯(純)貞以(與)良。 ” 3(清)王引之经义述闻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第 472 頁。將“丁良”釋為“貞良” ,從厚父文意上看也是很合適的。此簡簡文以樹為喻,前兩句大意是說人心如同樹根,人的所作所為像枝葉。 (根深則葉茂,反之亦然。 )同理,假如行為上可以貞良,則其善心亦可得以發揚。三厚父簡 12 有言曰:曰天 司民,厥徵女(如)左(佐)之服於人。按:“左”疑讀如逸周書 “佐官維明”之“佐” ,指身體四肢。逸周

6、書成開:“人有四佐,佐官維明。 ”陳逢衡云:“人有四佐,謂四枝。佐官維明,官,五官,耳、目、口、鼻、心也。 ”逸周書小開武:“維人四左” 。劉師培云:“玉海二引作四佐 ,一百三十四引同。 ”潘振云:“維人四左,與武順解 心有四佐同,四佐指四枝,謂手足也。”四殷高宗問三壽簡 16 云:寺(持)型罰赦,晨(振)若(弱)敘(除)態(慝) 。按:“持”從“寺”聲,故“寺”可讀為“持” 。持型,即奉持或保守先王典型之意。清華簡厚父曾云:之匿(慝)王廼渴(竭) 【五】 (失)其命,弗甬(用)先 (哲)王孔甲之典刑(型) ,真(顛) (覆)氒(厥) (德) , (沉)湎於非彝,天廼弗若(赦) ,廼述(墜)氒

7、(厥)命,亡其邦。 【六】其中“弗用型”之語,正可從反面為此簡“持型”作注。傳世文獻中在言君王執政之要時,亦常強調保守先王“典型”的重要性。如逸周書皇門中周公旦就曾言“至於厥後嗣,弗見先王之明刑,維時及胥學於非夷” 。清華簡皇門作:“乃弗肯用先王之明刑” 。當然,簡文中的所持之型中也可能包含刑罰之刑。古書中“刑”可以持,漢書中元帝曾向宣帝進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記載霍光事蹟時云“光持刑罰嚴,延年輔之以寛。 ”簡文中“持型罰赦” ,大概是說須保守或謹遵先王之刑法,並以此為為罰赦的依據,對臣民進行罰赦。“振弱除慝” ,即救助貧弱,剷除邪惡之意。 史記周本紀:“命南宮括散鹿台之財,發巨橋

8、之粟,以振貧弱萌隸” , 史記吳王濞列傳中劉濞遺諸侯書云:“今諸王茍能存亡繼絕,振弱伐暴,以安劉氏,社稷之所願也。 ”“振弱伐暴”與“振弱除慝”語意相近。五封許之命注 7 云:呂丁,呂氏,名丁,據簡文為許國始封之君。左傳隐公十一年正義引杜預云:“許,姜姓,與齊同祖,堯四嶽伯夷之後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許。 ”文叔, 漢書地理志潁川郡許本注作大叔,簡文呂丁當即其人,但據其簡文其受封實晚於武王時。按,據簡文呂丁在受封前曾仕文、武二朝,在文王時擔任司明刑的重要職務,在武王時更親歷伐商之役,建立大功,所以方有受封為周諸侯的榮耀。從呂丁所歷來看,其受封時年齡當不會太小。清華簡整理者推測呂丁與齊同祖,根

9、據其經歷以及賞賜物品的貴重程度來看,這是完全有可能的。結合呂丁的年齡及經歷,我們很懷疑其人或即逸周書之“呂他” 。逸周書世俘 “戊辰,呂他命伐越戲方。壬申,新荒至,告以馘、俘。”呂他參與了武王伐紂的戰爭,并立下顯赫功勞,有一定的領導才能和戰爭經驗,加之姬、姜在周初的親密合作關係,若封呂他為諸侯,以為周王朝之藩籬,似乎也很合理。若然,頗疑呂丁、呂他為一人異稱。如呂尚,文獻又稱呂牙、呂望、師尚父、太公望、姜尚、姜子牙即屬其例。六封許之命注 16 云:敦,殷墟卜辭作 ,有攻伐之義。按,整理者意見可從。又逸周書世俘:“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 ”孔晁云:“憝,惡也。 ”陳逢章云:“凡憝國九十有

10、九國,案孟子滕文公下篇滅國者五十林氏春溥作武王克殷日記欲考實其數,乃兼黎及邶、庸、衛、唐言之,非其實也。 ”翟氏灝云:“憝國,謂不順服之國。本九十有九,而滅止五十,蓋又宥其半矣。 ”顧頡剛云:“憝字應作動辭講,憝國謂討伐所惡之國。武王滅國之數, 世俘自言九十有九, 孟子自言五十,不必為之調和。 ”孔晁、翟灝所論之謬不辯自明,陳逢章將“憝國”與“滅國”相聯繫,啟人思維,而顧頡剛先生認為憝謂討伐所惡,最得其實。簡文“干敦殷受”與逸周書世俘 “憝國”句式相同,其義似當相近,疑皆表示攻伐不善之義。七封許之命注 46 云:雕匚應指器上有雕鏤紋飾。按,整理者意見可從,此外也不排除“周”字或可徑讀為“舟”

11、。舟與周上古音皆在章鈕幽部,聲韻皆同,文獻中通用之例極多。舟是古代祭祀中常用之器。 周禮鬱人:“鬱人掌祼器。凡祭祀、賓客之祼事,和鬱鬯,以實彝而陳之。 ”鄭玄注:“祼器,謂彝及舟與瓉。 ”周禮司尊彝:“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秋嘗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凡四時之間祀,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皆有舟。 ”鄭玄注引鄭司農曰:“舟,尊下臺,若今時承槃。 ”考古實物中常有尊盤同出的現象,李學勤師曾有討論 4,並指出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尊盤及安徽壽縣蔡侯墓出土的尊盤,相當於周禮所載用作祼器的彝和舟,所謂舟乃是盛放尊的一種盤形器。從簡文所記薦彝組合來看,將“周”讀為“舟”也是很合適的。八封許之命注 49 云:4李學勤論擂鼓墩尊盤的性質 , 江漢考古 ,1989 年第 4 期。,即恪字,疑讀為格,指置放器物的庋架,故列於諸器之下。按,整理者意見可從。 ,亦可徑讀為“閣” ,是古代存放東西的一種木頭架子。 禮記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 ”鄭玄注:“閣,以板爲之,庋食物也。 ”禮記內則又云:“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公侯伯於房中五,大夫於閣三,士於坫一。 ”故天子與諸侯、大夫皆有閣,惟數量多少不同。簡文中的閣作為薦彝之一,大概是祭祀時放置食物或放置上述彝器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