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各科学习方法大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1139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各科学习方法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学各科学习方法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学各科学习方法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学各科学习方法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学各科学习方法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各科学习方法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各科学习方法大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学各科学习方法大全科学记忆十二法记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加速知识积累。因此,就要学会科学记忆。一、交替记忆法:就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交替记忆的方法。交替学习几门知识,从而有效地发挥单位时间的最大作用。从实践经验看,交替学习和记忆是非常有益的。二、形象记忆法:在记忆过程中尽量运用直观形象和形象思维,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事物的直观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知识比较真实具体,较枯燥抽象材料容易识记。在记忆时,应尽量运用模型、图像、照片、录像、电影、电视、幻灯等直观形象的方式。三、自测记忆法:就是通过自己测验自己来增强记忆的方法。首

2、先它可以帮助自己确切了解自己哪些知识没记住,那些地方易混淆,也能马上纠正,避免一再失误。其次,可培养应变能力。自测记忆法有以下几种:定期测验;默写自测;设问自答。四、争论记忆法:就是通过与别人对识记材料进行争论探讨以强化记忆的方法。争论有助于记忆。争论可以帮助自己检查记忆的准确性,争论还可以使双方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受到启发。运用争论记忆法应注意以下几点:动机要正确;态度要端正;方法要对头。五、兴趣记忆法:就是通过培养对识记材料的兴趣以增进记忆的方法。兴趣与人的需要紧密相关,记忆与兴趣也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记忆。兴趣会使人集中注意力,对识记材料保持注意的时间大大延长。兴趣还能引

3、起对事物的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问一问为什么,想一想所以然。同时,人们兴趣盎然时往往表现出良好的情绪,而良好的情绪可以激发脑肽的释放。科学家们认为,脑肽是记忆与学习的关键性动力。六、笔记记忆法:就是通过认真做读书笔记来巩固和保持记忆的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记忆与笔记的关系,说明了笔记的重要性。做笔记的好处主要有:帮助理解;战胜遗忘;积累资料;促进成才。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主要方式有:抄写笔记、卡片笔记。批语笔记、符号笔记、概要笔记、心得笔记、专题笔记、日记笔记。听讲笔记、观察笔记等。但是,无论何种笔记,都应注意经常翻阅,以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七、理解记

4、忆法:就是通过对识记材料深入理解而增进记忆的方法。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好,它能使识记材料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知识结构趋复杂越系统化的人,记忆就越全面、越迅速、越牢固。那么,怎样进行理解记忆呢?首先,要对识记材料分析综合,弄清其内容实质;其次,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实践中可能碰到意外问题,就更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学习,这就会使记忆得到巩固和深化理解。八、比较记忆法:这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过比较就很难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对立比较法、对照比

5、较法、顺序比较法、类似比较法。比较的基本原则就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九、概括记忆法:就是对识记材料进行提炼、抓住关键来记忆的方法。识记材料有所简化才有所强化,所以必须提炼出材料中的关键部分,然后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个简单的“信息符号” ,便于大脑接收、储存和提取。概括首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其次需要辛勤的筛选劳动。概括记忆法的主要形式有:主题概括、内2容概括、简称概括、顺序概括、数字概括等。十、联想记忆法:就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的记忆方法。依靠联想,人们把输人大脑的信息穿串编排,构成记忆的网络;依靠联想,人们从记忆的仓库中寻找所需的材料。该法不但有利于迅速记忆,而且

6、有利于巩固记忆。十一、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识记材料改编成为歌诀的形式来记忆的方法。由于该法要求语言编码韵律化,所识记的材料应具有语音和谐、节奏鲜明、顿挫有致、语言精炼、句式整齐等特点。编制歌诀的方法有罗列法、概括法、简缩法、特征法、对比法、谐音法等。十二、运算记忆法:就是把需要记忆的数据转化成简单的算式,从而帮助记忆。把枯燥无味的数据进行形象加工,会起到奇异独特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加法。例如,李时珍于 1578 年写成本草纲目 ,可想为 1578。减法。例如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时间是公元前 770 年,可想为 770。乘法。例如,1644 年清军人关,明朝灭亡,可想为 1644。除法。例如,

7、秦王赢政于公元前 221 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可想为 221。叠加法。如党的一大是 1921 年,二大是 1922 年,三大是 1923 年,按加一递增;1915 年护国运动开始,1917 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 年五四运动,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顺序是叠加二;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1931 年九一八事变,1941 年皖南事变,顺序是叠加十;1689 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889 年第二国际成立,顺序是叠加百。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可以灵活运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记忆方法

8、。这样,就一定能够提高记忆速度,巩固记忆效果,取得好的成绩。预习与复习方法预习是听课前的初步自学,其目的就是在课堂正式学习前做好知识准备工作。预习是一种完全的自我学习行为,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自学。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预备性阶段,就像运动员正式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一样,它不要求预习者在预习阶段就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全部学习内容,只要求能解决部分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就可以了,而主要问题可以放在课堂学习中去解决。预习是为课堂学习打基础的,通过预习,对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内容可以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怎样进行预习呢?1通读:通读内容包括课前提示、全文或一个章节。应该到边到沿,

