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华反补贴成因的文献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124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对华反补贴成因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外对华反补贴成因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外对华反补贴成因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外对华反补贴成因的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外对华反补贴成因的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对华反补贴成因的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对华反补贴成因的文献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外对华反补贴成因的文献综述摘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保证我国经济和谐平稳地发展才是关键问题,面对国外对我国愈演愈烈的反补贴调查,我们有必要去探求国外对我国反补贴的成因,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并预测未来的趋势。本文将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研究的成果,希望对探讨国外对华反补贴的成因有所裨益。【关键词】反补贴 研究状况 成因 综述一、 引言中国自从加入 WTO 之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对外贸易额逐年增加,持续多年贸易顺差,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在 2008 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 1.9 亿美元,位居世界之首。然而,伴随着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问

2、题也接踵而至。我国连续多年成为遭遇全球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 年与 2008 年我国成为全球反补贴的最大目标国。反补贴已经成为我国近年来贸易摩擦的新热点。二、 国外的研究状况(一)对补贴理论的研究关于补贴的理论在国际上存在着许多的争论,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补贴会不会对本国的经济效益产生有利的影响。综合而言,目前的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方面:自由贸易理论和战略性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补贴是政府支持的不公平的竞争手段,损害了国际贸易的秩序。战略性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以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主张补贴将有利于提高一国的贸易利益、国民福利和贸易结构。

3、1.自由贸易理论对补贴的研究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由贸易,该理论认为补贴对补贴国的国民在纯经济福利上是有损失的。大卫李嘉图(1817)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只要两国存在比较优势就可以进行贸易,说明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来源。赫克歇尔-俄林(1933)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导致了比较成本的差异,确定了国际贸易的产品和要素模式。他们支持纯粹的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对两国都有利,可以促进两国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任何政府的干预都将不利于两国的贸易。庇古(1920)在福利经济学中把“消费者剩余”概念演变成了通过再分配国民收入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学说。他认为,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社会资源能够实

4、现最优配置,但是由于存在“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由于客观存在厂商的边际收益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复杂情形,边际私人纯产值可能与边际社会纯产值发生背离,从而使得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社会福利不能达到最大。为了纠正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的这种不利后果,政府应当干预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过程,即一方面通过累进的所得税限制那些边际私人纯产值小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补贴鼓励那些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产业的发展。Bhagwati(1998)在国内扭曲,关税和最适度政府补贴理论中分析了补贴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贸易干预中应用目标原则。他认为各国政府选择出口补贴作为贸易

5、干预手段的主要原因是其只会扭曲出口商的生产边际,而其他的措施如征收关税等会导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边际同时扭曲。希克斯(1939)在价值与资本中系统地阐述了相对价格结构变动所产生的两种经济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由于补贴直接的改变相对价格结构,因此希克斯的研究为分析补贴的经济效应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2.战略贸易理论学者对补贴的研究Bhagwati(1998)提出了“市场扭曲”概念,即市场失灵,在一定程度上使自由贸易“失宠” ,但是,他所依赖的完全竞争没有改变,仍然为自由贸易服务。然而,由此开始,Bhagwati 的学生保罗克鲁格曼(1998)提出了“新贸易理论”的框架,即战略性贸易理论。

6、布兰德 (JamesBrander)和斯潘塞 (spencer)(1954)在出口补贴和国际市场份额竞争中分析了补贴促进出口和利润转移的观点,既在存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时,政府对本国产品给予补贴,能够使本国厂商实现规模经济,使产品的边际成本下降,这样,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本国产品就能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他们还把博弈论引进了分析模型中,具体形象的分析了出口补贴的效应,一是政府给予补贴以帮助补贴企业降低成本;二是由于补贴存在使竞争对手相信补贴企业会扩大生产,竞争对手就会相应的减少产量,又能使补贴企业获得额外的利润。这称为“战略性补贴” ,他意味着补贴企业的收益将超过政府的补贴数目。Kyle B

7、agwell(1992)和 Staigen(1994)把产品成本减少的不确定性引入到斯潘塞一布兰德补贴模型中,确定了研发补贴的最优性与产品市场竞争的战略变量的选择无关。(二)对反补贴理论的研究对反补贴的研究是在国际经济进入高度发展阶段,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下才开始逐步深入的。国外现有的关于反补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补贴的经济效应、决定一国是否采取反补贴行动的影响因素、反补贴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具体的反补贴税的税率确定四个方面。1.反补贴的经济效应威胁征收反补贴税、征收反补贴税将对进口国和出口国国内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产生影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

8、出口国的出口政策以及对进出口国国家福利的影响上,而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主要是指对于企业的策略性行为的影响,现有的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分析。宏观方面,Spencer(1988)建立的模型细致地刻画了反补贴税与补贴的关系,他认为即使存在反补贴税对出口公司产量的制约,政府出于产业政策的考虑仍然可能采用补贴政策。Colli & David(1991)分析了进口国实行反补贴税的报复性措施对出口国出口政策的影响,指出反补贴税的征收肯定会对出口国经济来带消极作用。面对进口国的反补贴行为,出口国政府的最优反应是征收出口税,从而增加出口商品的成本,达到限制出口的目的。然而,Qiu(1995)更改了假设条件,将报复的滞后

