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近体诗与平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109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体诗、近体诗与平仄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体诗、近体诗与平仄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体诗、近体诗与平仄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体诗、近体诗与平仄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体诗、近体诗与平仄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体诗、近体诗与平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体诗、近体诗与平仄(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体诗百科名片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编 辑 本 段 特 点古 体 诗 与 近 体 诗 相 对 而 言 的 诗 体 。 近 体 诗 形 成 前 , 除 楚 辞 外 的 各 种 诗 歌 体 裁 。 也 称 古 诗 、 古风 。 古 体 诗 格 律 自 由 , 不 拘 对 仗 、 平 仄 , 押 韵 较 宽 , 篇 幅 长 短

2、 不 限 , 句 子 有 四 言 、 五 言 、六 言 、 七 言 体 和 杂 言 体 。四 言 诗 , 在 近 体 诗 中 已 经 不 存 在 了 , 虽 不 加 “古 ”字 , 但 不 言 而 喻 , 就 知 道 是 古 体诗 。 诗 经 中 收 集 的 上 古 诗 歌 以 四 言 诗 为 主 。 两 汉 、 魏 、 晋 仍 有 人 写 四 言 诗 , 曹 操 的 观 沧 海 、 陶 渊 明 的 停 云 都 是 四 言 诗 的 典 型 例 子 。五 言 和 七 言 古 体 诗 作 较 多 , 简 称 五 古 、 七 古 。 五 古 最 早 产 生 于 汉 代 。 古 诗 十 九首 都 是

3、五 言 古 诗 。 汉 代 以 后 , 写 五 言 古 诗 的 人 很 多 。 南 北 朝 时 的 诗 大 都 是 五 言 的 , 唐代 及 其 以 后 的 古 体 诗 中 五 言 的 也 较 多 。 而 七 古 的 产 生 可 能 早 于 五 古 。 但 在 唐 代 以 前 不 如五 古 多 见 。 到 了 唐 代 , 七 古 大 量 地 出 现 , 唐 人 又 称 七 古 为 长 句 。杂 言 诗 也 是 古 体 诗 所 独 有 的 。 诗 句 长 短 不 齐 , 有 一 字 至 十 字 以 上 , 一 般 为 三 、 四 、五 、 七 言 相 杂 , 而 以 七 言 为 主 , 故 习

4、惯 上 归 入 七 古 一 类 。 诗 经 和 汉 乐 府 民 歌 中 杂言 诗 较 多 。 汉 魏 以 来 乐 府 诗 配 合 音 乐 , 有 歌 、 行 、 曲 、 辞 等 。 唐 人 乐 府 诗 多 不 合 乐 。 唐宋 时 代 的 杂 言 诗 形 式 多 种 多 样 : 有 七 言 中 杂 五 言 的 , 如 李 白 的 行 路 难 ; 有 七 言 中杂 三 言 的 , 如 张 耒 的 牧 牛 儿 ; 有 七 言 中 杂 三 、 五 言 的 , 如 李 白 的 将 进 酒 ; 有七 言 中 杂 二 、 三 、 四 五 言 至 十 言 以 上 的 , 如 杜 甫 的 茅 屋 为 秋 风

5、所 破 歌 ; 有 以 四 、六 、 八 言 为 主 杂 以 五 、 七 言 的 , 如 李 白 的 蜀 道 难 。此 外 , 古 绝 句 在 唐 时 也 有 作 者 ; 都 属 古 体 诗 范 围 。 古 体 诗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与 近 体 诗有 交 互 关 系 , 南 北 朝 后 期 出 现 了 讲 求 声 律 、 对 偶 , 但 尚 未 形 成 完 整 的 格 律 , 介 乎 古 体 、近 体 之 间 的 新 体 诗 。 唐 代 一 部 分 古 诗 有 律 化 倾 向 , 乃 至 古 体 作 品 中 常 融 入 近 体 句 式 。但 也 有 些 古 诗 作 者 有 意 识 与 近

