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特色镇建设工作总结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272078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特色镇建设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年特色镇建设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年特色镇建设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年特色镇建设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年特色镇建设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特色镇建设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特色镇建设工作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2017年特色镇建设工作总结白头镇东距*市区6公里,幅员面积16.7平方公里,辖5个村1个社区,有107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5072人,其中农业人口14122人;耕地面积1.6万亩。20*年以来,按照新初书记将白头镇建成“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亮点镇”的指示精神,我镇以科学编制规划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作为载体,以惠民工程为抓手,以创新发展机制为活力,正在全力统筹推进我镇城乡综合改革示范工作。一、四化同步、科学发展围绕“体验农业之乡、生态健康小镇”发展定位和“一心一村、三区两带”发展布局,集成运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成果和政策措施,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深

2、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探索实践“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把白头镇建设成新型城镇化的亮点镇。“一心”:通过特色镇场镇综合改造,提升场镇集聚和承载能力,促进农民有序向场镇聚集,提升城镇化水平。“一村”:通过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将五星村打造成川西地区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精品村。“三区”:通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北部特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西南部粮经复合高效种植示范区、东南部高端智能设施农业体验区。“两带”:按照一三产业互动发展思路,打造桤木河生态湿地观光旅游带、重庆路乡村旅游带。二、20*年工作回顾:六项举措,助推发展(一

3、)规划引领,统筹推进谋发展一是坚持五规合一,建立科学规划体系。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公服配套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的编制第 2 页或修编,形成与总规高度契合的规划体系。二是实施七网叠加,完善镇村服务网络。对全镇田网、林网、路网、水网、新村聚居网、技术网、服务网进行统筹建设,构建新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网。三是坚持产镇相融,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整合帮扶财力物力人力,形成合力,多举措促进农民增收。(二)四态融合,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实施“四态融合”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有序引导农民向特色场镇、新村聚居点集中居住,着力构建特色场镇、新村聚居点、川西林盘和谐相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形态。推进新村聚

4、居点建设,在五星村实现新村聚居率达95%以上,实施林盘保护开发建设3个。推进特色场镇建设,对场镇骨架道路、基础设施和示范段进行建设,吸引4100人向场镇集中,使城镇化率达50%。(三)四大惠民,提升发展力水平一是交通惠民,完善道路体系。修建崇王路、重庆路延伸段等二级公路15.28公里,桤木河路5.8公里,新场镇规划二路、五路4公里。乡村旅游环线30公里,田间耕作道路96公里,构建外连干线,内联新居的道路体系。其中:列入重点支持特色镇建设项目的崇王路、重庆路和桤木河路主要路面已完成建设,正在实施支线道路建设,明年4月全面完成建设。二是安居惠民,建设农民新居。通过集体建设用地464亩抵押贷款550

5、0万元,建设3个组团、16.9万平方米的新型社区,安置农户2815人,并在“1+23”的基础上增加物业管理用房等3项配置。目前项目房建部分已进入总平阶段,年内群众可实现入住,明年做好建立新型社区机制和旅游小村业态打造,项目于明年12月全面完成。三是产业惠民,促进一三融合。依托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设施种植、立体养殖、种养第 3 页循环农业;以延伸产业链条为目的,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广本土农产品品牌;以生态资源本底为依托,引进重大农旅结合项目3个。其中:列入重点支持特色镇建设项目的盘古有机农业综合体已完成一期工程完成投资20*万元、石斛中药材基地完成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250万元

6、、幸福天城一期主题酒店、园林样板区完成建设投资2500万元、樨木河综合开发项目完成一期景观建设和土地流转总投资3000万元。四是生态惠民,建设美丽新村。对标4a景区,在桤木河沿线打造长约14公里、宽200米的生态湿地,形成生态健康环境、都市现代农业、特色乡村旅游三方面互动相促的良性循环。目前,列入重点支持特色镇建设项目的桤木河湿地公园和向阳河引水工程已完成建设,总投资6500万元。(四)三个结合,推动群众致富一是抓产业发展与就业培训相结合,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培训和招聘。二是政府引导与群众自主相结合,引导群众自主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三是挖掘资源与盘活资源相结合,通过规划调整,规范发展生态养殖,推动生

7、产要素流动,信用户贷款,股份合作社发展。(五)完善配套,改善人居环境一是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市公共服务配置标准,配套完善镇“1+28”,社区“1+23”,村“1+21”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二是抓好配套服务,建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服务事项向村(社区)延伸的便民服务机制,延伸政府公共服务,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其中:列入重点支持特色镇建设项目的场镇入口打造和旧场镇风貌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个别景观打造于明年春季全面结束。第 4 页(六)创新机制,提升发展动力一是开展财政资金投入股份合作社对形成的资产进行股份量化试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合作

8、社形成资产交由合作社使用和管护,并进行资产股份量化,实现农民财产性收益和经营性收益最大化。二是创新和谐新型社区建设。以“产业和谐、管理和谐、服务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为重点,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要求推进新村建设,破解农民集中居住与耕作半径的矛盾,破解保持农村特色与农民集中居住的矛盾,建立以民主决策、自发参与为主旨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全方位解决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劳动技能培训就业等问题。使社区居民享受服务有保障,转移就业有渠道,增加收入能实现。三、20*年工作打算:四项提升,(一)进一步在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按照“高端农业、一三融合、健康食地、产业倍增、

