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民政局社会民生工作情况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272060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民政局社会民生工作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年民政局社会民生工作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年民政局社会民生工作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年民政局社会民生工作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年民政局社会民生工作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民政局社会民生工作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民政局社会民生工作情况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2017年民政局社会民生工作情况报告一年来,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认真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主要职责,较好地发挥了“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基础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依法履职按照“权限法定化、职责明晰化、程序合法化、行为规范化”的要求,从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的根本措施来抓,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一)精简审批事项。

2、县民政局在第六轮清理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有社会团体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福利企业资格认定3项;行政事业收费有结婚证(离婚证)工本费1项。(二)简化办事程序。登记类和备案类,只要资料手续齐全,现场及时办理;审批类,只要符合申请条件的,按办结制时限给予办结,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一次性告知。凡一事一科(室)能解决的,一次性解决到位。涉及2个以上科(室)职责的事项,实行联合办理。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常事快办。一是积极稳妥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换证、年检等日常登记管理工作。20*年新登记成立民办非企业16个、社会团体13个,注销社会团体15个,截

3、至目前,全县培育登记社会组织173家,其中:民办非企业99家,社会团体74家。二是认真贯彻第 2 页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对全县福利企业进行了年度检查,经年检合格的有5家,依法办理注销7家,未参加年检的有4家。三是全面贯彻执行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和收养法。巩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成果,积极协助计生、卫生部门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工作。全年办理结婚登记6380对,离婚登记776对,补发婚姻证件2767份,出具证明5296份,登记合格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办理收养登记7例。20*年,县民政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正确行使部门职能,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

4、法、政策透明、救助公开和程序规范,各项民政法规及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不存在滥用职权、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以及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二、优化服务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便民利民服务为依托,群众满意为标准,着力治懒增强、治庸提能、治散强纪,把作风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民政形象的重要抓手,致力于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成果,使“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执政理念得以彰显和落实,创优民政部门形象。(一)服务大局转作风。按照县委、县政府抓保民生促和谐的战略部署,切实履行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职能职责,竭力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三类群体”的基本生活权

5、益,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二)创优形象转作风。牢固树立“落实决定成效”的理念,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三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办公区设置意见箱,坚决整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推诿扯皮、拖拉蛮横的现象。在落实首问首办、限时办第 3 页结、服务承诺过程中,对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凡被投诉的做到100%受理、凡受理的100%查清、凡属实的100%严肃处理。(三)强化纪律转作风。以“四风”问题为焦点,局领导带头示范、上下协调联动,开展了“三抓三转变”(即:抓学习,转变学风;抓服务,转变行风;抓纪律,转变作风)作风整治活动,切实解决工作开展不力、责任意识不强、服务质

6、量不高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干部宗旨意识、党员意识、法纪意识,做到令则行,禁则止。严明工作纪律,禁止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严禁参与带有赌博性质娱乐活动,严禁出入色情场所。(四)提升效能转作风。继续抓好效能政府等各项制度落实,将民政管理服务对象救助纳入行政绩效管理,农村低保资金纳入绩效评价,城乡低保对象、临时救助对象、医疗救助对象审批纳入目标倒逼管理,有效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落实。三、工作绩效(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决策决议,倾听代表呼声。一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

7、委的决策部署,深入持续推进作风建设。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改革创新和法制思维贯穿民政日常工作,落实县委全面深化改革确定事项。研究拟定了村委会选举代笔制度,完善了村级议事公开制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县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县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县城乡低保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城乡低保对象人均补助水平提高15%,切实发挥民政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第 4 页能作用。二是始终把主动接受人大、政协民主监督作为加强和改进民政工作的强大动力,善于从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中把握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将

8、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作为建议、提案办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年县民政局办*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9件,其中:人大代表建议4件,政协委员提案5件,已办理解决的8件(协办1件),列入规划逐步解决提案办理1件(关于移风易俗,崇尚新风,文明办理殡葬的提案)。在办理过程中,认真做好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协商工作,提案办理面商率和满意率都达100%。同时,充分发挥县政协民主监督的优势,主动接受县政协组织开展对县民政局20*年度工作评议,虚心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为民政事业发展“把脉支招”。(二)以保障基本生活为重点,全县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全面贯彻执行

9、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着力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城乡低保核查申报审批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1保基本生活,城乡低保规范运作。坚持“动态管理、分类施保”的工作原则,形成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全县纳入城市低保对象11240户15733人,约占非农人口的16.79%,发放低保金4384.33万元;纳入农村低保对象36259户45540人,约占农业人口的6%,发放农村低保金6646.34万元,顺利完成了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第 5 页2解后顾之忧,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建立五保供养台账,实行五保定期定量救助制度,全县纳入供