9、课题、注释、图示都要知道。这样,通过通读就能使自己大体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2作记录:通读时,对自己不会读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不会解释的内容都记下来,以便在课前问老师或同学,或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凡经过费时费力解决的问题一般会长期不忘。3思考:通读完教材后,还要思考下列几个问题:下节课老师讲什么内容?新旧知识有什么内在联系?下节的内容和已学习过的有关知识的异同点?这样通过思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就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n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巩固、消化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进行课后复习呢?1独立做作业: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

10、、难点精心设计准备的,是巩固课堂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要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这对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具有重要意义。2整理笔记:课堂上要记笔记、记板书。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本知3识的高度浓缩。课堂上把板书和教师讲的重点内容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补充、查缺补漏,使其整体化、完善化。二是扩展知识,把板书具体化,把知识点扩展延伸,充分展开,成为一个知识网络体系。3卡片复习:自做卡片,卡片小巧灵活携带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课后把主要知识点、重点和知识网络图表写在卡片上,可随时随地翻阅查看,是对知识理解记忆和巩固的有效途径。4询

11、问讨论:在课堂上听不懂或不甚理解的高难度问题,课后要积极主动及时地询问老师或同学,还可以和同学讨论。通过讨论,取长补短,既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学到了知识。5前后联系: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复习时把有关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既能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又能巩固记忆。6 “过电影”:把当天学到的知识,在课后、午休或晚睡前几分钟从头到尾在脑子里想两遍,一遍想不起来可以看书、看笔记和卡片,第二遍思路就清楚了,犹如放电影片一样。这对知识巩固是一个好方法。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 “温故而知新” ,还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久而久之,知识就记忆犹新了。选择题审题法我国

12、现行各类考试中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审题能力很重要,审题错了,其他都无从谈起。对于选择题来说,审题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审好题,选择题就得以顺利完成。那么,如何审好选择题呢?一、审题干:首先要弄清题干的中心意思,因为它是题目的主题部分,决定着题目的中心要求。审好题干直接关系着选择题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越来越测重对能力的考核。题干越来越多地引人材料,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也就成为审题干的关键。因此,就必须分析题干的阐述层次,还要注意题中的标点符号。弄清层次,就可较准确地确定出题干的中心内容。二、审关联字词:审关联字词的目的是弄清题目要求。所谓关联字词,就是指那些用于连接题干与题支

13、的词语。关联词语可分为“要求型” ,例如“这是因为” 、“这说明” 、 “归根到底是由于”等等;“指向型” ,例如“正确的有” 、 “错误的是”等等;“归属型” ,例如“从哲学上讲是” 、 “用经济学观点看” 、 “属于唯物论的有”等等。审好这些关联词语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选择题答案正确与否。一定要看清、看全、看准关联字词。千万不要粗心大意,一看而过,粗枝大叶害死人。三、审题支:审题支主要是弄清题文意思。题支也是选择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命题者考核方向与意图的。命题者常在题支中针对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安排一些干扰题支。这些干扰题支的类型大体有“认识误区类” ,即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认

14、识上的误区,即错误的题支。 “因果倒置类” ,即题目要求是原因,而题支出现是结果,或者前后颠倒过来。 “题干重复类” ,即题支与题干说的是一个意思,甚至于题支只是题干的重复。 “题干异化类” ,即题支是题干的异化,或与题干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这就要首先弄清题支是否正确,把错误的题支排除掉。四、审联系:即弄清楚题支是否符合题干要求。选择题是由题干与题支两部分、由关联词语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要想正确地选出正确答案,必须完整地审好题,而不能孤立地去审其中某一个部分。有时孤立地看题支是正确的,但如果把题干与题支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或是因果倒置,或是题干重复,或是题干异化,把这些不符合要求的题支一一排除,剩下

15、的当然就是正确的选项了。在审联系时,要特别注意4题干与题支之间必须是直接联系,而不能是间接联系。如果是间接联系的话,题支也是不能选的。看来,审好选择题,一是要仔细,二是要认真。一丝不苟,再联系教材和时事政治,就可能减少失误了。语文学习法学习语文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一、记诵法。对于课本上的范文和课外读到的名篇佳作,要反复诵读,直到能够熟记或背诵其中的名言佳句、精妙词语、精彩段落。朱熹说:“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经久不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 ”只有熟读许多名篇佳作,才能逐渐领悟名家在遣词造句、状物写景、明志抒情、布局谋篇等方面的佳妙之

16、处,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同时,只有熟记大量词语。句式,运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二、泛读法。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事实的确如此,因为要想学好语文,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光靠课本上的几十篇、几百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课外大量阅读名家名作。鲁迅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 ”只有“读书破万卷” ,才会下笔如有神” 。北京景山学校曾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要学习朱自清、赵树理。巴金、老舍的大量作品,五六年级集中一段时间学习鲁迅作品;在低年级学习短小的古文、古诗,到初中古文观止几乎整本地学,这种做法是很有道理的。三、练习法。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 ”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任何工具的掌握主要都得靠练,如同叶圣陶先生所说:“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