9、收入倍增”发展思路,以共营制经营为主导、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基础,促进耕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推进粮经复合高效、立体循环农业建设,推进智能设施农业发展。推进一三融合发展,加快柏萃快乐家庭小镇、盘古观光农业、幸福天城等农业体验观光乡村旅游项目,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旅游接待能力。(二)进一步在提高城镇化水平和新农村建设上下功夫。以实施“四态融合”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有序引导农民向特色场镇、新村聚居点集中居住,着力构建特色场镇、新村聚居点、川西林盘和谐相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形态。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全面完成五星村新村聚居点建设,基本完成三洞村、高笕村聚居点建设。推进特色场镇和新型社区

10、建设,完成规划设计,农民住房1300套主体工程。全第 5 页面实施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升工程,镇区道路、管网全面实现改造升级,完成文化、教育、法治等宣传阵地建设。(三)进一步在生态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以推进湿地建设、道路建设为重点,配套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为保障,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湿地建设,完成成温邛高速以北湿地5公里、崇王路以南2公里湿地打造,建成标准化开放性湿地公园,探索生态湿地公园内部产业植入和外部产业辐射效应形成“健康食地”发展蓝图。实施桤木河两岸沿线畜禽养殖场粪污和农村生活污染源专项治理,关闭桤木河沿线畜禽养殖场。推进道路建设,全面完成桤木河路5.8公里建设完成村组道路

11、11公里建设。完成崇大路,桤木河路成温邛高速跨线桥立项设计工作,形成特色镇建设成果展示环线。依托规划全面完成全镇给水、排水、天然气、强弱电改造工程,确保要农民聚居点配套统一,农民享受同等社会化服务。(四)进一步在总结示范经验和改革成果运用上下功夫。整理形成关于深化改革经验和推广运用经验,以白头镇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五星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入市试点、财政投入股份量化试点、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民主管理试点、融资贷款支持新村建设试点为课题开展深度总结,形成整套示范推广经验。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上深度挖掘发展空间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改革成果,持续保证增长活力。四、整合机制,

12、保障发展(一)政策支持机制。抓住市建委重点支持特色镇建设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市级各业务主管部门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改革试点,加大对白头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第 6 页(二)系统集成机制。按照“系统集成、综合示范”的要求,将争取到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镇改造、川西林盘保护利用、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项目进行系统集成统筹安排,凝聚合力提升白头镇新型城镇化水平。(三)社会参与机制。争取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试点,鼓励特色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项目、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方式,获取建设空间吸引社会资金

13、参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示范项目。(四)群众主体机制。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穿各项建设工作,通过新村建设村民自建自管、镇村发展群众恳谈、项目建设民主协商和百姓智囊助推发展四项措施,促使群众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形成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展望来年,白头镇将紧紧围绕特色镇建设的各项目标,力争再用1至2年的时间,在场镇建设、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方面追赶跨越,取得较大突破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根据关于开展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20*年以来,我委根据年初工作目标,结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现将我委20*

14、年度领导班子述职述德述廉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年初召开专题会议,总结通报上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部署下一步年度工作目标,成立完成目标任务工作领导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落实相关科室专人负责。使全体党员干部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并督促落实。其中,我委20*年承接四项市级目标考核内容“城镇化率、耕地保有量第 7 页、主要污染物减排、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均在去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其中两个第一,城镇化率和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20*区级七项目标任务完成率100%。二、中心工作完成情况1、城乡提升工程成效显著。20*年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项目56个,其中,新建项目

15、32个,续建项目24个,新开工高层30幢,竣工高层30幢,全年完成投资82.78亿元。2、安置区建设稳步推进。20*年,共建设安置区7个(其中续建4个:溪东花园、怡阳小区、稽灵小区、田塝下安置区,新建3个:隆阜安置区、文峰花园、洽阳小区6号楼),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棚户区安置房1476套、17万平方米。3、完善江南片基础建设。(1)、市重点工程文峰桥建设全面完成;(2)、江南片道路如白石路、芦村路、红星路北段、阳湖西路全面拉开;(3)、完成新安大道、八一大道绿化质量提升工程建设;(4)、完成稽灵山公园南侧山体景观、珮琅西路景观及堤岸、元一南滨江景观带、忆江南公园一期、文峰桥等亮化工程。4、

16、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20*年我区重点围绕“一路”(篁花公路篁墩至浯村段)、“一江”(新安江花山坝至湖边水利枢纽段,横江奕棋段)、“一场”(机场周边)、“五村”(首批建设的5个美好乡村,即屯光镇云村,黎阳镇凤霞村,阳湖镇三充村,新潭镇东关村,奕棋镇朱村),及新增的鬲山桥周边、珮琅河沿线区域,实施改徽建徽,已完成改徽1354幢,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9.6%。第 8 页5、20*年农民建房工作。严格按照*区美好乡村建设农民建房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屯政办20*64号)文件要求,共规范审批农民建房165户,附属房规整会审54户;严格农民建房建设的批后监管和跟踪监察,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全年以乡镇政府为主体,城管执法局等部门配合,共实施了10余次的联合执法行动,制止违法建设10余起。6、20*年“三小”改造项目40个点。改造路面面积约为28081平方米,对下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改造雨水管道6651米,改造污水管道4872米;新增绿化面积3250平方米;安装路灯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