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72448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摘 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习作教学中,没有张扬个性的学生,没有显现智慧火花的妙笔,没有不同观点的碰撞,又哪来放飞心灵的自由?要走出目前习作教学的困境,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要排难激趣,放飞他们的童心;密切联系生活,丰富写作素材;在读写结合中,掌握写作规律,启迪他们的思维;善待他们的习作,彰显每位学生的个性。【关 键 词】 新课程理念;习作教学;自主写作;个性表达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2、重要组成部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同时也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教育对象的真实、自由精神。但长期以来,在习作教学中,由于有文体、命题、立意、章法等层层捆绑,造成以下现象的存在:没有张扬个性的学生,没有显现智慧火花的 妙笔,没有不同观点的碰撞,所见的只有不敢越雷

3、池半步的谨慎,步调一致的思维模式。学生用套话,按固定的套路写作文,哪来放飞心灵的自由?要走出目前习作教学的困境,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就必须在习作教学中适时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放飞他们的童心,回归丰富多彩的生活,启迪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不惟师、不惟一,形成“万马奔腾、八仙过海”的习作教学新格局,让他们在读写结合中掌握写作规律,在自由表达中彰显自己的个性。一、排难激趣,放飞童心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作文、厌恶作文的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一种畏难情绪。教学时,应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畏难情绪,敢于表现自己,勇于与人交流;提供和创造写作

4、机会,激发写作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放手去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懂得写得不好总比不写好;多组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自然养成写作习惯。同时,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对学生的幼稚表现出宽容和呵护;对学生的错误应善意、艺术地引导;允许学生大胆设想,鼓励孩子们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营造出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放飞孩子的童心,唤醒他们的自信。 二、加强积累,丰富素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积累习作素材

5、主要从生活中,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3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他们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活中收集、积累习作素材,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写作,他们就会写得轻松,写得愉快。(一)在课余生活中积累素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的最好源泉。如组织学生春游,到敬老院慰问演出,到工厂参观,到社区服务,收集家乡特产、名人名事、名胜古迹、节日庆祝、集邮集币等资料,然后要学生写下做事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这样,他们的视野开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写作。又如快过年了,通过展示学生创作的一

6、幅幅过新年的图画,引导学生回忆过年的一幕幕场景吃饺子、穿新衣、拿压岁钱、贴春联、蒸年糕于是一个小小课题出现了: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为什么蒸年糕?年糕是怎样制成的?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四处寻找积累素材,记下了自己探究的过程并写成了习作。(二)在校园生活中积累素材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们同学习,同玩耍,同活动,其间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教师可抓住时机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设计写作“套餐” 。如学生捡到东西交给老师,要引导他们写招领启事,并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拾金不昧的同学,写一篇报道,让失主写感谢信。事后,对那些热心、表现突出的同学,可抓住其特点写我的同学 。若开展活动,就要求学生写

7、活动通知,组织写倡议书。活动中发现学生乱丢果皮、纸屑或损坏花草树木,就让学生以的自述为题作文,其中的“”可以是“地面” ,也可以是“花草树木” 。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使那些犯了错的同学不仅从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还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三)在点滴小事中积累素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至世界社会,小至学校家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细寻找闪烁的“珍珠” ,使一件极其细微的事情,一次真情实感的交流,一缕生活浪花的冲击而触发的感情都变成学生写作的素材。如一次美术课结束后,当了解到学生在美术课上做的是手工时,便对学生说:“同学们做的手工都很漂亮。

8、老师也想学,谁愿意教我?”同学们纷纷举手。 “同学们太热心了,我一时不知道该跟谁学了。这样吧,把你的做法详细地写出来,老师慢慢看慢慢学着做, 好不好?”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写起习作来也得心应手。又如学生在上完一节跳远体育课后,兴致很高,趁机引导学生回忆:体育老师是怎样讲跳远的要领的,咱们班谁跳得最好,他是怎样助跑、怎样起跳、怎样分腿、怎样落地的?当你自己跳时你是怎样跳的?心情如何?先让学生讨论,再以跳远为题作文,写出的习作就会生动具体。(四)在热点话题中积累素材热点是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热点必将引起人们的工作、生活、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以敏锐的目光及时捕捉这些变化,写成习作,往往具有独

9、创性。关注的热点主要包括社会热点、家庭热点、教育热点等等。社会热点,就是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带有普遍性的,对生产和生活有直接影响的问题。如奥运会,环境污染, “五一二”四川大地震等等。 “五一二”四川大地震后,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抗险救灾,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教师紧紧把握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故事、诗歌、图片,然后把自己心中想法写下来,以书信的形式寄给灾区的小朋友。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家庭热点是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独生子女教育,住房搬迁,父母下岗等等。教育热点主要包括山东省推行素质教育,小学实行等级制,取消晚自习等等。习作来源于生活,

10、只要平时多看、多听、多观察,记下每天的一 点一滴,装满自己的“素材库” ,就不愁没有习作素材了。三、自由表达,彰显个性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4因此,习作教学的指向应当是学生自我体验的获得和表达。有丰富的情感,文章才能丰富生动。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往往欠深刻,但他们那一份幼稚的感受、联想甚至疑问,都是他们认真观察生活的收获,是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真情。因此,我们应当珍视保护学生的这一份真情,要给学

11、生营造一个自由表达的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明确告诉学生:写自己的真话,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就是好作文。让学生有表达心灵的自由,有倾吐真情的心理安全感。自由作文会使学生敢于放开胆子写“放胆文” ,不再局限于提心吊胆地写“小心文”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抒写出别具特色的妙文。(一)练笔自由可淡化作文,突出练笔,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让学生在自然和自由的状态下作文,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地写日记、周记;编童话、故事;经常写一些生活随笔,读书笔记。这些限制少的自由文体的写 作,看似无规范,随心所欲,行文却极其自然,往往能发现生活,抒写出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反映儿童“本真的生活” 。不同年级要有不同

12、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遇事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天长日久,熟能生巧,就会下笔如有神,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二)选材自由习作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习作教学带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打破题材、体裁的限制,给学生自由的作文空间。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可以不限定学生的作文题目,不妨多出几个题目,让学生从中选作或者划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拟标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材。教师在提供题目时,要让题目来自学生“生活近区” ,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写作,在习作中写

13、出独特的感悟。(三)形式自由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片断作文、连词作文、想象作文,新见解跃然纸上,使他们敢想、敢写。编写电视剧、解说词等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写出富有创意的习作。习作,为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和风格,我们的习作教学必须遵循人文合一的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灵。四、读写结合,掌握方法在练习了一段时间的放胆文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习作的方法,学会有创意地表达,还需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读与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阅读是吸收,

14、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叶圣陶) 5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关系。读写结合,则相互促进,事半功倍;读写分离,则相互割裂,事倍功半。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读与写是一种互逆的关系,但根据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它们不仅为依存,相互沟通,而且构成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 6因此,阅读教学应该顾及习作训练。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既要重视对内容的理解,也要重视对语言的研究,要让学生从读中学会写作,提升习作的质量。(一)读中学写 读中学段落结构课文中有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有些段落句与句之间存在总分关系,有些段落存在并列关系,有些段落存在因果关系,有些段落存在转折关系等等。所以,在学习课文时,遇到这样的段落,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揣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