6、 体 相 区 别 , 多 用 拗 句 , 间 或 散 文 化 来 避 律 。 编 辑 本 段 古 绝 句唐 以 前 即 有 以 四 句 为 单 位 的 绝 句 , 或 称 “古 绝 句 ”, 唐 时 也 有 作 者 , 与 讲 究 平 仄 的近 体 绝 句 不 同 , 也 属 古 体 诗 一 种 。唐 代 一 部 分 古 诗 有 律 化 倾 向 , 如 王 勃 滕 王 阁 为 古 体 诗 , 但 它 平 仄 合 律 , 全 篇八 句 , 在 声 律 上 近 似 分 押 仄 、 平 两 韵 的 两 首 七 言 绝 句 。 唐 代 律 诗 格 律 定 型 之 后 , 诗 人们 的 古 体 作 品

7、中 更 常 溶 入 近 体 句 式 。 如 王 维 、 李 颀 、 王 昌 龄 、 孟 浩 然 等 人 的 五 古 中 颇 有律 句 、 律 联 。 歌 行 体 如 白 居 易 长 恨 歌 、 琵 琶 行 等 名 篇 中 , 也 有 不 少 句 子 是 入 律的 。 而 有 的 诗 作 者 则 有 意 识 与 近 体 相 区 别 , 多 用 拗 句 , 间 或 散 文 化 , 李 白 、 杜 甫 、 韩 愈等 均 有 所 创 造 。 后 来 明 、 清 学 者 自 觉 注 意 到 古 诗 溶 入 律 句 和 用 拗 句 避 律 的 现 象 。 清 代 王士 更 认 为 古 诗 有 平 仄 ,

8、于 是 赵 执 信 、 翁 方 纲 等 人 专 门 研 究 古 诗 声 调 。 他 们 的 研 究 , 对于 诗 歌 创 作 时 自 觉 区 别 古 体 、 近 体 声 律 不 无 贡 献 , 但 由 于 忽 视 古 诗 实 以 自 然 音 节 为 主 ,因 此 颇 有 牵 强 , 以 至 被 讥 为 “不 见 以 为 秘 诀 , 见 之 则 无 用 ”。“歌 行 体 ”为 南 朝 宋 鲍 照 所 创 , 鲍 照 模 拟 和 学 习 乐 府 , 经 过 充 分 地 消 化 吸 收 和 熔 铸 创 造 ,不 仅 得 其 风 神 气 骨 , 自 创 格 调 , 而 其 发 展 了 七 言 诗 ,

9、创 造 了 以 七 言 体 为 主 的 歌 行 体 。“歌 行 ”是 我 国 古 代 诗 歌 的 一 种 体 裁 , 是 初 唐 时 期 在 汉 魏 六 朝 乐 府 诗 的 基 础 上 建 立起 来 的 。 刘 希 夷 的 代 悲 白 头 吟 与 张 若 虚 的 春 江 花 月 夜 的 出 现 , 可 说 是 这 种 体裁 正 式 形 成 的 标 志 。明 代 文 学 家 徐 师 曾 在 诗 体 明 辨 中 对 “歌 ”、 “行 ”及 “歌 行 ”作 了 如 下 解 释 : “放 情长 言 , 杂 而 无 方 者 曰 歌 ; 步 骤 驰 骋 , 疏 而 不 滞 者 曰 行 ; 兼 之 者 曰

10、歌 行 。 ” 辞 海 注 曰 : “行 ”是 乐 曲 的 意 思 ; “歌 ”与 “行 ”名 称 虽 不 同 , 但 并 无 严 格 的 区 别 ,后 来 就 有 “歌 行 ”一 体 。 编 辑 本 段 代 表 作以 “歌 ”命 名 的 : 白 居 易 的 长 恨 歌 、 岑 参 的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 杜 甫 的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等 ;以 “行 ”命 名 的 : 白 居 易 的 琵 琶 行 、 杜 甫 的 兵 车 行 等 ;以 “歌 行 ”命 名 的 : 高 适 的 燕 歌 行 。 编 辑 本 段 特 点 一 、 篇 幅 可 短 可 长 。 岑 参 的