10、养五保对象2062人(其中:集中供养289人),全年共发放供养资金397.6万元。3解燃眉之急,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建立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参合参保”和对困难群众直接施救相结合的医疗救助体系,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众医病难问题。资助五保对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对象75290人参加20*年度“参合参保”资金530.93万元。4行雪中送炭,开展危急群体救助。全年实施临时困难救助2500户6707人,发放救助资金241.27万元;发放9524户27862人失地少地农民生活补助20*万元(月人均60元);发放60年代精简下放人员、40%救济人员、小乡干部、原村公所(办事处)干部和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共

11、460人的定期定量生活补助资金90.3万元。救助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456人(次),提供乘车凭证46份,护送返乡45人(次),救助率达100%。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无行为能力、患有精神病人员的救助和临时安置,救助精神病人10人,支出救助资金20万元。(三)以维护灾区稳定为核心,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自然灾害救助规定,应急响应、信息管理、物资保障、社会动员、综合协调等机制逐步完善,抗灾救灾扎实有效。1加大救灾应急预案建设。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应急预案,提高民政救灾工作应急反应能力,使各级民政部门从思想上、组织上有备无患,迅速、及时、准确地完成灾民

12、救济工作任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 6 页2灾后灾民救助高效有序。20*年,全县风雹、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突出,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县13.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人,因灾倒塌民房108户316间,发生民房火灾事故33起,烧毁房屋88户100间,直接经济损失16297.34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秉承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生命的原则,及时调拨救灾款物,按照“四个第一”的救灾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高效应对了富村、黄泥河、大河等多个乡(镇)受第9号台风“威马逊”和15号台风“海鸥”影响发生的暴雨洪涝自然灾害。全年

13、启动自然灾害应急响应1次,紧急转移安置3108人,下拨救灾大米43.3万公斤、衣服3559套、棉被2779床,调拨救灾帐篷125顶,下拨自然灾害补助资金179.5万元,现场救助民房火灾户88户39.15万元,全县1.3万户3.8万灾民的衣、食、住、行得到充分保障,灾区社会稳定。3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利用第6个防灾减灾日,开展以“城镇化与减灾”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及应急演练活动,开展小型应急演练16场(次),发放防灾减灾各类宣传资料2.1万余册,营造了全民参与减灾防灾的浓厚氛围。4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以乡镇(街道)为主导,村(社区)为主体,纵向连接县、乡、村三级,横向连接县直各职能部门

14、的灾害信息员队伍为一体,落实防汛和重大灾情24小时值班制度,实现了突发灾害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5救灾捐赠机制有效落实。依法履行救灾捐赠活动指导监督职责,做好数据统计、信息公开、资金对接等工作。我县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县人民政府、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及社会各第 7 页界人士向“8.03”地震鲁甸、会泽灾区捐款136.97万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害无情、爱心犹在”的抗震救援精神。6建立救灾物资采购制度。认真执行民政救济物资议标采购制度,邀请纪委、审计、财政、工商、司法等部门参与市场调查、价格评估、议标采购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确保救灾物资保质保量,阳光操作

15、。 (四)以“双拥创县”为载体,力促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再上新水平。始终从服务国防建设大局出发,尽最大努力解决入伍、退役、伤残人员及家属的后顾之忧。1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继续巩固“三连冠”双拥模*县创建成果,在20*年,*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命名为“省第九届双拥模*县”。春节和“八一”期间,走访慰问驻富部队官兵并发放慰问金46万元(含慰问品折币),将全县人民的深情厚意送到军营;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万元,极大的改善了部队训练和生活条件。2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全县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三属”、伤残军人等8类重点优抚对象全部进入四级联网系统管理,全年发放3939名重点优抚对象各项抚恤补助费1164万元

16、。审核上报伤残检评7人,完成了385人伤残证的换发工作。3烈士褒扬工作落实到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多措并举推进零散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投入资金124.5万元,完成了首批3座纪念设施和46座零散烈士墓维修工作。在国家首个烈士纪念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在花果山烈士陵园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现场向烈士家属、退伍军人第 8 页代表送上了400元人的慰问金,深切缅怀烈士功绩,以此激发全县干部群众爱国热情。4退役士兵安置圆满完成。20*年共接收20*年冬季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178人,退伍回乡安置153人,通过“双考”实行岗位安置就业18人,自谋职业实行一次性补偿安置7人,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147.7132万元,安置率达100%。(五)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为平台,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础。始终坚持把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紧紧围绕“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