9、性、GATT 对于反补贴税征收额度的限制以及自愿出口限制等更贴近现实的因素纳入他的双寡头垄断多阶段博弈模型后,发现这些因素的存在减弱了反补贴报复的有效性,从而不能够阻止出口补贴的发生,解释了现实中出口补贴与 GATT 反补贴同时存在的原因。Michael P. Gallaway,Bruee A. Blonigen & Joseph E. Flynn (1999) 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美国使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而付出的福利成本。他们使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计算出 1993 年当年仍在生效地数百个反倾销、反补贴制裁措施给美国造成的整体福利损失高到 40 亿美元。他们认为,与其它的贸易措施相比较,

10、反倾销、反补贴是代价最为高昂的措施之一。而对于企业策略性行为的影响,从查阅到的文献看,分析较少。Spencer(1988)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出口公司会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均衡预期做出是否说服政府对其补贴的决策。2.征收反补贴税的有效性征收反补贴税是否有效,这历来是个有争议的问题。Spencer 的理论分析研究指出,反补贴税在抵消资本补贴而不是抵消出口补贴时是有效的,即否定了反补贴税是解决出口国出口补贴问题的有效措施这一假定。Sohn & Kiyoun (1993) 分析了各种情况下进口国针对出口国出口补贴行为的报复措施,其结论之一是当贸易限制措施是为了最大化进口国福利水平时,那么比起达成市场份额的协

11、议和规定出口配额的方法,征收反补贴税是一项更好的政策措施。但是,如果是为了最大化进口国国内厂商的利润,反补贴税和出口配额中到底使用哪一种贸易救济措施,则是不确定的。Jae W. Chung (1999) 则通过对具体产业进行实证研究,他选取美国钢铁业分析反倾销、反补贴两种贸易救济措施对限制外国厂商生产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有效的,但是这种有效性是有限的。3.决定一国采取反补贴行动的影响因素美国是世界上发起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现有的关于决定一国采取反补贴行动影响因素的文献也主要集中于对美国的研究,多采用实证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 Michael P. Le

12、idy (1997) 使用 1980-1995 年间美国国内申请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案件数量、失业率、工业产能利用率、汇率、贸易逆差等数据,研究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与使用反倾销、反补贴措保护本国产业的压力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一国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停滞或者衰退时,这种压力会上升。 Darren Eurich, John Spriggs & Julia Taylor (1998) 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分析决定美国采取反补贴行动的政治经济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特定的政治偏好、补贴专向性的认定标准以及美国国内的政治游说活动,在分析游说活动时综合考虑了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特定行业所处

13、的特定经济环境。通过对 28 个案例长达 5 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上述因素在促使美国发起反补贴调查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在决定最终是否征收反补贴税时这些因素影响并不显著,此时,补贴专向性的标准变得突出。 Colin Carter,Doren Chadee & Kwame Darko (1999) 则是选取了美加猪肉争端这一具体案例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加拿大出口美国的猪肉激增使得美国成功对加拿大实施反补贴措施、征收反补贴税,但他们的研究发现导致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加拿大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而是加拿大元对美元的贬值。而且进下步的研究也发现,加拿大输美猪肉并未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他们认为这一研

14、究结果暗示着美国对加拿大猪肉征收反补贴税并非由于经济方面公平竞争的考量,而主要是政治寻租活动的结果。4.反补贴税的税率确定在决定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后,需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即是具体的税率的确定,在这方面也有少量文献对此进行探讨。Giancarlo Moschini & Karl D.Meilke (1992) 也以美加猪肉争端案为例分析当出口国政府给予国内企业生产补贴时,进口国政府为恢复国内市场均衡,应如何确定相互联系的上下游产业具体的反补贴税率。他们的研究指出,具体的征税率需要根据政策目标的不同做出调整:如目标仅是恢复美国生猪市场的均衡,则需对进口生猪征收反补贴税,税率应低于每单位生猪所获

15、得的生产补贴;如果要同时恢复生猪及猪肉市场均衡,则对生猪及猪肉进口均需征收反补贴税,税率除应低于单位产品接受的补贴额外,还应注意对猪肉征税的税率应低于对生猪征税的税率。另外,Leonard Cheng & Avinash Dixit(1995)通过分析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垄断模式,计算出最佳反补贴税应是出口补贴额的 1/3-1/2。三、 国内的研究状况2004 年中国遭遇第一起反补贴诉讼之前,国内对补贴以及反补贴方面的研究较少。而在这之后我国的许多专业学者开始涉足补贴以及反补贴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国外对华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原因、我国当前面临的反补贴形式、我国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对策等方面。1

16、.国外对华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原因分析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虽未禁止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措施,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补贴很难确定,所以中国一直游离于世界反补贴之外。那么,美国、加拿大等国转变政策对华适用反补贴法的原因何在呢?蒋德恩(2007)认为近年来反补贴措施出现了被滥用的趋势,使其成为一种事实上的非关税壁垒,常常使用这一措施的国家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其保护本国某些产业、恐吓外国出口商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胡麦秀、薛求知(2008)分析了美国对华适用反补贴措施的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他们认为美国对华巨额的贸易逆差是美国对华适用反补贴措施的主要经济动因,而谋求政治利益最大化则是美国改变对华反补贴政策的政治动因。郑春芳 (2007)在分析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的原因时也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是原因之一。她认为,美国可以采取两种应对措施,一是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改变贸易条件,二是利用关税、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制裁手段应对中国具体的行业和企业,且两相比较,后一种救济措施是一种相对比较快且有主动权和决定权的措施。另一个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