11、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共 十 八 句 , 杜 甫 的 茅 屋 为秋 风 所 破 歌 就 有 二 十 四 句 , 白 居 易 的 长 恨 歌 竟 有 一 百 二 十 句 。 杜 甫 的 兵 车 行 有 三 十 七 句 , 白 居 易 的 琵 琶 行 则 有 八 十 八 句 。二 、 保 留 着 古 乐 府 叙 事 的 特 点 , 把 记 人 物 、 记 言 谈 、 发 议 论 、 抒 感 慨 融 为 一 体 , 内容 充 实 而 生 动 。 例 如 杜 甫 的 兵 车 行 , 诗 中 既 有 “行 人 ”出 征 时 的 记 叙 , 又 有 “道 旁 过者 ”与 “行 人 ”的 问

12、答 , 也 有 “信 知 生 男 恶 , 反 是 生 女 好 ”的 感 叹 , 读 后 真 能 摧 人 肝 肠 。 再如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 诗 中 既 有 风 卷 茅 屋 的 记 叙 , 也 有 “归 来 倚 杖 ”的 叹 息 , 更 有“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 。 。 。 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 ”的 强 烈 抒 情 与 愿 望 , 读 后 令 人 唏 嘘 不 已 。三 、 声 律 、 韵 脚 比 较 自 由 , 平 仄 不 拘 , 可 以 换 韵 。 “歌 行 ”体 诗 歌 在 格 律 、 音 韵 方面 冲 破 了 格 律 诗 的 束 缚 , 由 于

13、它 要 “放 情 长 言 ”, 因 而 句 子 也 多 , 再 要 一 韵 到 底 , 平 仄讲 究 就 很 困 难 了 。 例 如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 二 十 四 句 就 换 了 好 几 个 韵 脚 。 歌 行 体的 形 式 比 较 自 由 , 是 由 内 容 所 决 定 的 。四 、 句 式 比 较 灵 活 , 一 般 是 七 言 , 也 有 的 是 以 七 言 为 主 , 其 中 又 穿 插 了 三 、 五 、 九言 的 句 子 。 例 如 ,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基 本 上 是 以 七 言 为 主 的 , 但 也 有 二 言 的( “呜 呼 ”) , 也 有

14、 九 言 的 ( “何 时 眼 前 突 兀 见 此 屋 , 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 ”) 。 编 辑 本 段 汉 代 乐 府 诗两 汉 所 谓 乐 府 指 音 乐 机 关 .它 除 了 将 文 人 歌 功 颂 德 的 诗 制 成 曲 谱 并 制 作 , 演 奏 新的 歌 舞 外 , 又 收 集 民 间 的 歌 辞 入 乐 . 汉 书 艺 文 志 记 : 自 孝 武 帝 立 乐 府 而 采 歌 谣 , 于 是 有 赵 ,代 之 讴 , 秦 ,楚 之 风 , 皆 感 于 哀 乐 , 缘 事 而 发 , 亦 可 以 观 风 俗 , 知 薄 厚 云 .汉 武 帝 采 诗 , 除 为 考 察

15、 民 隐 外 , 亦 在 丰 富 乐 府 的 乐 章 , 以 供 娱 乐 .六 朝 时 , 乐 府 乃 由 机关 的 名 称 变 为 一 种 带 有 音 乐 性 的 诗 体 的 名 称 .两 者 区 别 :歌 行 体 诗 是 古 代 诗 歌 的 一 体 ,汉 魏 以 下 的 乐 府 诗 常 题 名 为 歌 或 行 ,二 者 名 虽 不 同 ,其 实 并 无 严 格 的 区 别 .后 遂 统 称 歌 行 体 .谓 :歌 行 本 出 自 乐 府 ,然 指 事 咏 物 .形 式 较 自 由 .语 言 通 俗 流 畅 ,文 辞 比 较 铺 展 .行 ,有 乐 曲 的 意 思 .它 属 于 古 体 诗

16、。古 诗 从 时 间 上 说 指 1840年 鸦 片 战 争 前 中 国 的 诗 歌 作 品 , 从 格 律 上 分 类 , 古 诗可 分 为 古 体 诗 和 近 体 诗平仄 pngz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目录隐藏平仄的起源现代汉语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